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流泪的鱼 发表于 2016-9-5 08:15

借百村升级 陶塑瓦脊再回春?


陶塑瓦脊展在佛山石湾陶瓷博物馆展出。

市民在参观陶塑瓦脊展。

陶塑瓦脊展在佛山石湾陶瓷博物馆展出。

吴钧杰的工艺陶瓷厂正在生产制作陶塑瓦脊。
原标题:借百村升级 陶塑瓦脊再回春?
继承者们
文/广州日报记者杨博
图/广州日报记者张宇杰
上周,佛山首次石湾陶塑瓦脊展在广东石湾陶瓷博物馆正式开展。这个历时半年筹备、经过多方征集的展览,汇集了清代以来的人物、花鸟瓦脊和瓦檐狮、鲤鱼、鳌鱼等各种精美构件,或拙朴浑厚,或华彩俏艳,令人叹为观止。现场,多位从事石湾陶塑瓦脊创作的个人与企业人士表示,现在佛山的古村落活化和百村升级方兴未艾,这为石湾陶塑瓦脊的复苏提供了机遇。但也有专业人士表示,陶塑瓦脊要重塑辉煌,需要重新在历史中寻找自己新的定位。
溯源:花盆行精髓流传海外
在广东石湾陶瓷博物馆的石湾陶塑瓦脊展厅内,四条出自清代咸丰、同治、光绪时期的人物和花鸟瓦脊,在灯光的映衬下越发显出幽雅的光泽。石湾陶塑瓦脊,又称“花脊”,是由近代与民生相关的“廿四行”中的花盆行制作,专门用于岭南学宫、庙宇、祠堂、会馆等建筑上的屋脊装饰。有关石湾陶塑瓦脊的文字记载,最早是明代万历年间霍韬祠堂房顶上的仿唐三彩釉鳌鱼,而国内现存最早的石湾陶塑人物瓦脊则位于广西玉林的大成殿正脊上,由清代嘉庆壬申年的石湾英玉店所造。
从现存精品看,佛山祖庙是使用陶塑人物花脊最有气势的范例,花脊中人物多至数十乃至上百,粤剧经典中的牛郎织女、玉皇登殿、哪吒闹东海、郭子仪祝寿、穆桂英挂帅等故事都可在其中找到,参与制造的包括当时著名的文如壁店、均玉店、英玉店的大师。作为佛山本地一家工艺陶瓷厂里的“陶二代”,28岁的吴钧杰告诉记者,小学时候他就常到自家工厂里打“暑期工”,他受到家风的耳濡目染,每年总要进祖庙两三次去体会陶塑瓦脊的精要,直到21岁正式进厂工作。
流变:断代之后多自学成才
在此后晚清至新中国成立前的这段历史时期,行内人认为是石湾陶塑瓦脊工匠人才“断代”的一段,曾经辉煌的民间工艺几近失传。而现在佛山从事陶塑瓦脊制作的工匠,则多是当今自学成才的后起之秀。广东省陶瓷艺术大师黄志明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告诉记者说,自己的外祖父劳直出身于花盆行,也是通过揣摩学习先辈的作品逐渐掌握了这项技艺。上世纪八十年代中,16岁的黄志明曾跟随外祖父修缮过南海神庙的屋脊,对石湾陶塑瓦脊的制作技术有了最初的认识。
然而,黄志明在自己“职业的漂泊中”选择了摄影,专职为石湾公仔拍卖品拍摄,一度远离了陶塑瓦脊行当。直至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有朋友找他一起参与罗浮山黄龙观的建造,黄志明才又重拾陶塑瓦脊的技艺。同样靠自学成才的刘欣祥在工作中逐渐积累起陶塑公仔的经验,现在他带领着一个四人小团队在一家工艺陶瓷厂里负责设计创作陶塑瓦脊。

国家公务员 发表于 2016-9-5 08:15

我十目一行也还是看不懂啊

背着书包耍流氓 发表于 2016-9-5 08:17

不看白不看,看也不白看

香蕉 发表于 2016-9-5 08:29

不是吧

爱上狐狸的猫 发表于 2016-9-5 08:34

站个位在说

小鸡哔哔哔 发表于 2016-9-5 08:38

声明一下:本人看贴和回贴的规则,好贴必看,精华贴必回。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借百村升级 陶塑瓦脊再回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