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 发表于 2016-9-14 10:22

业内人士思考最多的问题 红酒进口商的路在何方?

更多精彩,欢迎关注凤凰网酒业:http://jiu.ifeng.com/
过去两年,葡萄酒行业弥漫着乐观的情绪。从国宴开始,葡萄酒逐渐取代白酒成为商务宴请的主角,领导人标准的握杯姿势成为业内津津乐道的话题。这种自上而下的变化直接促进了名庄酒的量价齐升。再加上葡萄酒本身的文化特征以及相对健康的属性也符合消费升级的趋势,葡萄酒市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当时业内有个玩笑说:”国外的庄主不是在中国就是在去中国的路上。” 可见中国市场有多热。然而这个状况没有持续太久,2013年伊始国家严控三公消费。这对许多葡萄酒公司来说无疑是当头一棒。还没来及享受幸福的时光就不得不面临由于过于乐观而造成的大量库存。正应了那句古话:“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同时,由于电子商务的兴起,酒商长期以来维持渠道高毛利被瞬间打破。有些葡萄酒公司"防贼防盗防电商”。产品一上网,就意味着价格透明化,许多公司都多少有些抗拒,但是很快他们发现,传统的价格体系控制方法正在快速失效。
这些变化让不少人乱了手脚,未来路在何方? 相信是许多业内人士思考最多的问题。

一、爱酒人品酒俱乐部探秘目前的进口葡萄酒市场“这样的低迷行情,恐怕3年内看不到头。”酒类同业公会人士如是形容目前的进口葡萄酒市场。据悉,葡萄酒进口量增幅近年来每年都在五成以上,而今年以来增幅只有三成左右,相比往年增速下降达四成。近几年,受“三公消费受限”、“倡导厉行节约”影响,全国进口葡萄酒市场目前都遭遇“寒流”。在全国糖酒会上,虽然进口葡萄酒的数量增加了不少,但成交量却“一落千丈”,特别是那些“高端大气上档次”、价格超过千元的高档进口葡萄酒受到的冲击最大,有的参展商甚至表示销售额同比下降了近七成。“政府现在提倡节俭,使得本身就有很大泡沫的进口葡萄酒销售遇冷,用于送礼的高端酒受冲击最厉害。”2800元一瓶的玛歌、6000元一瓶的小拉菲等高端葡萄酒,往年有的客户一买就是上万元,多是私企老板和单位,用来请客或是送礼。但今年来自企业的团购大单减少,进口商也不敢多进货。酒类同业公会的一位人士预测,酒类市场持续低迷,若明年的糖酒会依旧看不到市场好转苗头,将有一批中小酒商退出市场。

二、出路:利用扁平化渠道策略又充分发挥经销商的能力 所谓渠道扁平化,是以企业的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依据企业自身的条件,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与高科技技术,最大限度地使生产者直接把商品出售(传递)给最终消费者以减少销售层级的分销渠道。葡萄酒进口商们都在考虑拓展势力,如何将产品卖到国内每个角落,他们用尽手段,而效果却不尽人意。进口商们穷极手段却只能覆盖到某些区域或某些渠道上。甚至大有进口商急于得到更多利润操之过急地一杆子打到底:利用所谓的“扁平化渠道策略”,积极利用各种新兴渠道:上电商、开门店、进夜场、进KA。抛开经销商自己直接面对消费者,把自己的战线拉得不能再长。中国酒类十强——林建国:“因为中国的酒文化,过去的文明主要在帝王之庙堂,未进入百姓之家。如果我们能够将这些文化进行整合传播,那么所有普通人、特别是年轻人都会因此受益。酒商未来的走向只有一个——在中国酒文化的理解、挖掘、运用上,你是否比别人有一技之长,是否有核心竞争力。为此,吉马这两年不惧流言,坚定做酒文化城。”

三、不能“一手硬、一手软” 要招商更要培养经销商 进口商想一竿子到底显得如此“力不从心”,还不如把职能交还给经销商,更具有市场效益抉择。不过考虑到部分经销商现有的实力和业务水平,这种“归还”有步骤的,而且一般而言也只是部分地归还。而真正的核心环节(如,KA的掌控、品牌传播、各种活动的整体规划等)仍然要牢牢地掌握在进口商自己的手中。因为渠道扁平化的本意就在于确立进口商的主导地位,进而强化渠道的市场“推力”。然而当下进口商与经销商的矛盾是,小经销商看不上眼,大经销商追不到手。当务之急便是寻找合适自己的经销商就好,不要为难自己,好好地为经销商提供业务培训服务。这是经销商得以独当一面的必由之路。进口商应该充分利用自己在文化、品牌、管理、资源及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向经销商输出文化、理念、管理和人才,以培育经销商独立运作渠道以及管理终端的能力。特别是在以传统渠道为主的二三级市场,必须入乡随俗采用传统的分销模式,终端操作完全以经销商为主,进口商派出客户顾问提供帮助和指导,并提供相应品牌资源的支持。在终端具体操作方面,经销商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地缘优势和多产品运作的组合优势,在进场谈判、促销实施和社区活动等方面承担更多的工作,同时,对于日常的终端维护活动这样的工作要逐步交给经销商负责;进口商则应该发挥在营销和品牌动作方面的能力以及资源的优势,承担终端整体规划、活动策划组织和整合传播等工作起到对消费者的引导。

四、团购概念和三公消费休矣,要注意市民消费的理性回归欧美市场没有“三公消费、团购消费”的概念,基本山是自然人消费。未来中国的葡萄酒消费回归自然人消费,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以此为契机,把中国过去几十年的消费畸形拉回正常的轨道。因此不能认为是坏事。国外葡萄酒庄园中开始瞄准“市民消费”的契机,主抓VIP会员消费。经常在经销商加盟的城市开展品酒会,每场品酒会都能拿下10-20万元的营业流水,是很好的营销模式。西班牙葡萄酒企业,同样是做VIP会员的高手,该企业品牌目前在全国一共开辟了16个城市经销总代,他们的最大经验是每城市一个酒庄,直接面对消费人群,建立VIP会员模式,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五、葡萄酒行业正在被“互联网思维”主动或者被动地改造,深刻地影响了产业的每一个环节 从生产酿造,品牌推广,渠道运营,一直到客户销售。渠道扁平,按需销售(C2B)、增值服务,跨界合作已经成为趋势。信息技术对产业的改造已经持续了好多年。上个世纪开始ERP,CRM着力于改造生产和销售,提高了运营效率,降低成本。进入本世纪,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对产业的改变更彻底,作为一个工具正和行业深度结合。这几年诞生并发展起来的新模式,互联网市场的贡献也不可小视。即有B2C,也有O2O模式。同时很多传统企业也都利用互联网思维在改造自身商业模式,比较典型的是银基的中酒网。这两类企业尽管起步不一样,但越来越趋同。电商企业在提高自主进口比例,提升上游控制力度。部分电商通过品牌输出和加盟方式开设线下门店。传统企业在第三方平台开设网店,或者利用自身品牌和门店等优势开始线上业务,或者实践线上线下的结合模式。结语:根据预测,中国的葡萄酒消费市场将在五年内成为全球第二大的市场。依托于巨大的本土市场,中国必将诞生数家世界级的葡萄酒企业。而这个过程会经过三个阶段: 【2016-2020 战国时代】 几十家葡萄酒企业在上游品牌和客户两端全面竞争,优胜劣汰后诞生几个寡头。这个阶段竞争将更加残酷。【2021- 大时代】 寡头纷纷产业链延伸,上游收购海外酒庄,中间优化渠道,下游同消费者直接沟通。通过充分竞争,最终形成几大国际级的葡萄酒企业。同时由于成熟的消费市场,许多有特色(产品、服务)的小企业也会百花齐放。中国葡萄酒行业真正进入一个美好的时代。 (互联网)

扫一扫上方二维码 关注凤凰酒业官方微信

竹马原来是女孩 发表于 2016-9-14 10:29

我十目一行也还是看不懂啊

骑着小猪逛逛 发表于 2016-9-14 10:32

沙发!沙发!

小嘛小二郎 发表于 2016-9-14 10:36

真是 收益 匪浅

周星星 发表于 2016-9-14 10:34

咒语很灵 发表于 2016-9-14 10:36

爸爸妈妈 发表于 2016-9-14 10:40

回帖是种美德.

大妈级别 发表于 2016-9-14 10:45

经过你的指点 我还是没找到在哪 ~~~

注册你妹 发表于 2016-9-14 10:47

我来了~~~~~~~~~ 闪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业内人士思考最多的问题 红酒进口商的路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