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石龙站的迁徙记忆:菜农每天挑菜心卖到深圳(图)
原标题:菜心,香水老月台的大迁徙记忆石龙老铁路南桥上斑驳的轨道。
平湖站新姿。
石龙火车站铁路桥。
哐当声顺着铁轨远远传来时,52岁的老铁路人张志辉又竖起耳朵凝神细听,仿佛听到了最美妙的音色。只是,火车已不再停留,鸣笛从他家的窗台外擦肩远去——三年前,103岁的东莞石龙站正式停用,“交棒”给更年轻而现代化的东莞火车站。
忆昔车站全盛日,张志辉记得,那里充满着热闹喧腾:售票大厅内,增城菜心、东莞荔枝龙眼,一筐筐等着过秤;绿皮车厢里,广州话、东莞话、客家话、普通话共冶一炉,气氛欢快。逢年过节时,衣着光鲜的返乡者更是在进站通道排起长龙……这个百年老火车站在它生命的最后几十年里,见证了几代人以打工为旗帜的大迁徙,从这里出发为东莞、为珠三角城市的勃兴输送了数以千万计的宝贵资源——人。
这样的光景也许难再:老站“退休”了,绿皮车也匿迹了,高铁、城轨取代了旧日慢车,人们出行的方式变了,老火车站不得不经历各种角色转变。然而,关于老火车站那些记忆中的旧时光,因为蕴藏着各种情愫与思念,终究无法被时代的变化所取替……
石龙站百年喧闹后归于平静
货物流转:菜农每天挑菜心卖到深圳
东莞老石龙站,一个保存着无数人记忆与别离的地方。这个曾经的繁华之地,承载着无数人返乡与出城的印记。改革开放以来,一代又一代打工仔打工妹乘着火车从祖国四面八方来到这里,开始他们进城的路。更早的时候,比打工大军出现得更频繁的是菜心、龙眼……
“听了大半辈子的火车声,早习惯了。老站搬走了,还好火车声没走远。”52岁的张志辉住在离老石龙站不远的一个职工小区,虽然火车不再停站了,但铁轨上的哐当声仍清晰可闻。
他是老石龙站的老员工,上世纪80年代初入职,做过扳道工、货票员、检票员。他见证了改革开放后老石龙站的欣欣向荣——货物的流转、设施的改善,还有如潮的打工者回家过年……
张志辉在做了几年扳道工之后,调到售票员岗位,负责卖货票。“以前菜农挑菜坐火车去深圳卖,人和货物怎么算车费?售票厅设一台秤,先计算货物的重量,我就负责这件事。”
“那时候很多人挑菜去深圳卖,比如增城菜心,夏天还有荔枝、龙眼。”张志辉说,菜农们早上坐车去深圳,下午再回来。因为天天见面,菜农和火车站的工作人员都处得很好,“有时候卖剩的龙眼和荔枝会分给我们吃。”
据老一辈铁路人回忆,上世纪90年代以前,老石龙站一直是东莞的铁路运输的龙头老大,其水路、公路、铁路齐备,交通非常便利。
石龙镇政府编修的《石龙铁路世纪行》中记载,东江流域生产的山货、干货、蔬菜、大米等农作物,甚至禽鸟,都经过老石龙站流通到深圳乃至香港。据悉,老石龙站曾有8个仓库,服务于火车站的装运就有100多人。
老石龙站的日渐兴旺,从一些服务细节可体验出来。据张志辉回忆,小时候跟父亲去火车站时,站里并没有热水供应,为此不少旅客调侃:“大大的车站,小小一杯水都没有。”到了上世纪80年代张志辉入职时,已添置了茶壶——不过它们没有煮水功能,工作人员要在别处煮好开水,再往里添。后来,茶炉出现了,煮开水也方便了很多,旅客们的“牢骚”也少了很多。 做一个,做好了,请看 楼主good 感謝樓主 谢谢楼主啊!"; 孜孜不倦, 吾等楷模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