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狐狸的猫 发表于 2016-9-12 14:49

武尔夫:工匠精神是中国制造企业转型的必备条件|第二届全球企业家生态论坛|德国前总统 ...

德国前总统武尔夫
  由世华智业和商界传媒集团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全球企业家生态论坛”于2016年9月9-11日在北京召开,德国前总统武尔夫出席并发表了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主持人:接下来的演讲嘉宾是德国前总统克里斯蒂安·威廉·沃尔特·武尔夫先生曾长期担任下萨克森州州长,同时也是执政党之一。2010年51岁时当选为德国的总统,他是目前德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
  武尔夫先生和中国交往密切,他曾经获得过同济大学授予的荣誉博士学位,以表彰他为推动中德教育文化交流合作所做出的贡献。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德国制造水平登峰造极,厉害之处不在于能制造出结实耐用的工业品,而在于他们对于思想和文化的专注与严谨,这种力量无法摧毁。下面有请德国前总统武尔夫先生与我们分享社会企业家的工匠精神,掌声有请。
  武尔夫:女士们、先生们,各位朋友,大家好!我非常高兴今天下午可以跟大家在这里欢聚一堂,我也非常高兴我可以在APEC亚太经合组织这么豪华的会场给大家做演讲。
  亚太地区的越来越重要,原来世界经济的中心可能是在欧美之间,但是现在,世界经济的中心已经移动迁移到东方和中国去了。这样一来,“一带一路”的倡议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通过“一带一路”这个巨大的项目,我们可以把欧洲、非洲和亚洲联合起来,我们可以给东亚的地区带来和平。
  再来到北京,我感到十分高兴。见到大家,我内心十分地愉快。我经常到中国访问,我所看到和听到有关中国各个方面的情况,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地印象。中国人民勤劳勇敢、积极向上,对待工作热情、肯干,具有奉献精神、挑战精神。另一方面,中国还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而至今的古老文明,中国的未来也将非常辉煌。
  毫无疑问,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德国作为中国一直以来的朋友,希望给中国各方面支持。欧洲人和中国人互相尊重、友好相处,凡事为对方着想,大家和平共处、合作共赢。
  欧洲人可以从中国学习很多东西,比如说中国人的价值观念,我们有共同的美德,中国和德国是一样的,我们都是高效的国家,我们在工作方面非常给力,投入很多,我们非常重视创新。我们一起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我们希望我们有公平朋友间的关系。
  中国和德国都是非常有商机的,其中一个是我们企业可以进行现代化改变,中德两国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制造业大国。
  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德国的表现比较稳健,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德国的工业实体经济。在德国,工业给GDP的贡献率为30%,比较高一点。因为我们有这么强大的工业,所以我们在过去的十年中,就业岗位数量可以增加12%。德国的这些经验告诉中国,继续发展工业,推动工业化的升级,对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来说,依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德国和中国可以在这一方面进行密切地合作,李克强总理说了,合作领域和内容非常丰富和广泛,双方用智慧、技术抓好落实。我认为,通过工业4.0的新方案,我们可以大大减少我们的成本。一个汽车从定单到汽车,时间可以减少,在生产方面,我们可以大大提高我们的效率。
  德国有工业4.0,中国有“中国制造2025”的方案,因为现在有了3D印刷,可以把脚的尺寸发过去,可以把鞋子打印出来。我们一直觉得制造业不能没有,做更快、更好、更高效的汽车和船,这是我们一直非常重视的。
  我当总统的时候,也接待了李克强总理。他观察到了中国企业家吃螃蟹,只吃最鲜美的部分,其他的部分就扔掉了。而德国企业家非常注重研究他们吃螃蟹,注意到了边边角角的部分,一定要把螃蟹吃的干干净净,把最小的一块肉都要吃到。
  我觉得这个意思也可以告诉我们,工业4.0算是一种最佳化,如果我们把德国的工业4.0和中国的“中国制造2025”结合在一起,肯定会给我们带来一种共赢。
  还有一个例子,比如说车速达到100之后,有一些车可能会振动并产生一些噪音,有的人会说,就是这样的,这不是正常的吗?但是德国的工厂要求,无论车速是多高,都不应该有这种噪音。所以他们会继续研究噪音是如何生产的,可以如何消除它。德国的工程师整日整夜的这个问题,想办法一定要解决。因此,德国制造的汽车车速超过200,噪音还是没有的。所以,保时捷、奥迪、奥马、奔驰这些品牌有相当的领先地位。
  我发现,在很多国家都有一个共同点。比如说在中国,发展的人都觉得他们应该生活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在墨西哥,大家都希望生活在墨西哥城,土耳其人都希望住在伊斯坦布尔。
  在德国不是这样的,德国的大城市都非常小,柏林首都人口只有300万,汉堡、慕尼黑不到200万。
  在德国非常著名的企业不是来自柏林或者慕尼黑、汉堡,他们是来自德国的一些小镇,他们是来自小镇、小地方的小公司,但是他们的创新性特别大。他们很多都是百年老店,长期专注于一个领域,精益求精,就像一个放大镜下组装手表的老将一样,他们孜孜不倦追求的不是翻新,而是组装更加精简、精密、精细,质量更加精良。
  当然,稳健不意味着守旧,德国企业家凭借着销售额4.6%投入给研发,这样的企业还有很多,他们把6.8%投入到研究当中去。根据欧洲政局统计,德国人均专利申请数量是法国的2倍、英国的5倍、西班牙18倍,所以你应该不断地创新。比如说一个人在骑自行车,你不努力骑,你不动,你就会倒下来,企业也是这个道理。
  再看中国,中国是世界上最令人瞩目的制造大国之一,随着生产成本的增加,出于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的中国制造业,它引以为傲的人力与成本优势正在丧失。与此同时,美国等发达国家提出了再工业化、本土回归、重振制造业的战略思想,外需萎缩、内需不足,成本上升,中国制造业的全球市场也在不断地萎缩。中国制造业面临着严峻的生死挑战,所以我们应该商量,在这样一个情况之下,中国和德国可以如何进行合作,创造一个新的工业局面。
  显然,工匠精神是中国企业转型的必备条件,工匠精神不但代表着一种新的生产理念,它也是中国制造业的转型方向。从低端制造的迷茫中走出去,淘汰落后重复产能,加强技术创新,其最终的目的是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提升中国制造业的整体水平与形象。
  那些百年老店承担起了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责任,那些新兴的企业也加入行业,为建设中国更好的明天而奋斗。工匠精神起始是对自身的不断追求,中国企业该如何辅助?我们应该如何培育工匠精神?这也是今天可以讨论的很重要的主题。
  德国的制造业曾经也经历过粗造滥造的阶段,德国通过法律、标准、质量认证“三位一体”的质量管理体系,促进了德国制造质量的蜕变。因此,培育工匠精神,我们需要向大国工匠当榜样,更离不开政府的高效作为,完善崇尚实业、崇尚工匠精神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并花大力气现代制造人民的价值观和时代精神。
  我原来在中国去过不少的地方,包括一些大学,比如说上海的同济大学、安徽合肥学院,我在这里碰到非常有激情、非常有野心、非常优秀的一些学生,我发现中国的大学生和德国的大学生有一个区别,这个区别是因为德国的双轨制职业教育体系和中国是不一样的。因为在德国有很多成绩非常优秀的高中毕业生,他们不想上大学,尽管他们有这方面的成绩,但是他们觉得他们要学一个职业。
  双轨制职业教育系统把实践和理论学习结合在一起,今天在企业里学一些实践的知识,两天在职业学校学一些理论方面的知识。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是德国非常熟练、优秀的技术工。可以说他们是德国制造业的秘密武器,他们有工匠精神,他们懂得理论,也懂得实践。所以他们帮助德国造出一个又一个的“世界一流”。
  可能很多人觉得上大学是最好的,当然,在每个国家有很多非常优秀的学子,他们很聪明,他们可能写一本书,但是坦率地说,因为你的书非常专业化,所以没有人看这本书。但是,如果一个人做实际的工作,比如说他盖一个房子,而这个房子在几百年之后还没有塌下来,这算是非常得到社会认可的一个事情,而这个就需要那种工匠精神。
  实际上在德国社会中有很多是出身学徒而有大作为的实例,一个就是汽车之父戈特利布·戴姆勒,他出身于一个做面包的家庭,中学毕业以后就在汽车领域做学徒。或者是博世公司的创始人罗伯特,他在20岁出头做过几年的学徒,也没有大学的学历,但是还是创了现在非常有名的博世公司。
  我知道在中国有很多来自草根,发展非常快,现在非常有名的老板企业家,我知道这些企业家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是非常负责任的,对他们的家庭,对他们的雇员和工作人员,对他们的客户,对他们企业的所在地非常负责任。
  我知道在座当中有很多这样的成功负责人企业家,预祝大家能取得圆满的成功,我非常希望在马上要进行的讨论当中,我们可以有一个非常好的交流。另面邀请在座的每一位嘉宾来的德国,在德国跟我们进行进一步更深入的交流,再一次感谢大家聆听我的发言,非常高兴马上进入讨论。
  (实习编辑:李萌)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武尔夫:工匠精神是中国制造企业转型的必备条件|第二届全球企业家生态论坛|德国前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