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艺信 发表于 2012-12-7 17:12

散文集《流浪的青春》持续更新

         《一个人的激情阅读》
Q友“回忆总是那么遥不可及”的空间说说:“一入耽门深似海,从此纯洁是路人。”
我反反复复的阅读着这句话。每阅读一次,心就疼痛一次。
一个人停停走走,经历着生活在别处。时间空间兜兜转转,看着身边一个又一个的朋友背上行囊远离自己,只有自己一个人在孤单的激情阅读,寂寞的歌唱。
无数个空旷的夜晚,我停留在寂寥的广场,一个人抬头看望天空,星光闪闪烁烁,空气中弥漫着夜静如水的清凉,直指人心。
漆黑的广场道路,纵横延伸,让人不禁想起顾城的诗:“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只是那光明闪耀出刺痛的苍白,但这刺痛的苍白恰恰是顾城诗人纯真无瑕、扑朔迷离而又千斤重的忧伤。醒来或睡去。
顾城的诗《远和近》如此写 “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时幻时真。这个活在自己“一个人的城堡”里的顾城,有时浪漫得不可思议,有时却屈强得像个任性的小孩子。顾城的自恋,最终于1993年10月8日在其新西兰寓所因婚变杀死妻子谢烨后自杀。从此,诗界中再也没有人能读得懂“寻找光明”和“相信未来”。“这个独自在烈日下、在落叶中、在寒风里走,在古城墙上拾一枚旧币,在荒草中间找蚂蚱、蜣螂”,“高音喇叭、滚滚人流、漫天传单,对他如无一般。纯洁的世界,从此失去了鲜明的光泽。
我沉浸于顾城诗集中,幻想越陷越深。夜色渐渐露出鱼肚白,预示着一天过去另一天的到来。空旷的广场渐渐多起人来,各色各样。晨早的天空,空气格外的清新,我不禁深深地连吸几口。广场对面的公路车辆也渐渐多起来,时不时传来刺耳的喇叭声,飞一般的响过去。
我走出广场,沿着公路两旁慢慢行走,思潮起伏。
“你还记得我们读书时代每天下课后相约在图书馆如饥似渴的阅读着中外文学吗?”安仪在十年后对我如此的说。
怎么会忘记呢。"
十年前,安仪总是徘徊在文化广场的图书馆门口静静的等待我,一起上学下学,阅读再阅读。
安仪站在图书馆门口的风中,纯纯的17岁少女,梦一般的青春,让人生生的生出怜惜。安仪总是穿着一条很旧很旧的牛仔裤,都已经发白了,身上却总是穿着一件纯棉的花白蓝格子衬衫,表情冷寂淡然,对一切都不在乎却又像对一切都在乎。让人看着都显出疏离感。
每个日日夜夜,我和安仪相约在图书馆里尽情的阅读,讨论。激动时,我们大声的争执,争得面红耳赤,置对方于死地而后快。
我们行走在校园的操场小路上,绕着结结实实的操场小路一圈又一圈的重复走着,如同走过一个又一个的轮回。
如今,安仪已不在我身边,只有我一个人在孤单单的独自激情阅读。
我在问:“安仪,你不在我的身边,过得还好吗?开心吗?”你是不是一个人一如既往的坚持喜欢激情阅读着安妮宝贝作家的作品啊!你有着和安妮宝贝作家一样沉醉于稀薄幻觉中易敏感易忧伤的心灵。我清楚记得我之所以认识你,缘于杜拉斯,亦舒,村上春树等作家的作品。我和你有着经常探讨主题多为工业化城市中游离者的生活边缘展现出的社会百态的激情阅读。
多少个日日夜夜,我和安仪激情的阅读着安妮宝贝的《告别薇安》《八月未央》和《彼岸花》让人感觉随意、慵懒、漫不经心却又丝丝入骨的颓废与悲伤。生活无力挽回。一个又一个的离别故事灰飞烟灭。
从头来过,现今却只有我一个人兜兜转转的出入图书馆。孤单的身影,拉长的惆怅,寂寞地倦缩起的身子,蜗居式的贪婪阅读着只有我一个人独自的激情歌唱。

笑嘻嘻学习 发表于 2012-12-7 18:25

很高兴在这里看到富艺信的佳作

富艺信 发表于 2012-12-7 18:57

笑嘻嘻学习 发表于 2012-12-7 18:2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很高兴在这里看到富艺信的佳作

不敢当
只是一些感觉
就当和大家交流{:soso_e113:}

落叶的春天 发表于 2012-12-7 23:53

有时浪漫得不可思议,有时却屈强得像个任性的小孩子。有时理性得不可理喻

或许这就是人最真实的本性

富艺信 发表于 2012-12-8 02:03

落叶的春天 发表于 2012-12-7 23:5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有时浪漫得不可思议,有时却屈强得像个任性的小孩子。有时理性得不可理喻

或许这就是人最真实的本性

现实的无奈,造就我们有时不得不像个任性的小孩子在这个世界撒撒野,以安慰一下伤口,{:soso_e113:}

富艺信 发表于 2012-12-10 04:51

本帖最后由 富艺信 于 2012-12-10 05:07 编辑

                     《一个人的激情歌唱》
我在某论坛BBS上面复制一个近似梦幻中我喜欢的女子图像,粘贴在我的QQ头像上,引来多个Q友的评论。一个留着长头发披肩,身穿一件圆领花边条纹的旗袍,眼眸子里面明媚而忧伤的样子的女子,是我喜欢类型的女子。仅仅因为喜欢,所以第一眼看见,就莫明其妙的复制下来。
我常常在暮色来临的时候,耳朵塞上MP3,把音乐的声音放到最大,大到能够轰鸣和麻木自己。
一次又一次的看着QQ头像上的女子,在无数次暮色将要褪尽的时候,只有我一个人在孤单的对着电脑发呆;闪闪发白的画面图像,在我苍白昏睡迷蒙的睡意里显得格外的疲惫不堪,我却日日夜夜乐此不疲。
有一Q友如此评论QQ头像上的女子:“想象中的女子,适合做情人。” 我反反复复阅读着这句话,内心沉重茫然,没有方向也找不到方向。
关于音乐,关于乐队。
当我看着十八世纪都柏林诗人汤麦斯·摩尔为民歌《夏天的最后一朵玫瑰花》作词:“夏天里最后一朵玫瑰还在孤独地开放,所有它可爱的伴侣都已凋谢死亡。再没有鲜花陪伴,映照它绯红脸庞,与它一同叹息悲伤”。当全世界都沉浸在这首歌伤感的意境中时,爱尔兰民歌征服了所有人,也征服了我这颗流浪者的心。听着爱尔兰音乐,空旷而遥远的声音天马行空的徐徐填满心房;麻木不仁的身体才渐渐有了温暖;没处栖身的灵魂才有回归宿命轨迹的路途机会;从此,孤单寂寞不再是一个人。
清楚记得读书朦胧时代,一个人在冬季快要消失掉的尽头,独自行走在凛冽的街道上,寻找着60年代遗留下来的痕迹。我是一个很喜欢很旧很旧东西的爱好者,也许生下来就是为了寻找很旧很旧的东西而活着的。
街头转角处的墙头上贴着一张《爱尔兰音乐》公告:““酋长乐队”于某年某月某日在此演出,轰动一时。”墙头上还贴着“酋长乐队”队员的相片,他们手里有的拿着小提琴,有的拿着竖琴,有的拿着风笛,有的拿着鼓点乐器,等等。相片在日晒雨淋的日子中摇摇欲坠,模糊不堪。零星的画面斑驳陆离,时间凝固成深深的庭院,窒息的空气恍惚冬季的残雪结结实实的堆满庭院,烟霭迷离。我挨着墙头边小心翼翼的走过去,朔风裹挟着街道的尘粒兜面扑过来,在这空寂冷漠的夜间,将快要消失掉的尽头的冬季挥洒成漫天的苍白,苍凉的指向天空。从此,哥的传说不再遥远。
零晨时分,我走进一间叫《披头士》的音像店。音像店的老板正在摆放着新的CD,我问老板有没有“甲壳虫乐队”约翰·列侬歌手新的CD,老板随手递过来一张约翰·列侬歌手新的CD,CD上面的图案是约翰·列侬和他的第二位妻子小野洋子半裸露的上身,身后面是一片星点白淡淡的天空,天空中放着鲜明的烟火,流失的速度拖着长长烟火留下的长影,点点星星的落在忧伤的长长路上。像极了小野洋子1964年在卡耐基诵厅第一次表演了她最为出名的行为作品《切片》:随机挑选上台的几位观众被要求用剪刀将她的衣服裁成碎片,直至全身赤裸。一点一点的刻骨程现在世人的眼中,裸露、和平直到灿烂融化和极致。
宿命注定遥遥无期。
约翰·列侬在这观众席上见到了自己“一生里最重要的女人”。一个神秘而绮情的女人。一个擅于在不动声色中制造艺术事件的女人 。“世界上最有名的不为人知的艺术家”,在71岁高龄的年纪,依旧专注在自己的出位世界里,精妙、细致、冷眼旁观地雕刻着让人目眩的裸露和真实。约翰·列侬是如此的评称自己的第二位妻子小野洋子。华丽而凄凉。
约翰·列侬,摇滚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 ,“甲壳虫乐队”的灵魂人物,诗人,社会活动家,反战者。1962年6月6日,“甲壳虫乐队”来到伦敦,录制了第一首单曲《Love Me Do》,“甲壳虫乐队”被正式介绍给了世界。从此之后,约翰·列侬和他的 “甲壳虫乐队 ”从“不列颠入侵”到远赴美国,开始征服全世界。一切又一切,就像一个梦,全世界的人都围着约翰·列侬和“甲壳虫乐队”不断不断的追着,一群又一群,如同百年难得一遇的龙卷风,所到之处,犹如侵略中国的日本军队抢光,杀光,烧光。全世界的人都疯狂了,只为约翰·列侬和他的“甲壳虫乐队”,世界的每个角落,细微到一粒尘埃,包括有生命的没有生命的,都有约翰·列侬和他的“甲壳虫乐队”的声音存在。
约翰·列侬和他的“甲壳虫乐队”1965年他们继续着自己的辉煌:“这一年,《Yesterday》单曲的问世,把约翰·列侬和他的“甲壳虫乐队”推到音乐的高峰,来自四面八方的评论家们撰写了大量的文字,赞颂和肯定。” 无数的歌迷夜以继日的疯狂的无可救药的深深堕入其中无法可拔。约翰·列侬和他的“甲壳虫乐队”已成为世界人民心目中的精神领袖。
1969年,约翰·列侬与小野洋子在直布罗陀结婚。自此,约翰·列侬开始了改变他一生中音乐事业的发展方向。特别是1969年5月,越战爆发,约翰·列侬向世界发出了“爱与和平”的声音,他采用了一种看似非常偏激的方式——和小野洋子在阿姆斯特丹举行了著名的“爱与和平”的静坐示威,他们高喊“给和平一个机会”,并向全世界呼吁“武力不会对和平有任何帮助:任何人都可以通过躺在床上一星期而获得和平,在寻求和平的各种方法中这是最简单又最有效的。”约翰·列侬在《Imagine幻想》中:“幻象没有天堂,这很简单,如果你愿意/幻想我们的地下不存在地狱,我们的头顶只有蓝天 /幻想所有的人,都只为今天而活 /幻想再也没有国界之分,这并不难做到/没有杀戮,没有牺牲。更没有宗教之分 / 幻想所有的人,能够生活在和平之中 /也许你会说我是个追梦人,但我不是唯一的一个。。。。。。/大同世界就此诞生。”这是一个原原始始的乌托邦,比柏拉图还要柏拉图。
1980年12月8日 ,约翰·列侬遇刺, 他的歌声却永存 。《时代周刊》以“音乐之死” 为封面标题,把约翰·列侬等同于所有的音乐。巨大的哀痛和震惊,充满了每一个人的心灵,就仿佛太阳再也不会升起,仿佛世界已经全部坍塌……
12月14日下午2点,全世界数百万歌迷们在美国东部时间下午两点参加了为了约翰·列侬而进行的十分钟的默哀。这一天,歌迷们带着鲜花、蜡烛、约翰·列侬的海报、照片,泪流满面,一起痛哭,为列侬,为心中受到重创的梦想。
音像店的老板突然的把正在播放中张楚的歌《姐姐》的声音放到最大声,轰鸣的声音惊醒了正在幻想中的我,吵杂人气昏眩的音像店,人进人出。约翰·列侬的CD一排排的放在最显眼的位置,孤单寂寞的再也没有人能够与你同在,与你同呼吸,与你同生死。此时此刻,我该如何的亲近你啊——约翰·列侬,又该如何的抚摸你啊——约翰·列侬。北岛诗人的《回答》:“我不相信天是蓝的/我不相信雷的回声/我不相信梦是假的/我不相信死无报应。”或者恰恰能表达你约翰·列侬的精神世界。又或者海子诗人的《七月的大海》:“在七月我总能突然回到荒凉/赶上最后一次/我戴上帽子 穿上泳装 安静的死亡/在七月我总能突然回到荒凉。”更能体现你约翰·列侬博大浩瀚热爱和平的胸怀。
我走出音像店,手里拿着约翰·列侬的新CD,漫无边际的行走在街道的两旁。大清早的街道上,人只稀少,车辆时不时驰过公路,向前开去,一切的一切恍如梦幻。街道两旁的枫树在冬天的尽头落满一大地,鲜红鲜红的一大片。我心里落空的回到家,打开电脑,迫不及待的想看看QQ头像上的女子,一个留着长头发披肩,身穿一件圆领花边条纹的旗袍,眼眸子里面明媚而忧伤的样子的女子,还是不是我喜欢类型的女子。我打开点唱机,放上约翰·列侬的新CD,一次又一次的看着QQ头像上的女子,终于在这冬季快要消失掉的空白的时间里,一个人背上行囊,独自出走,独自歌唱。。。。。。

lingfengfei 发表于 2012-12-11 21:28

不懂文学,只能帮顶。

醉品茶香 发表于 2012-12-18 06:42

lingfengfei 发表于 2012-12-11 21:2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不懂文学,只能帮顶。

久违了,期待凌大侠的作品!

富艺信 发表于 2013-1-8 08:19

富艺信 发表于 2012-12-10 04:5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一个人的激情歌唱》
我在某论坛BBS上面复制一个近似梦幻中我喜欢的女子图像,粘 ...

                                    一个人的激情路上
一个人站在城市的公路两旁,久久凝望着远去的人群和车辆,两眼直发白,思绪辗转反侧变成了随风飘散的落叶,一一在空中打旋,找不到落脚的大地。
天空闪闪烁烁,夜幕下的星星总是美好的,只是没有了往日的激情和力量。一个人行走在城市的中心,如同陌生的过客没两样。灵魂出走,穿越一个又一个孤独寂寞的城市,最后受伤的总是自己一个人。
长时间的出走,身心无比疲惫不堪。
很多时候,总是一个人一个背包一部MP4,几本自己喜欢的书,几张自己喜欢的CD,就这样上路。耳朵塞上MP4,放上爱尔兰音乐CD,把音乐的声音放到最大,大到能够轰鸣和麻木自己,也是自己喜欢的一种方式。
在路上,停留太久太久,看着从自己身边走过的陌生过客,有意或无意的碰触,一一的随着时间的飞逝而变得模糊起来。生命中的陌生过客,下一秒可能是自己一世的朋友,也可能是自己一世的仇人。
喜欢自己一个人自由自在的行走在路上。心若常在,便会放飞许许的梦想和爱情,只是梦想和爱情的尽头却总是不如人意,又或这个世界不符合有梦想有爱情的人。
曾在某城市某网吧和一个网友讨论三毛作家的梦想和爱情。网友如此说:三毛作家梦幻般的点缀在沙漠的温情的家的梦想和爱情,是网友向往和陶醉的。我答:是的,当年读书时代看三毛作家的 《撒哈拉的故事》《梦裡花落知多少》《哭泣的骆驼》,贡献了不小少年的忧伤和眼泪。现今想起来仍然是一种向往和洒脱。接着网友又说:后来读多了三毛作家的作品,开始觉得,捌开三毛作家文字的粗糙和罗嗦不说,就单纯三毛作家针对荷西死后用那种仇大和怨恨的情绪去寻找真相,是对文字的不尊重和扭曲。网友觉得:“寻找真相,应建立在法律基础上,不能侵入个人感情色彩在里面,否则有碍公平原则。”我答: 我就是一个喜欢文字的自恋者,网友你讨论的问题太精深,我思维不够,谅解谅解,我没法认同。可是,我觉得三毛作家还是可爱的,从后来三毛作家的编剧的电影《滚滚红尘》和后来影评中如此说:夜深人静的时候,蓦然回首前尘,我们不难发现,在我们尘封多年的记忆里,总有一些人,是我们一直隐隐约约惦记着的;总有一些事,是我们一直想忘却又偏偏忘不了的;亦总有一些电影,是我们一旦想起,便会情不自禁唏嘘不已的……对大众而言,《滚滚红尘》就是这样一部电影。 所以三毛作家还是可爱的。
很喜欢三毛作家写的一首 《橄榄树》:「不要问我从哪裡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麽流浪,流浪远方……」
我和网友讨论三毛作家的梦想和爱情,在夜色渐渐露出鱼肚白,各自看着QQ图像慢慢变成灰白色而无疾而终。我们都没有约好下一次的讨论。
从网吧出来后,行走在街道上,看着一天的晨光铺满城市公路中间和两旁,人迹渐渐多起来。空气稀薄易散,紧挨着城市公路两旁的商业铺人头涌动,一天就这样热闹起来。我转身走进一间24小时营业的士多店,卖一个菠萝面包和一瓶景田矿泉水,权当早餐填填一夜空荡荡的肚子。士多店内有一老头和一老太婆俩夫妻相互扶持在挑选食物,一高一矮形影不离,时不时双方对挑选的食物商量着意见,俩夫妻是如此的融洽,恍若这个世界到处都是美好的。至真至情,梦想和爱情在这俩夫妻身上演绎出最动听的乐章。
我站在士多店门口,看着这俩夫妻渐去的背影,内心空旷迷茫。一次又一次的梦想和爱情,不经意间,洒落在时光的残缺黑洞里,日追一日,没有希望也找不到希望。千百次一个人孤独寂寞的行走在一个又一个孤独寂寞的城市,陪伴自己的只有一场又一场逝去的烟花,无声的消失。为了梦想和爱情,我决定,再次行走,再次上路。

富艺信 发表于 2013-1-9 06:37

强势霸位,稍候待更……我也来学学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散文集《流浪的青春》持续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