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研究院揭秘莫高窟鬼怪形象:有善鬼也有恶鬼(图)
图为法国吉美博物馆收藏的《降魔成道图》(五代),高144.4cm,宽113cm。 敦煌研究院供图摄
中新网兰州8月17日电(记者冯志军)8月17日是中国农历七月十五,为中国传统的“中元节”(又称“鬼节”),民间有祭祖先、斋僧道、超度亡魂等习俗。敦煌研究院17日揭秘了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中塑像、壁画乃至绢画中诸多鬼怪形象,演绎了中国绵延不绝的鬼文化。
敦煌研究院认为,鬼文化在中国有着久远的历史,并且至今仍然是许多社会或群体挥之不去的文化情结,如在影视作品或坊间闲谈中就时常出现。而事实上,鬼文化与佛教中国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孟婆汤、奈何桥、鬼门关,猛鬼判官、上刀山、下火海等遍传于民间的词汇,就不难发现佛教的影响。
图为莫高窟第46窟地鬼(盛唐)。 敦煌研究院供图摄
巧合的是,这一天是汉民族祭祖古俗、道教中元节、佛教盂兰盆节的混合节日,中元节也与除夕节、清明节、重阳节并称为中国的四大祭祖节日(又称“鬼节”)。
中新网记者梳理发现,此次揭秘的诸多鬼怪形象多为古代画师兼顾佛经描述的同时,极富想象力的艺术创作。除敦煌藏经洞出土的绢画中出现的“妖魔鬼怪”,在唐代彩塑中还有地鬼。鬼亦有善恶之分,比如在鬼域世界中专做“善事”或维护“正义”的“善鬼”,也有佛经里被称为“罗刹”的“恶鬼”。
图为莫高窟第288窟“善鬼”怒目药叉(西魏)。 敦煌研究院供图摄
如敦煌藏经洞出土的绢画《降魔成道图》中出现的鬼怪,则令人叹为观止。这幅降魔成道图中的佛陀结跏趺坐于画面中央,手施降魔印,头顶上有巨大的华盖。在上方云彩之上有降三世明王,四周描画的是由魔王魔罗率领的众多妖魔鬼怪为阻止佛祖成道向其进攻的场面,这些妖魔鬼怪的形象非常恐怖。
除了绢画中出现的“妖魔鬼怪”,莫高窟唐代彩塑中还有地鬼,它虽然被高大威严的天王踩在脚下,形体卑小、面目丑陋,充当着配角或丑角的形象,但其神情却是肃穆、沉静的。据学者研究,促成地鬼神情与形象反差的原因,可能是出于佛教忏悔轮回观念的影响,体现万物皆有佛性。
图为莫高窟第303窟“恶鬼”罗刹难(隋)。 敦煌研究院供图摄
古代画师对于莫高窟中鬼怪善恶的描绘亦是栩栩如生,尤其是对佛教里称为“药叉”、“夜叉”等“善鬼”的塑造更是鲜活动人。如莫高窟第428、248、285、290、288等窟的药叉,就使观者感到其威猛有力,有的还会让人觉得十分可爱,这些形象夸张生动、线条奔放有力。
敦煌研究院表示,中元节是祭祖古俗、道教中元节、佛教盂兰盆节的混合节日。虽然莫高窟中诸多怪鬼形象表面是在谈“鬼”,但本意是强调中元节“孝敬亲人、乐善好施、救苦扶难”的元素。(完) 看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