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副部长阴和俊:构建竞争性优势 开辟发展新空间
上图为科学技术部副部长阴和俊新浪财经讯 9月24日消息,由科技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16浦江创新论坛”于9月23日-26日在上海召开。本届论坛的主题为:双轮驱动:科技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科技部副部长阴和俊出席并发表主旨演讲。阴和俊表示,中国经济发展进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化的新常态,要依靠科技创新打造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构建竞争性优势,开辟经济发展新空间,实现中国经济中高速增长。
以下为实录:
阴和俊:尊敬的论坛主席徐冠华先生;英国政府首席科学顾问兼政府科学办公室主任Mark Walport爵士;蒙古人民共和国教育文化科技体育部部长(人名)先生;上海市副市长周波先生;浙江省副省长冯飞先生。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大家上午好。中国科学技术部和上海市政府主办的2016浦江创新论坛已经正式开幕,现在我们举行主宾国论坛,我代表中国科技部对各位嘉宾、专家学者出席本次论坛表示热烈欢迎。特别是要对英国主宾国的各位代表不远万里参加论坛表示衷心地感谢。
2016年是中国科技特别重要的一年,5月30日党和政府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提出到2050年中国科技事业发展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吹响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这让我们不由想起在中国刚刚结束文革实行改革开放伊始召开的那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全国科学大会,邓小平同志在大会上做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论断,大会激发了全社会的科学热潮,从而推动中国科技事业近40年的快速发展。现在,中国处处洋溢着创新的活力和创意的热潮。这次大会也必将是一次里程碑的大会,中国将又一次迎来科技创新的春天。
今年9月3日—5日,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作为2016年G20的主席国,成功举办了G20杭州峰会,达成多项共识,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针对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增长弱于预期,增长动力面临转型的严峻挑战,为实现创新驱动增长,营造创新生态系统,杭州峰会通过了20国集团创新增长蓝图和2016年20国集团创新行动计划,各国承诺采取促进创新的战略和政策,支持科技创新投资,支持科技创新技能培训,促进科技创新人才流动,支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涵盖广泛领域的创新议题对话和合作。根据彼此同意的条件,促进自愿地知识分享和技术转让。本次论坛确立的双轮驱动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这一主题,与杭州峰会共识高度契合,体现了时代的特点,响应了形势的需要。
下面我想借此机会就中国坚持全球视野、加快科技创新、确保2020年迈进世界创新型国家行列谈几点认识,供大家参考。
第一,实现全球经济复苏需要加快科技创新。时至今日,2008年爆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影响仍未结束,由于世界经济整体动力不足,有效需求不足,引发了诸如增长乏力、贸易投资低迷、金融杠杆率居高不下、国际金融和大宗商品市场波动加剧等一系列问题。世界经济的复苏之路艰辛崎岖,全球主要经济体面临严峻挑战。2015年,全球经济增速较2014年放缓,增长格局进一步出现分化,从目前情况来看,这一态势仍在蔓延。世界经济之所以萎靡不振,主要原因是由于上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所提供的动能供给减弱、创新不强,传统的经济体制和发展模式的潜能趋于消退。历史告诉我们,世界经济在历次重大危机后,要走出困境实现复苏,根本的动力源自科技创新,要通过科技进步创造新产业、增加新产品、推动新就业,才能逐步消除危机,并最终实现经济的全面复苏。
随着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深入应用,世界正在更加紧密地连接成为一个整体,人才、知识、技术、资本等创新资源在全球加速流动和优化配置,科技创新网络化、全球化态势不断加强,在这种情况下,科技创新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合作。中国既是开放合作的受益者,同时也是大力推动者。浦江创新论坛自设立以来采取主宾国论坛和主宾省论坛的模式,已经成功地举办了8届,当初设立论坛的主要目的就是要通过打造一个高端的国际平台,推动开放合作,促进科技创新。在当前各国经济面临共同挑战的情况下,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深化合作,加快推动科技创新。
第二,科技创新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进入新世纪以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等交叉融合,正在引发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科技创新活动不断突破地域、组织、技术的界限,创新战略竞争在综合国力竞争当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科技创新在应对人类共同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日益突出,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金融资本深度结合,持续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就业创业空间。科技创新成为各国实现经济再平衡、打造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核心,正在深刻影响和改变改变力量对比,重塑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竞争格局。
目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化的新常态,坚持创新发展是中国发展的形势所迫,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国运所系,是中国科技创新的必然选择,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必须依靠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来驱动发展,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抓好创新,从根本上提高创新能力。要依靠科技创新打造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构建竞争性优势,开辟经济发展新空间,从而持续提升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实现中国经济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
五年来,经过全国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中国的科技创新取得重大成就,为支撑引领中国经济发展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在基础研究领域,涌现了一批世界性的前沿成果,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实现了电子自发单向有序运动,发现CRPS诱导体细胞,为重大疾病开辟全新的途径。首次合成硬度超过金刚石的氮化材料,成功研制国际最长55厘米的碳纳米管,取得了载人航天、探月工程、量子通信等一大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成就,在高端制造实现了一批核心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攻克了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高速铁路、特高压速变电等核心技术,移动通信产业重点跨越,带动系统设备、芯片设计从智能终端、测试仪表进入国际市场的中高端。2015年,中国全社会研发支出达到1.4万亿,其中企业投入占77%,研发占GDP比重达到2.1%。中国与国际科技合作日益广泛和深入,中国正在加快融入全球科技创新体系,截止目前,中国已与158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科技合作关系,签订了110个政府间的科技合作协定。政府间合作机制进一步完善,200多位中国科学家担任了国际合作组织的领导职务,积极吸引国际高层创业人才来华创业创新,形成了中国与非洲科技伙伴合作,中国与周边国家科技合作,中国与美、俄、欧对话合作机制,中国参与国际大科学工程等全方位、多层次的国际科技合作新格局。
第三,中国全面部署“十三五”科技创新,“十三五”时期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决胜阶段,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全面加快科技创新,中国科学技术部会同国家相关部门制定发布了“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十三五”中国科技创新将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思想,坚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大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建设创新型人才队伍,着力扩大科技开放合作,着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确保国家综合创新能力世界排名进入前15位,迈进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建成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坚实地基础。
一是围绕构筑国家先发优势,加强兼顾当前和长远的重大战略布局,加快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启动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技术体系,加强现代农业、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能源等领域一体化的部署,推进颠覆性技术创新,加速引领产业变革,健全支撑民生改善和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体系,突破资源环境、人口健康、公共安全等领域的瓶颈制约,建立保障国家安全和战略利益的技术体系,发展深海、深地、深空、深蓝等领域的战略高技术。
二是围绕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培育重要的战略创新力量,持续加强基础研究,全面布局前瞻部署,聚焦重大科学问题,提出并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力争在更多基础前沿领域引领世界科学方向,在更多战略性领域实现率先突破,完善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的创新基地建设,按功能定位分类推进科研基地的优化整合,培育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域人才、高技能人才和高水平的创新团队,支持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壮大创新型企业家队伍。
三是围绕拓展创新发展空间,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支持北京、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一批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创新型省市和区域创新中心,推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高新区创新发展,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实验,完善区域协同创新机制,加大科技扶贫力度,激发基层创新活力,打造一带一路协同创新共同体,提高全球配置创新资源的能力,深度参与全球创新治理,促进创新资源双向开放和流动。
四是围绕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构建良好创新创业生态,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建立统一开放的技术交易市场体系,提升面向创新全链条的服务能力,加强创新创业综合载体资源,发展众创空间,支持众创、众包、众服、众筹,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和技术战略,完善科技与金融结合,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和多层次资本市场。
五是围绕破除束缚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制度障碍,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中央财政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强化科技资源的统筹协调,深入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建设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推动健全现代大学制度和科研院所制度,培育面向市场的新型研发机构,构建更加高效的科研组织体系,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大力推进军民融合科技创新。
六是围绕夯实创新的群众和社会基础,加强科普和创新文化建设,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全面推进全民科学素质整体水平的提升,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动科普的信息化,培育发展科普产业,推动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各类科研设施向社会公众开放,弘扬科学精神,加强科研诚信建设,增强与公众的互动交流,培育崇尚创新、追求卓越的企业家精神和创新文化。
“十三五”时期,中国的科技创新将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深化国际合作,中国将坚持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进创新,实施科技创新国际化战略,积极融入和主动布局全球创新网络,探索科技开放合作的新模式、新途径、新体制,深度参与全球创新治理,促进科技资源双向开放和流动,全方位提升科技创新的国际化水平。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同志们,展望未来科技创新将给我们创造出更加美好的前景,希望大家利用本次论坛的宝贵机会,深入交流,各抒己见,为中国的科技创新和世界的科技发展建言献策,为全球经济恢复强劲增长和世界人民福祉共同努力。预祝本届浦江创新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