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 发表于 2016-10-5 11:11

习近平的思想是如何形成的?


《知之深 爱之切》
原标题:他的思想是如何形成的
【学习小组按】
今天,学习小组(微信号xuexixiaozu)推荐阅读《学习时报》的一篇文章:《思想是如何形成的——读习近平<知之深爱之切>》。
该文作者韩庆祥教授,是中央党校副教育长兼哲学部主任,也是国内长期关注和研究习总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专家。
文章总结了《知之深爱之切》一书的七大主题:党建问题、经济问题、改革问题、人才问题、领导干部问题、精神文明建设问题、正定的历史与情怀问题,并分析了习总治县理政的特点。
作者研究发现,其实十八大以来,新一届党中央的很多思想,如从抓党风建设(反“四风”)入手,强调人心向背是最大的政治等,实际上是可以从习近平同志在河北正定县工作时的讲话中找到历史基础的。
此外,习近平当年在正定提出“做改革的拥护者,做改革的实践者,做改革的清醒者,做改革的保护者”,就为当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思想,奠定了思想基础。
当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战略思维,与当年他所讲的发展经济要有战略眼光、战略思维,是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
等等。
简而言之,习总今日的理念、思想和战略的形成,绝非偶然,而是早有迹象,并不断成熟、发展。此前,学习小组也曾读过《知之深爱之切》一书,有类似感受。如:
很多事情,都不是偶然。现举一例。
我们知道,2012年12月4日,中央治政治局提出“八项规定”。事实上,早在29年前,1983年的12月6日,时任县委书记习近平即提出“六项规定”。
这“六项规定”,包括:
1,总揽全局,抓大事。
2,反对官衙作风,注重工作实效。
3,搞好“一班人”团结,维护县委领导的统一。
4,以身作则,不搞不正之风。
5,加强学习,不断提高领导水平。
6,树立雄心壮志,为四化争先创优。

(图片:拍自《知之深爱之切》(习近平,河北人民出版社))
这不是巧合,绝非偶然。
思想是如何形成的
——读习近平《知之深爱之切》
韩庆祥
1982年初,在中央部门工作的习近平同志怀着“我要为人民做事情,要同人民唱一曲悠扬的‘农家乐’”的情怀,主动请缨“下沉”基层,到了河北省正定县。在正定工作的三年多时间,习近平同志历任正定县委副书记、县委书记。他跑遍正定25个乡镇,走访县直机关,组织编撰《正定县情》,编制《正定县经济、技术、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习近平同志带领领导班子抓党建、搞改革、促经济、兴教育、引人才。到1984年,正定全县10项经济指标创历史新高,工农业总产值比1980年翻一番。30年后,习近平同志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成为党政军的最高领导人。县级在我们党的组织结构与国家政权结构中承上启下,是“一线指挥部”,是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维护稳定、促进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
中共石家庄市委、正定县委整理编辑习近平同志在正定工作期间的文稿,辑印成书《知之深爱之切》(河北人民出版社),这是继《摆脱贫困》《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之江新语》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之后,习近平同志的又一本著作。
该书题目和代序均来自于习近平同志1984年发表的文章《知之深爱之切》。该书节选了习近平同志在正定工作期间的20篇讲话,分别单列标题28篇。全文收录了他发表在报刊上的文章3篇,致辞、发言各1篇,书序、文件各1篇,书信2封,共37篇。文稿多数为首次公开出版,整体上以时间顺序先后排列。该书还收录了习近平正定工作期间的10幅照片,附录收入习近平同志离开正定后的3篇回忆文章和当年《人民日报》等报道习近平和正定县的3篇新闻通讯。
该书编录的37篇文稿可分为七大主题:党建问题、经济问题、改革问题、人才问题、领导干部问题、精神文明建设问题、正定的历史与情怀问题等。

资料图
从严治党,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
——有关党的建设的论述
习近平同志十分强调党的建设的重要性。他在书中指出:“共产党人是有鲜明立场的,支持什么,反对什么,旗帜要鲜明,特别是在大是大非面前,态度要明朗。”政治路线问题也就是政治立场问题,是大是大非问题。由此他强调:要加强党委、党组织的建设,“端正思想政治路线,真正做到使全党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只有“努力提高党员队伍的政治素质,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党的战斗力”。
习近平同志指出,“党风的好坏,决定人心的向背;人心的向背,不但决定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命运,也决定着党的命运”。“目前我们党确实存在着思想不纯、作风不纯和组织不纯的问题,党风还没有根本好转”,干部队伍中存在三股歪风,“即吃喝风、男女作风、组织纪律涣散之风”,说话没人听,做事没人帮,群众在背后戳脊梁骨。打铁还需自身硬。
因此,“新的不正之风要彻底纠正,最根本的一条是抓好党性、党纪和党的根本宗旨教育,这是釜底抽薪的办法、治本的办法”。要敢抓敢刹歪风邪气,形成强大气势,“决不能让搞不正之风的人得到半点便宜”。  
习近平同志对党的建设的路径有独到理解。他指出,“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抓好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提高党的战斗力,对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和四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尤为重要”。“党委应以主要精力抓党的建设”,“党委书记不抓党的建设就是失职”。  
十八大以来,新一届党中央从抓党风建设(反“四风”)入手,强调人心向背是最大的政治等,实际上是可以从习近平同志在河北正定县工作时的讲话中找到历史基础的。

资料图
注重发展经济,发展经济要有战略思维
——有关经济发展的论述
发展经济首先需要解放思想。习近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不但需要商品经济持续存在,而且还要千方百计促进它的发展”。领导干部必须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大力发展商品生产的自觉性,要有敏锐的经济头脑、经济眼光。要转变思维方式,改变计划经济统购包销的思维习惯,增强进取意识、竞争意识、危机意识。  
发展经济需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习近平同志指出: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必须做好各项基础工作。要因地制宜,发挥比较优势,“在调查基础上,做好规划,使经济发展有所遵循”。“要多一点发展的眼光”,“要多一些战略思想”。要放开手脚,大胆探索,“有进取精神,力求有突破、有创新”。讲科学,抓关键,实实在在,“力避花架子,不搞假大空”。  
发展经济要有战略眼光、战略思维。习近平同志指出:“搞经济,搞大农业,都需要多一些战略眼光,从时间上看得远一些,从空间上看的宽一些。在宏观战略指导下研究自己的微观战略,在全局发展战略基础上研究局部的发展战略。”要在战略思维的指导下,对经济发展综合研究和整体规划。  
发展经济必须做好财务工作。习近平同志强调:“发展经济无非三个环节,即生财、聚财、用财,而财务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能不能聚好财、用好财的大问题。”农村财务管理的混乱状况妨碍农村经济发展,挫伤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关乎四化成败问题。通过财务清理狠狠打击“贪官污吏”,决不让这些人在经济上占便宜。要尽量搞好社会照顾工作,减轻农民的负担。  
当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战略思维,与当年他所讲的发展经济要有战略眼光、战略思维,是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

资料图
做改革的促进派,增强改革的主动性和协调性
——有关改革的论述
做改革的拥护者。习近平同志指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如果不下决心进行一场改革,“不仅四个现代化没有希望,甚至要发生亡党亡国的危险”。增强改革的自觉性,主动、敏感性,提高改革责任感,“不改革才是犯了大错误”。  
做改革的实践者。改革重在落实,要刚性执行、坚决落实中央与国务院的规定,扎扎实实抓落实,不能“前紧后松,虎头蛇尾”。“要开短会,说短话,写短文章,内容要精,文理要通,切忌空话、套话,言之无物。办事讲时效,不推诿、不拖拉、不马虎,自己事自己办,今日事今日毕。要敢于碰硬,敢于负责,敢于解决问题。”要照镜子,找差距,一层一层抓典型,“边查边改见成效”。  
做改革的清醒者。习近平同志指出:要把经营权和所有权的适当分开当做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改革戏必须大家唱”,把各种学历、年龄的人“都使用起来、跑起来、积极性调动起来”;把握好改革的节奏,“改革既要积极、主动,又要稳妥、慎重”,不搞一刀切,不搞一哄而起,“要有领导有步骤地进行”。  
做改革的保护者。改革是创新,允许改革有失误,“改革者的责任,正是率先冲锋陷阵,带领群众前进”。只要看准了,就应该义无反顾,锐意进取,各级干部要为勇于改革的同志做“保护伞”。  
做改革的拥护者,做改革的实践者,做改革的清醒者,做改革的保护者,就为当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思想,奠定了思想基础。

(1985年,时任中共正定县委书记习近平,领一个代表团去美国马斯卡廷考察农业技术。)
人才兴则国家兴,要从战略高度认识人才的重要性
——有关人才的论述
习近平同志指出,没有人才,经济就不会振兴,现代化的目标就会化为泡影。人才兴,则国家兴,要从战略高度认识人才,“把开发人才作为战略重点和经常性工作任务”。  
要树立新时期正确的用人观。习近平同志认为,对待人才的正确态度,应是“既要看小节,更要看大节”,要坚持德才兼备的标准,“任何道德败坏的人(包括“三种人”)都不能进领导班子,这是原则、立场问题”。要求贤若渴、爱才如命,大胆信任、放手使用,用其所长、避其所短,求其贤而尽其才。他还强调,人才开发要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坚持常抓不懈的原则,讲究实效。  
时代变革,青年为先锋。习近平同志指出,当代青年要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与革命的人生观,进一步提高觉悟,坚定改革的信心。青年要勤奋学习,立志成才,“拿出实实在在的真本事、扎扎实实的硬本领”。大学生珍惜时光,“早日以优异成绩成就学业,为祖国的四化建设挑梁扛柱,竭智尽才”。

资料图
领导干部要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要敢于担当
——有关领导干部及其领导方法的论述
领导干部要具有政治敏锐性,做政治上的明白人。习近平同志强调:领导干部必须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对中央的方针政策,要自觉执行,不能有任何怀疑和动摇”。“要把抓政治纪律放在纪检工作的首位”,“谁违反这一点,谁就要受到党的纪律处分”。领导干部选拔,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看政治表现,“政治品质不好,有才也不能重用”。  
新时期新形势,各级领导干部“不仅要有战术措施,更要有战略思维,成为各个岗位上的战略家”。习近平同志强调说:领导干部既有老黄牛的品格,又有千里马的气势;既是一个有胆有识的战略家,又是一个脚踏实地的实干家。  
领导干部要敢于领导,善于领导,勇于担当。习近平强调,要“兴起调查研究之风”,登门入户,亲自摸情况、听反映,寻求“源头活水”。“就是一定要树立求实精神,抓实事,求实效,真刀真枪干一场”。  
领导干部要加强学习和提高。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向书本学习;要向实践学习;要向内行和专家学习;要向老同志、老干部学习。“人人发扬‘钉子’精神,挤时间读书,有计划地进行系统学习”,建立起合理的知识结构,掌握现代管理手段。  
做好老干部工作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党的一项原则政策。习近平同志强调,中青年干部要尊重老干部,认真学习老干部的坚强党性,继承老干部的优秀品德,发扬老干部的优良传统,热情照顾老干部的晚年生活。  
当今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要敢于担当,都可以从上述论述中找到“基因”。

资料图
要关心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把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到战略高度
——有关精神文明建设的论述
习近平强调,要把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到战略的高度去认识”,“从战略方针的高度摆正精神文明建设的位置,真正做到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要下定决心,全党动手,全民动员,真抓实干,“要舍得在精神文明建设上花点钱、投点资,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办几件长精神、长志气的好事。”  
要转变长期存在的“轻视文化、教育和歧视知识分子的错误观念”。他强调,要提高学校硬件与设备,改善卫生条件与学习条件。要改善教师工作条件、生活条件和落实民办教师待遇,尊重和支持他们的光荣劳动。要关心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为人民群众精神享受提供场地、经费和节目。要密切关心妇女儿童疾苦,多渠道、多部门,有效地为妇女、儿童伸张正义,充分发挥妇女在建设两个文明中的重大作用。

资料图
深厚感情必须以深刻认识做基础
——有关正定历史与情怀的论述
习近平同志呼唤人们珍爱正定历史,珍爱灿烂的民族文化,尤其要珍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峥嵘岁月。他指出,辑录和写记历史,可以使我们自觉明确肩负的历史使命与历史责任;运用马列主义哲学武器研究历史,可使我们在实践中汲取正反两方面经验,寻求教益和借鉴,书写未来新的历史。  
习近平同志充分表达了对正定的挚爱。他说:“要热爱自己的家乡,首先要了解家乡。深厚的感情必须以深刻的认识做基础。唯有对家乡知之甚深,才能爱之愈切”。他指出,正定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古城瑰丽灿烂,历史人物数不胜数,文韬武略彪炳史册。习近平同志把正定视为第二故乡,由衷地产生一种自豪感。
习近平治县理政的显著特点
该书作为习近平同志早年在正定工作期间讲话等汇编,体现了习近平同志治县理政的特点。如: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坚定的理性信念以及极高的政治远见与觉悟;敢于碰硬、敢于担当、敢于负责、敢于解决问题,具有敢当改革者“保护伞”的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注重调查研究,力避花架子、不搞假大空,具有真刀真枪干一场的务实精神和作风;具有敢于“认真地照一照镜子”的问题意识与“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自律意识;在哲学上,具有重视科学规划、统筹兼顾、统管全局、谋划长远的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具有尊老爱幼、关心妇女儿童疾苦、注重减轻农民负担、坚持走好群众路线的民本情怀;具有带头发扬‘钉子’精神且向书本、实践、内行、专家、老同志老干部学习的优良学风。  
认真学习《知之深爱之切》一书,会清晰地感知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担当、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全面深化改革、“打铁还需自身硬”、全面从严治党、正确用人观、丰富人的精神世界、“踏石有印,抓铁有痕”、“钉钉子”等思想及风格,都具有其历史基础、实践基础、现实基础,都可以在《知之深爱之切》中找到影子。
习近平总书记的治国理政思想不是一下子形成的,而是在其长期工作和实践中逐渐积累、形成、发展起来的,他的许多思想不仅具有厚积薄发的特点,而且具有历史必然性。《知之深爱之切》一书的出版,对广大领导干部深入学习和理解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及其思想来源和精神实质,具有重要意义。
(图片:部分源自《知之深爱之切》一书,部分源自新华社)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习近平的思想是如何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