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预告]老舍自杀50年后,当年批斗亲历者有话说
1966年8月的一个早晨,北京德胜门豁口外的太平湖湖面上,静静地漂浮一位老人的尸体。他被人们波澜不惊地打捞起来,遗体于当天匆匆火化,骨灰遭到遗弃。一位“人民艺术家”的生命结局,就此被定性为“自绝于人民”。
老舍,这个现代文学史上极其重要的名字,从这一天开始,成为当代文学史上一块绕不过去的伤疤。
从“旧中国”走向“新中国”的作家群体里,老舍被公认为创作最用功,作品最多,作品质量最高。作为现代文学史上的“语言大师”,他无法料想自己会以宣传快板《陈各庄上养猪多》作文学绝笔。他一生致力书写自己的父老同胞,以百倍的热情拥抱红色命题,却在群众专政中头破血流,走向末路。
“万岁”声里十七年,老舍成为“文革”中最早自杀的中国作家。关于他的死因,最通行的答案是:
8月23日,社会上的一部分红卫兵以“破四旧”名义,闯进机关大院,扬言要烧毁市文化局系统剧团所存的传统戏装,并勒令市文化局把揪出的“黑帮”送去陪烧。下午,他们开始揪人,市文化局、市文联被揪出29人,其中属于市文联的有:老舍、田蓝、金紫光、张季纯、端木蕻良,骆宾基、江风7人,被用卡车送至孔庙,围着烧戏装的火堆,受到红卫兵的皮带抽打。老舍因头部被打破,提前送回,在市文联,市文化局院内又遭揪斗,受尽凌辱。
8月24日午夜时分,老舍死于德胜门豁口外太平湖的后湖,成为“文革”劫难中第一位殉难的中国作家。终年68岁,遗体被匆匆火化。
——《北京市文联50年》
人们接受了这个答案,并在1978年老舍恢复荣誉后,习惯在他的诞辰用赞美和歌颂来表达缅怀——体面、正面。而老舍谜一样的“非正常死亡”,渐成历史叙述中有心人的几声叹息。就像《太平湖的记忆——老舍之死》的作者傅光明所说:“任何暴力行为都要受到审判,但‘老舍之死’没有。没有法官,没有起诉人,没有被告,甚至没有人愿意旁听。”
五十年过去,亲身经历过1966年那个著名的“红八月”的当事者们都已老去,甚至逐渐离世。假如真相只留在他们的记忆中,那一代人的离去就意味着一段历史的遗失。老舍之死也将成为一个淡去的传说。
奥威尔在《1984》曾说,“谁掌握了历史,谁就掌握了未来。”如果还来得及,我们想要回望历史,唤醒记忆:五十年前的8·23,发生了怎样具体的暴力和的羞辱,会让老舍以猝不及防的姿态被打到,并在24号的午夜走向冰冷的湖面?我们还想探寻,“8·23劫难”是老舍生命里最大的一次意外,还是一场最深刻的埋伏?如果是意外,是什么力量触发了失控的按钮?如果是一场埋伏,背后的原因又指向什么方向?
带着这样的疑问和探究之心,凤凰文化在老舍逝世五十周年之际,策划了一次直播行动。我们辗转找到了1966年8月23日老舍被批斗现场的八旬亲历者葛献挺,也请到了熟悉、了解老舍文学创作和生平经历的学者许子东、止庵、陈徒手等。
我们希望通过直播的方式,重回老舍故居、孔庙及老舍自沉处太平湖原址,通过他们的讲述,回望历史,追问真相,引导大家走进老舍人生的最后时刻。
我们的主题
消失的太平湖——8.23,重回老舍的最后时刻
我们的直播内容
老舍文学创作有哪些成功与失败?
老舍在孔庙被批斗挨打真相
老舍为什么选择自沉太平湖?
老舍生命的最后时刻经历了什么?
……
我们的嘉宾
亲历者葛献挺:时任北京文联文革筹委会入副主任。他目睹了老舍被揪斗全过程,更曾在孔庙下令将被殴打的老舍提前送回文联。
学者止庵、陈徒手、许子东:老舍文学创作有哪些成功与失败;老舍创作的作品,哪些给他带来了荣誉,哪些成为了他的“罪状”;老舍在8·23结束后经历了什么?他的死,有没有其他它因素?三位学者将说出自己的看法。
我们的主持人
蒋方舟:80后的蒋方舟代表着希望与历史对话的年轻一代。她将带着我们的困惑,向我们的父辈祖辈提问。
我们的直播地点
老舍故居丰盛胡同:这是老舍1949年离美归国后在北京的居住地。他在这个四合院里,和妻子女儿一同生活了16年,直至离世。在这里他创作出了《茶馆》、《正红旗下》、《龙须沟》等作品。
孔庙:老舍月23日被殴打至伤处。1966年8月23号下午,老舍和其他二十多位作家一起,从北京文联被卡车押往孔庙,于焚烧戏服道具的火堆边,被轮番殴打近三小时。
太平湖原址:老舍遗体打捞处。1971年,太平湖在修环城地铁时被填平,原址上建成现在的地铁检修车辆段。
我们的直播安排
http://culture.ifeng.com/huodong/special/laoshe/
长按扫取如上二维码,或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直播页面
老舍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