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兵的那点事 发表于 2016-10-5 11:11

从你的QQ空间路过

国庆档期延续了今年暑期档糊弄鬼的态度,一心只想捞金。被精神虐待了一个夏天的中国电影观众终于承受不住重压,贡献票房的情绪被压制,中国电影单日票房成绩首次跌破三千万。
从前期舆论造势可知,国庆档期是两大“挨批王”张一白与郭敬明的对决。在制造了数次“王不见王”的假象之后,与九夜茴小说、顾漫小说、张嘉佳小说以及杜拉拉系列均发生过关系的张一白,终于正面迎战先抄再导的影视产品经理郭敬明。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二人都比较纯粹,一个卖纯爱、一个卖腐,不太讲究情怀。中国电影观众终于摆脱了被情怀劫持的痛苦回忆,可以坦坦荡荡地说一声“我不欠谁的电影票,电影欠我抗抑郁药”。
除了手握大把国产IP并长期因为这些估值可疑的IP挨批,张、郭二导还有着所有“文艺青年”的共同特点:表面嬉笑,内心悲伤,简单执着,初心难忘。这些内在特质转化到大银幕上,表现为“不说人话”。
戏剧学院中文系毕业的张一白和上海市直属高校肄业的郭敬明,都拿出一副誓死和语文老师撇清关系的劲头拍电影。前者师承QQ空间文学,后者属于文盲、刚学会如何使用《现代汉语词典》——这时候有人会站出来说,张一白是无辜的,《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的编剧是被王家卫钦点过的张嘉佳,电影中的台词在原著中都有出处。

这位朋友,张嘉佳的这本书读起来就十足的QQ空间文学味了。张一白习惯性地把别人的QQ空间搬到院线,配上动图再放映,这难道还不够荒谬吗?
何况《从你的全世界路过》集齐了国产烂片的三大标签:
一、张一白;
二、当红流量担当小生;
三、耍贱的邓超。
这部电影能取得现在的成绩,不是自己有多好,全靠对手帮衬。
在这一点上,导演张一白是有自知之明的。一个明显的表征就是,他再一次请王菲来演唱主题曲。张一白在电影本身没什么意思的时候就会请王菲来演唱主题曲,从《因为爱情》、《匆匆那年》到现在的《你在终点等我》,就跟郭敬明一面腆着脸管抄袭叫致敬、一面依靠资本的力量请来《FATE》系列的梶浦由记为电影《爵迹》作曲一样,欲盖弥彰。

奈何用王菲唱主题曲这招已经使过太多次,歌曲的传唱度也一次不如一次,很难制造出最初的惊艳效果。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唯一令人惊艳的是四川甘孜州的稻城以及富有生活气息的重庆。相当一部分观影的人,都只是单纯的影迷。他们就像法国新浪潮电影导演弗朗索瓦·特吕弗所说的,“对电影的爱如同拓荒者面对水源时的那种饥渴,哪怕那是被污染了的水。”
另一部分在影院里哭得稀里哗啦的,或许已不再经常浏览QQ空间,甚至会在其他社交媒体平台上放肆地嘲笑他人的QQ空间,但这些人的精神世界,尚未从QQ空间解放出来。
他们缺乏对世界的认知,沉溺于“晴时满树花开,雨天一湖涟漪,阳光席卷城市,微风穿越指间,入夜每个电台播放的情歌,沿途每条山路铺开的影子”,并且觉得“我是你唯一的遗物”这种可怕的句子也能成为“世界美好无比”的例证。

有人能从张一白式纯爱和张嘉佳的小龙虾中感知爱情、获得感动,深层次的原因就在于,在这个向下流动的社会,《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的目标观众就是那些向下流动的年轻人。
网络提供的内容界定了部分人认知的全部边界,科技的发展增强了人的可替代性,寄生于现实的舆论放大并增强了这种不安感,所有年轻人内心都惴惴不安,一方面他们抗拒成长(更别提衰老了),另一方面年纪轻轻就开始沉湎于回忆,沉浸在几乎没有变局的旧时光里。
旧时光为主线人物的塑造搭建起一个交流的平台。从某种程度上说,《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也是一部怀旧电影。人物身处的时间线已然延展,但人物本身却停留在那个拥有共同记忆的时间段里,无法逃脱时间的束缚,或者假装不逃脱束缚。
用张嘉佳的话说就是“在季节的车上,如果你要提前下车,请别推醒装睡的我,这样我可以沉睡到终点,假装不知道你已经离开”。

有句烂俗得无以复加的话叫“你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给予《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好评的人,可能对电影的质量没什么感觉,他们只是抓住每一次时光做旧的体验,获得短暂的内心安定感。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不是唯一一部利用这种心理的国产爱情片,以前有的,以后还会有,没有人能够面对烂片泥潭全身而退,人们只能选择路过谁的QQ空间。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你的QQ空间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