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坑文武庙!
本帖最后由 雪中梅 于 2012-12-2 19:41 编辑文治武功,攸关国家命脉之衰兴;崇文重武,启发国魂精神之振敝,有史以来,一直是炎黄子孙的民间信仰和精神追求。特别是民间信仰渐渐融和儒、释、道三教之后,历代各地倡建文武庙,成为祭祀文科圣贤先师和武科圣贤先师的重要场所,供民众四时奉祀。 竹坑文武庙,经全国政协常委、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道长择风水宝地竹坑许家村塘径,由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孔教学院主席、许氏十七世许智明博士捐巨资兴建。期间,许智明博士事必躬亲,选能工巧匠,集各地优质建材,荟萃木雕、石雕、铜雕之精华,于公元二零一二年建成。竹坑文武庙占地面积约五千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八百八十八平方米,石墙黄瓦掩隐在绿树丛中,大有飞出天外之势!整座文武庙,布局严谨,造型完整,依山势而筑,愈后愈高,凌空飞动,为水火相济的完美大吉之象,庄严、肃穆而又崇高! 竹坑文武庙广场入口为十四点八米高的大理石牌坊,正面刻有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道长题书“文武庙”,左右分题“崇文”、“重武”及梁柱刻有题书“文昭日月”、“武镇山河”等对联。拾级而上,在庙前广场左右两侧,安奉着总高约七米、庄严闪亮的孔圣和关圣铜像特别引人注目,并令人肃然起敬;雄伟的黄色玻璃瓦主殿金碧辉煌;设于殿前两旁的许愿亭和净手亭使文武庙更加庄严神圣。庙前广场左侧设有全长为七十五米、高为三点五米的石刻画廊“清明上河图”,展现我国古代历史文明风貌与现代社会繁荣的人文景象相应对,更与庙宇建筑群融为一体,而庙前广场右侧则建有与庙宇格局相配套的功德林,达到建筑功能的平衡与完美。文武庙的方位采坐东向西背山观景,大有尽览江山的磅礴气势。主要建筑为著名寺庙大多采用的“一坊一庭二厢二殿”格局。
沿中轴线,文武庙内布局对称,拾级而上,进入第一部分的建筑是“文圣殿”,中间为正门入口,两侧为厢廊入口,“文圣殿”是作参拜祭祀孔圣老师的大殿,大殿上方刻有康熙皇帝御笔《万世师表》等牌匾,殿内供奉文圣孔子及七十二先贤先儒,第二部分的主要建筑是露天庭院及厢廊和客堂,庭中设有大型香塔,回旋而上,代表吉祥如意的祈愿;拾级而上进入第三部分的主建筑是“武圣殿”。“武圣殿”供奉着武圣帝君、四大天王、冼太夫人、陈十五官、梁念一国老等神像。文、武圣殿为仿唐式建筑,总高十点八米,宽十八米,深八米,为长方形的庙宇殿堂,供奉着文圣帝君和武圣帝君的金装圣身极尽庄严,彰显帝君之神威。整座庙宇建筑依儒教古制构筑,殿顶使用了最尊贵的“黄琉璃瓦”,即“皇顶”,以示对孔圣先师和关圣帝君的崇高至圣的敬仰。 许愿树位于文武庙的左侧,这棵具有三、四百年树龄、由大叶榕和小叶榕树干生成一体的老树为当地民众所供奉的风水神树,根深叶茂,为人们阻挡风雨,灵性尽显,年年均开出惹人喜爱而寓意吉祥的黄色花果,风水神树更是游客许愿和摄影的好去处。文武庙前广场右侧200米处,是文娱活动配套的综合大型建筑“竹苑”。苑内设有竹坑文化剧场和图书馆,依山而建的剧场三面看台,能坐2000余观众,剧场还设有贵宾室;而图书馆内则有上万册包括经书在内的各类图书。 竹坑建成文武庙,供公众祈求国运昌隆,风调雨顺,保佑人寿年丰,事业兴旺,不仅有利于传承中华文化,发扬传统道德,弘扬忠孝精神,宣扬善德,鼓励善行,增强公众的社会担当和国家民族责任感,对于鼓励公众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加强民族凝聚力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队友们,大家辛苦了! 高州团队今天非常出色。 高州团队的力量很庞大{:soso_e179:} 大家辛苦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