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 发表于 2016-9-11 08:15

广州咸水歌已600多年历史 听听疍家人怎样“撩妹”(图)


●从上世纪70年代起,谢棣英搜集整理创作咸水歌,还组建青少年咸水歌演唱队,将广州咸水歌传承下去。
原标题:广州咸水歌 听,疍家人怎样“撩妹”
策划:肖萍
撰稿:曹洪梅
美术:黄海艳
绘图:廖木兴
广州咸水歌
来源:水上人特有的对话交流方式,会带有尾音和拖音,音调也较为低沉,他们的这种“喊叹”,在岸上人听起来就成为歌谣。
命名:一方面海水是咸的,水上人长期同海水打交道,大多生活在海域咸淡交界的地方,所以又称白话渔歌,另一方面咸水歌主题大多是低俗不雅,男女情爱,而“咸”字在粤语里本有污秽、好色之意。
特点:音调低沉、倾诉,随口而出,必须有衬词(啊、咯、呀等)。
“你离别家乡我日夜盼望,我有终身大事找哥商量。哥是风筝妹是线,打风吹断两姻缘。”这是一首咸水歌,它让珠江疍家人传情的场景再现于我们眼前。据文字考证,广州咸水歌有600多年历史,这些对话式的广府民歌,形象生动地记录了珠江疍家人生活点滴,都道疍家苦,苦中作乐以歌传情。
珠江疍家人虽然曾经是当年社会最底层的人,但他们的辛劳和贡献,以及他们特有的咸水歌文化、婚嫁习俗等,不应该也不能随着疍家痕迹的湮灭而消失。

●谢棣英为发扬咸水歌不遗余力,不但去中小学教授,而且还为很多单位去讲学,每次她都喜欢打扮成水上人的样子,头戴斗笠、身穿蓝布衫,她说这样更有感觉。
记者手记
采访当天,我特意早早到了约定地点,是为了有充裕时间参观滨江水上居民民俗博物馆。先到谢棣英(咸水歌传承人)老师的办公室跟她打招呼,她正在电脑前忙着,非常忙,同时要提交几份文件,协调几个活动,还要去开会,更别提她自己写的书——《广州咸水歌》,五年的时间了,这本书还没出来,她有点着急,因为时间拖得太长了,牵扯到太多精力和心力。
我和实习生来到旁边的博物馆,暗哑的灯光布置出一个凄凉灰色背景来,走进去是竹子和绿叶(塑料)为主的场景,当然这是水上居民生活的自然环境,只能这样简单来表现。一个展板用文字和图片介绍水上人家的近代史,至于远古史,只能通过史料或想象去接近了。接着是一个展示架,上面陈列着水上人家的生活用品,如渔篓、酒坛、茶水壶、木桶、火炉、锚、石磨等。这些物件都是旧的,沾染着人间烟火气息。
另一边是一片模仿水域或码头的展区,里面放着一只艇,花了3000多元买来的,谢老师说“其实渔民也不用了,就放在那,但是你要买,就得出高价”。接着就是一间小屋,是水上人家的岸上居所,挂着蓑衣、大襟衫……
虽然布置简单,但是花费不菲,谢老师说为建博物馆筹集了四五十万元呢。坚持了四十几年就是专注咸水歌,谢老师也算执着之人了。我一边跟她聊天,一边脑补当年她为了搜集咸水歌资料跑遍水上民居的情景:上世纪70年代,一个靓女骑着自行车,晚上10点多经过一个大斜坡,突然一束很亮的大灯光打过来,惊得她差点跌落沟里……
(实习生王璐璐亦有贡献)

小鸡哔哔哔 发表于 2016-9-11 08:17

我顶啊。接着顶

气态硬盘 发表于 2016-9-11 08:19

回贴赚学识,不错了

武媚娘 发表于 2016-9-11 08:35

原来是这样

djfanren 发表于 2016-9-11 08:35

?好帖子,谢楼主";

白雪公主 发表于 2016-9-11 08:43

天啊.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广州咸水歌已600多年历史 听听疍家人怎样“撩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