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广州有94.5%市民感觉安全
【有啥说啥-渭南论坛】(通讯员:张桂华 梁荣忠)据广州市统计咨询中心提供给大粤网的数据,2016年上半年,广州市公众安全感和治安满意度分别为94.5%和94.1%。广州警方邀请广州市现代警务发展研究中心(下称“安全智库”)对公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报告进行解读。总体安全感高,但各群体之间存在差异
2016年以来,九成多(94.5%)受访者感到在广州市生活是安全的。
智库分析认为:
安全感是个体对自身安全状态的自我体验与经验性判断,与其周围环境及个体感受密切相关。就环境因素分析,主要有三个因素对公众安全感提升起到重要作用。
1.2012年以来,广州着力开展平安有序建设,不断改革公共安全状况,全市整体环境干净整洁平安有序,营造了良好治安环境。
2.广州市公安机关深化警务体制改革,推行“情报、指挥、巡逻、视频、卡口、网络”六位一体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机制建设,并成立了首支城市快速处突力量——“羊城突击队”——打造专职化、精细化、智能化、机动化、全时空的防控格局,取得良好成效,得到公众认可。
3.打击违法犯罪力度增强,不安全因素得到遏制。近年来,全市公安机关连续开展“六大专项行动”、“3+2”专项打击整治行动和“飓风2016”等一系列专项打击整治行动,打击危害民生突出犯罪卓有成效,对不法分子保持高压态势,得到群众认可。
但是,各群体的安全感存在差异。具体而言,年轻人的安全感低于年长者,女性的安全感低于男性,外来人口的安全感低于本市人口,低收入人群的安全感低于高收入人群。中心城区受访者的安全感高于外围地区。
群众宏观安全感高,微观安全感需求加强
虽然全市宏观的社会治安状况让绝大多数居民获得了安全感,但是,与广大市民的衣食住行直接关联的微观安全感则偏低。调查显示,有半数以上的受访者缺乏家庭安全感,担心自己或家人遭受侵害,主要表现为不敢向陌生来访者开门。
智库分析认为:
“为陌生人开门”既反映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也反映公众之间的信任度。众所周知,“不要为陌生人开门”是日常安全防范的重要内容,已经根植于人心。本次调查显示,六成以上市民不会为陌生人开门,说明广州市多数市民具有较强的自我安全防范意识。同时,近一成的市民会为陌生人开门,说明广州市全面推进以“门禁+视频+互联网”为主要内容的平安小区建设得到公众认可,市民信任度在提升。
二成(22.4%)受访者担心夜晚独行时的安全问题。调查显示,有22.4%的受访者表示“担心”(包括“非常担心”和“比较担心”)天黑后一个人在居住地周围步行的安全问题。
智库分析认为:
“夜间能否独行”是反映公众安全感的重要标准之一。在全国来说,广州是不夜城,夜间的公共安全环境状况不比白天差。据统计,全市有效治安刑事警情白天是晚上的约1.2倍。可见,从发案总量的角度来说,晚上发案比白天更少。市民担心夜晚独行安全主要有两点原因:
1.心理原因。俗话说“夜间是魔鬼的天堂”。与白天相比,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容易隐匿的增加,夜晚独行,人的心理自然会感到害怕,安全感也相应的会有变化。
2.报警求助不便。夜间人群聚集少,发生危难时呼应不便,会使人产生不安全感。
治安满意度总体较高,地区间存在差异
本次调查显示,九成多(94.1%)受访者对全市社会治安感到满意。有近五成(49.1%)的受访者认为广州市今年的社会治安好于去年。九成多(94.6%)受访者对所在区(市)社会治安感到满意,中心城区的治安满意度明显高于外围地区。
影响公众安全感的主要因素
调查显示,目前影响公众安全感的主要因素是盗窃、电信诈骗和校园安全等。
(一)盗窃是群众最关注的社会治安问题。其中,有6.2%受访者“很担心”在公共场所财物被盗。
(二)电信诈骗和网上购物安全是群众反映较普遍的问题。一成(10.5%)受访者认为居住地或工作单位附近存在电信诈骗现象。
(三)校园安全。11.4%的受访者担心学龄儿童在学校的安全。
广州警方下一步工作措施
针对广州市统计咨询中心对广州市公众安全感和治安满意度的调查报告,及广州市现代警务发展研究中心对报告的相关分析与解读,广州警方结合近期警情分析,下一步将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一)进一步加大对盗窃、电信诈骗、危害网络安全等涉及民生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
(二)进一步完善城中村和偏僻内街等区域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实现治安管控全覆盖。
(三)进一步深化公安“四项建设”,完善执法权力运行与公安机关办案机制、简化办事流程、强化业务培训,提高用心服务市民的能力和水平。
(四)实施安全感精细化治理。注重精细化治理,维护宏观社会治安形势基本稳定的同时,在影响广大群众安全感的“毛细血管”上“做手术”,从细微之处、一点一滴做起,切实提高广大市民的微观安全感。 我好想升级 哈哈 我支持你 真是汗啊我的帖子好少啊加油 谁能送我几分啊 我来啦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