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应该警惕的是高房价对实体经济的“挤出效应”
文/慧超 来自公号思维补丁(一)
除了房地产,刚刚到来的这个秋天,祖国山河一片萎靡,其中最无精打采的则属当下的实体经济。
前两天参加了一个浩大的饭局,几个做公关的,几个做互联网的,几个做实体的,还有几个目前处于无业状态的富二代,话题几经周转,不出意外地最终落在了房子上面。这话题恰如一块肥肉入油锅,“滋啦”一声,炸出了满屋的油花儿,每个人都眼曝精光,吐沫横飞,一副要吃人的模样。
在国民收入并未出现大幅增长的背景下,中国的一二线城市房价早已经超越欧美,成为全球房价最高的国度。如今,上海中心城区的房价早已经遥遥领先世界上最富有的城市纽约;而在北京,东五环之外的通州区,房价业已超过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法兰西的首都巴黎……
根据公开的数据,在2015年,北京市职工的平均工资只有区区7086元(尚有不少吃瓜群众说自己拖了后腿),而巴黎市民的平均工资呢?唉,真是惆怅,咱就别说巴黎职工的平均的工资了吧,咱们就说说法国的“最低工资标准”吧,法国的最低工资标准是1300欧元左右,约合人民币12000/月。
当然,大家不能沮丧,毕竟,我们一线城市市民的人均收入最低,但没关系啊,我们一线城市的平均房价最高呀!
是次饭局,对高房价恨的咬牙切齿的莫过于那几个做实业的朋友,尤其是老老实实做实业没把钱投向房市的人,提到如今的房价,都是一副恨不得大厦当倾的表情,他们的理由坚定而不容任何人反驳:
世界上,从来没有一个国家可以依靠货币放水和土地垄断所促成的“高房价”,能够实现本国经济高速可持续增长,并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业才应该是中国经济发展的“脊梁骨”,但现在,这根“脊梁骨”正在被一点点腐蚀软化,正在被一点点抽走。
(二)
今天上午,在一个群里和几个北京的朋友聊了一下房价,结果,群里的所有人都在劝我“赶紧买房子,赶紧上车”,“赶紧的,没钱就借钱买,过几年倾家荡产的生活,然后你会感谢我们一辈子的”。
讨论到最后,几个朋友已经开始互相筹钱准备众筹再买一套房子了,“哪怕明年转手一卖,这比啥都赚钱快”,要不是我穷的可怜,可能也就入伙了。
今年以来的房价暴涨,让许多高房价的受益者也心有戚戚焉。大有一种“全民焦虑”的情绪在民间蔓延,没房的人焦虑,可有房子乃至有好几套房子的人,也一样焦虑。
当然,每次房价暴涨都有人抛出“高房价崩溃论”,往往引得网络上叫好连连,但反观历史,曾经那些高喊“房地产即将崩盘,千万不要买房”的人,多半都销声匿迹了,我觉得,他们多半是被亲戚和朋友打死了。
但这次民间普遍对房价暴涨的担心,却不无道理。就像饭局上一位在上海、杭州和北京三处都有数套房的土豪所言,他说这次房价暴涨之所以让没房的人慌,让有房的人方,是因为:“毕竟实体经济坏成这样,就像去年5000点的股市,总感觉泡沫越来越大,虽然每一次房价暴涨都令人猝不及防,但只这一次,房价确实涨的令我害怕”。
他担忧的理由充分而实在:当前的中国经济,除了房地产一路高歌,其余尽是萧瑟景象。
饭局上,一个做外贸业务的朋友一脸酸楚模样,他说今年全球经济环境都不乐观,外贸行当现在流传一句话:“现在的生意,买啥啥贵,卖啥啥便宜,当然,除了房子”!言罢,开始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说了一通当年外贸作为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着实是结结实实地赚了几年“好钱”。
制造业更是一片哀鸣之声,中国这个曾经的“世界工厂”早已经名不副实,人口红利逐渐丧失,中国的人工成本早已经高出越南印度等东南亚国家不知几倍,然后,高税负和高房价联袂出击,成为压垮众多知名制造业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一个谁也不能忽视的事实是,越来越多全球知名制造企业,正忙着将工厂从中国大陆迁回本国,或者迁往人工成本更低,土地和税负更低廉的东南亚及非洲国家。
当网络上“炒房兴邦,实业误国”这句戏谑的段子,正在民间被越来越多的实体经济从业者所认同,我们的情绪不仅仅应该只感到悲哀,更应该感到深深的恐惧。
(三)
如今,还坚持做实业的人,在富人阶层中多少都有点不好意思了。几年前还有人动辄提一下“企业家精神”,现在都忙着圈地去了。坚持做实业,做创新的被玩地产的人玩笑地称之为“武大郎精神”,意思是自家漂亮媳妇都跟西门庆睡了,你这还傻不拉几地着坚持着匠人匠心起早贪黑地做炊饼,除了令人感动之外,免不了服毒而死的悲惨结局。
十几年前,买不起房子的网民在论坛上大骂房地产开发商,十几年后的今天,没有人再骂地产开发商了,毕竟大家还是成长和变得聪慧了——连我妈都知道推高房价的幕后之手根本不是开发商,而是政府了。
以前我妈骂:“这些房地产商真是王八犊子,钱都给他们赚去了,老百姓一辈子也买不起一套房子”。
现在我妈说:“(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我妈这句话不允许显示)”。
房价如此之高,根源在于现在的土地制度和地产政策。首先政府垄断了所有城市用地,不仅如此,政府还利用“城镇化”的政策低价购买农民的土地,然后通过拍卖的方式卖给房地产开发商,从中赚取了巨额收入,额度之大,往往卖地收入能够占到地方政府收入的40%以上,同时,为了“控制房价”,政府还不断出台越来越严格的控制措施,以至于房价不断高企,中国房子已然超脱了居住属性,而上升至金融属性,富裕阶层因为房子而愈发富裕,同时社会两极分化愈发严重。
从来没有任何事物像中国的房地产一样,啪啪啪专业打脸20年。
这些年,被中国房地产啪啪打过脸的从中央到地方政府,从权威媒体到经济学家,摘下口罩看,一个比一个的脸肿。
中国式的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十分魔幻,政府既不大幅增加市场土地供应,央行亦不放缓印钞速度,同时又坚决不能让房价下降,选来选去,只有“限购”这一条路子可以选。
这就像一个人失血过多亟需输血,可那边来了名庄严肃穆的医生,检查一遍,最后说了一句:快,赶紧放一首《嘻唰唰》给病人缓解一下紧张的情绪。
一件商品价格太高,不想方设法扩大供应规模,却一门心思地要限制购买,那结果只能是一个:越限越涨,这是最基本的市场经济学常识。
本质上来说,限购依然是计划经济思维中的“歪门邪道”,天天四处叫着我们是市场经济,我们要用市场经济的逻辑让市场调节房价,但嘴刚一闭上,刚刚说的“市场经济”的余音犹在,转身就迫不及待地在限购政策的文书上签上了“同意”二字。
你说,他们能不清楚这其中的浅显道理吗?
他们当然清楚了,正如某位已经被禁言的地产大亨所言:“我找不到任何一个国家需要把房价降下来的理由”。
所以吴晓波苦口婆心地劝导青年人:要趁早贷款买房子,在中国,敢于负债才是敢于对自己未来的人生负责。
所以,不知道有多少人,从无尽的加班和微薄的血汗钱中抬起头来的时候,望着高楼璨璨,会猛然间地真正意识到:当初那些劝你倾家荡产买房子的人,才是真心对你好的人,好过亲生父母,好做青天老爷,好过观世音菩萨……
(四)
今年以来,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的民众忙着离婚,以至于民政局不得不为此制定一揽子新规新措施;二线城市虽然没有迎来全民离婚大潮,但也是一片喜迎房价上涨的态势。
如今,持续扩大的M1增速和M2增速之间的剪刀差,已经超越了近年来的最高值。中国的实体经济从来没有这么难过,资本每天都在对实体经济唱《离歌》,这从央行公开的统计数据就能看出来,2016年上半年房贷占信贷总量超30%,甚至有部分银行这一数字超过70%,也就是说,除了房贷,银行几乎没有其他贷款。
资本不愿意进入实体经济,这与其说是实体经济的投资回报率过低,不如说是房地产市场的投资回报率实在太高——是啊,你办个工厂辛苦一年,优化流程,创新技术,到头来一年的净利润还不如年初在北上广买套房子,既不用加班,又不用担心过劳死。
房价上涨不可怕,如果实体经济能够蓬勃发展,北上广的房子涨到均价10万/平米也符合市场经济的定律,但显然,当今的逻辑却像“逆世界”一般,颠倒了过来,实体经济萎靡不振,房价却像个吸血鬼一般,还在吸允着实业的骨髓。
所以,我想说的是,我们真正恐惧的,或者说我们真正应该警惕的是高房价对实体经济的恶性“挤出效应”。
最近这几个月以来,每周都能听到有人问我如何看待现在的房价,和未来的房地产市场。我的答复都差不多:如果土地制度根源以及当前控制房价的政策思路不改变,再加上央行昼夜不停地加印钞票,恐怕房价还是会继续上涨,因为你要知道,“他们”并不想让房价下降。
今年6月份的时候,《人民日报》发了一篇文章,说:“房子是给人住的,树不能长到天上去,房价也一样。”言下之意是房价马上见顶,房价不可能涨到天上去。
这真是醒世恒言,可问题恰恰在于,所有人都知道高房价扛不起中国经济的未来,但大家骨子里更恐惧的是,现在不买房,谁又会对我自己的未来负责呢?一张报纸几段文字就能扛起个人命途的未来了吗?
年初买房的人都笑了,年初听劝的人都傻了。毕竟,面对口号的时候,人民有可能是傻的,但面对自己的真金白银的时候,这届人民似乎并不傻!
所以,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真正无辜的。
我们都被裹挟在那只越滚越大的雪球中,所过之处,鲜花和钢筋一样,都被碾为齑粉,至于这只大雪球,最终是滚落悬崖,“硬着陆”摔的稀碎,还是能在崖边刹住车,挤出那些巨大的泡沫慢慢融化,谁也不得而知,更重要的是,可能根本就没有人真正关心那个雪球的“未来”。
几头雾水… 晕不信啊 先顶再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