当兵的那点事 发表于 2016-10-29 10:46

杨涛:新金融模糊传统服务商和金融服务商边界|第十二届北京国际金融博览会|2016北京国 ...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杨涛
  新浪财经讯 “2016中国金融年度论坛”于10月27-30日在北京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杨涛出席并发言。他表示,自从互联网金融、区块链金融等新的金融形式出现后,传统服务商跟金融服务商边界变模糊了。随着大数据的广泛运用,金融机构在重构一些专有数据的处理方式,会广泛地涉及到非专有的数据,比如说社交数据、非结构化数据,来辅助它的主干业务。与此同时,信息数据类企业掌握了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同样也可以应用于一些准金融业务,这就产生二者的边界模糊。
以下为发言实录:
  杨涛:很荣幸和各位分享一下我自己对于新金融的一些思考,一开始我看到的题目是金融跨界与融合创新。所以围绕这个题目想谈点新技术如何推动金融跨界融合。
  金融为什么会出现跨界跟融合呢?新技术确实有很重要的推动作用,为了更好地理解新技术如何实现金融跨界和融合,我想用一个简单的时间和各位分享一点观点。
  第一个问题,新技术影响金融的主要路径是什么?我认为主要路径有两个方面:一从新经济到新金融。二新技术直接对金融本身带来的冲击和影响。
  新经济的概念从今年初的政府工作报告以来,我们可以看到政府政策层不断在提新经济,虽然它的边界并不是说特别明确,但是它本质上是与技术变革密不可分的,比如说新技术带来了些什么呢?新的资源配置方式。新的增长的源泉促进了组织的创新、专业化生产的创新等等。而且从微观层面上来说,新技术有可能改变原有的生产流程、生产架构,企业编辑。所有这些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呢?我们过去的生产有可能是大规模的生产时代,慢慢地小规模的分工更加细化的智能便捷的经济形态有可能成为一个经济发展当中很重要、和核心的一个组成部分,它能够带来消费、就业变得更加地灵活多样。
  与这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相称的,必然带来对金融需求的一些变革,我们都知道对于大工业时代的金融需求相称,可能是大银行、资本市场大规模的IPO。当分工模式变得日益多元化,金融服务有可能变得灵活多样,更加智能、便捷、分散。这就是从新经济到新金融的一个逻辑。
  另外一个技术影响的逻辑体系是对金融要素的直接冲击,传统的金融部门为什么会存在?从根本上、从理论上来说,它是解决金融交易当中的一些信息的不对称、搜寻的成本、规模交易成本等等,新技术可以能够更有效地解决这些制约,能够提高效率,并且使风险可控,这个就意味着它有可能对形成现代金融体系的所有核心要素都产生深刻的影响,包括机构、产品、市场、制度等等。
  这样一些技术与金融的融合,并不是现在才有的,从上世纪末的信息经济飞跃的时代,实际上就在潜移默化地出现了,现在这些热词:网络银行、智能投顾、高频交易等等,还有信息化支撑的共享经济理念,实际上它一方面体现新金融在背后的驱动性特征,另一方面我们从上世纪末以来都可以看到它发展的萌芽和脉络,和逐渐演进的逻辑过程,这是两大基本路径。我们在确定新技术对金融的影响路径之后,我们看第二部分。
  对金融科技这样一个概念与之前的科技金融的理念有什么样的差异?我们需要从科技金融向金融科技理念的提升或者转变,由科技金融本身来看,是想强调科技产业与金融产业的融合,二者的产业结合,但在实践当中,可能大家更多地还是着眼于金融对科技的支持,因为科技金融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局限于尚未发现技术的内在特质,没有把科技和融合在一起,很多是在风险评价、风险评估方面有所考虑,这是过去传统的思路。转到金融科技的思路,实际上是在更高的层面上实现了科技金融的产融结合,也是动金融机构的重构,这种重构一方面强调了科技全面作用于金融功能的实现过程当中。另外,依托于科技本身的探索,可能会带来一些全新的金融模式的探索,我们都知道金融体系的功能,我们看到这些功能的实现过程中,新技术的体现都贯穿在其中,贯穿在整个产业链当中,不仅带来了金融运作模式,反过来这些创新因为技术探索本身也提供了金融的应用场景和试验田,也可以反过来同步推进科技产业和科技金融创新,这里面最重要的难点是金融服务商与数字服务商边界出现了模糊。
  我们现在谈互联网金融、区块链金融,脑海当中想到的是一些新的金融,我们传统服务商跟金融服务商边界变模糊了,这种是处理特殊的信息数据的行业,但是随着大数据的广泛运用,金融机构它本身在重构一些专有数据的处理方式,而且他也会广泛地涉及到非专有的数据,比如说社交数据、非结构化数据,来辅助它的主干业务。与此同时,信息数据类企业,它掌握了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同样也可以应用于一些准金融业务,这就产生二者的边界模糊。
现实当中有大量的案例,后者我们可能接触得更多,同样在国外也有,比如说之前美国的联邦贸易委员会专门调查美国的数据服务商,是不是提供征信业务和准金融业务来跨这个边界,这是一个跨度。另外,我们可以看到英国的银行业现在成立一个研究小组,财政部成立的,推动英国的银行通过第三方标准化的数据接口使得银行的数据能够被第三方的主体使用,这就意味着银行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金融运营主体,而且有可能是一个信息公开化的平台,成为一个开放型的主体,可以看到二者的边界,这种泾渭分明的金融部门边界变得模糊了,这种双向的变化带来大量新的机遇和挑战,这就是真正的难点所在。
  最后,做一点新技术挑战的总结和展望。金融科技对于提升金融活动的效率,促进金融服务实体,作用肯定是巨大的,当然这个过程当中也面临着挑战,就是风险和不确定性,这也并不是现在才关注的,实际在信息技术发展的整个过程当中,一直都有一些担心。比如说对于资本市场的影响,早已有之,美国资本市场的高频交易就是一个典型的双刃剑,特别是在一些金融制度存在缺损的市场当中,原本是中性的金融技术,可能成为避开监管和助推泡沫的手段,我们主观地来看,有时候技术是有可能改变金融分布特征的,不是过去简单的正态分布。
比如某一个资本市场上,一个虚假消息过去要产生巨大的影响,要通过网站、实际上产生的影响力虽然大,但是有限。通过微信、通过移动端即时通讯有可能被扩大。为了更好地为金融机构保驾护航,起码可以从技术角度入手,重点在金融科技里面先推动新型风险管理的优化,这里面可以从宏观角度、行业角度、微观的产品角度有大量的文章可以做,我们不仅仅把金融科技的视线放在理财、资源的配置等等,更多地同样需要关注风险管理这样一些中后台的基础上。
  总而言之,人们一直在历史上希望用新技术解决金融活动当中的百货大三角地带,这个过程当中要承认也有大量的主体吸收利用技术优势,或者我们叫技术幻觉来获取超额利润,这都是客观存在的。
  展望未来,必须理性、谨慎、客观来认识这些金融科技变革,我们能够成为他们成为实现金融活动的普罗米修斯之火,而不是潘多拉之盒。
  这就是我的简单介绍,不对之处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杨涛:新金融模糊传统服务商和金融服务商边界|第十二届北京国际金融博览会|2016北京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