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萌萌的家 发表于 2016-7-26 09:21

香港书展名家讲座:中韩作家畅谈文学翻译和创作

中新社香港7月21日电(钟晓璐) 香港书展的“名作家讲座系列”向来是重头戏,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读者。第27届香港书展首场名家讲座邀来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获得者金仁顺和韩国著名翻译家金泰成,以“历史的虚构化——中国作家的韩国历史记忆”为题,分享他们的文学创作和文学翻译感悟。
金仁顺:民族身份成就了我的作品
金仁顺,朝鲜族人,代表作品《春香》被称之为“韩国版”的《西厢记》,原型来源于在朝鲜半岛广为流传的民间爱情故事《春香传》。原著中的女性是一个在爱情里面没有尊严、没有个人精神、完全迎合男性的“古代芭比娃娃”。
由于对原著《春香传》中的春香形象很不满意,金仁顺决心从个人视角出发写一部《春香》。“我的春香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面对情感时正常反应的人,她可以是春香,也可以是夏香、秋香”。
金仁顺从小生活在分裂的语境下。家里父母都讲朝鲜语,日常饮食有三分之二都是泡菜、酱汤之类的饮食。她说自己生活在两个维度里面,关上门家里的民族性非常饱满浓烈,一出门就完全是一个汉语的语境。
金仁顺追求小说历史背景的特殊性,于是把作品的历史背景推到了朝鲜半岛,但更深刻的原因则是她朝鲜族的民族身份。
金仁顺发现,通过写古典小说,现实生活中的场景以及对朝鲜半岛的想象都自然而然地在作品中再现,她说这是血脉里的里面迸发出来的东西。
她表示,在写《春香》时会使用一些平时写现代小说不会使用到的细腻铺排和比喻,把小说写得“色、香、味”俱全。
金泰成:中国讲故事的力量强大,中韩文化同根
金泰成,毕业于韩国外语大学及研究生院,从事翻译工作将近30年,期间将100多本中国文学作品翻译到韩国,代表作包括顾城《我是任性的孩子》、舒婷《致橡树》、北岛《城门开》等,以及今天一同讲座的金仁顺的代表作《春香》。
金泰成直言自己钟情于中国讲故事的方式,他认为写小说不是理论,不是哲学,而是把故事讲好。中国是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给小说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看小说成为他了解中国的重要渠道。
最初,金泰成作为读者接触中国文学。之后,他的身份转换成中国文学的翻译家。他说,每次翻译中国文学作品,都感受到中国人讲故事的力量非常了不起,在全世界都是鲜有的。
一位美国学者认为中国引进西方文学之前根本没有小说,并批评《三国演义》里面人物太多,细腻的描写太少。对此,金泰成不认同,他认为正是中国古典小说给中国当代文学的提供了重要能量。
谈及中韩文化关系,金泰成认为,中国文化是韩国文化的根。朝鲜半岛和中国紧密相连,韩语大部分也是来源于汉语,金泰成现场用韩语朗诵《静夜思》,跟汉语朗诵一样押韵,引得观众惊叹。
金泰成指出,韩国首尔的地铁线路很大一部分都有中文广播,韩国几乎所有的大学,大都设有中文系专业,在韩国无论男女老少几乎都看《三国演义》。他举例,韩国一家大出版社某一年80%的收入来源于卖《三国演义》。
谈到翻译,金泰成认为,文学作品写出来之后,翻译也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作,甚至比原著花费的时间更长。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蛙》,初稿完成花了3年,而最终被翻译出来跟外国读者见面却花了6年。
他认为翻译过程中最难的不是语言问题,而是阅读问题。金泰成举例,像“山寨版”、“PK”、“炒鱿鱼”、“忽悠”这类词,译者不能直接翻译完事,必须进行必要的注解,否则读者没法理解。翻译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深厚的历史背景知识,不懂装懂只会破坏文本。
他希望对韩国文化有兴趣的年轻人,不仅要关注韩剧、韩国歌曲等大众文化,也要去更深入地了解韩国传统文化。(完)

海之声助听器 发表于 2016-7-28 14:40

香港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香港书展名家讲座:中韩作家畅谈文学翻译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