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问美国操纵南海仲裁案:何来资格说三道四?
人民网7月18日电 (李警锐 杨牧)菲律宾南海仲裁案仲裁庭12日公布了所谓“最终裁决”。菲现任政府并未欣喜若狂,外交部长亚赛即刻呼吁“克制和冷静”。相比之下,美国倒显得颇为亢奋,打着“尊重法律”之旗号企图施压中国。裁决宣布后立刻提高调门,大力抬高仲裁的地位,声称裁决是仲裁最终结果,“对当事国具有法律约束力”,并因此要求当事国加以遵守。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表态称,美方历来对国际法采取选择性执行的态度,合则用、不合则弃,口口声声要求别人遵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可自己至今也没有批准加入《公约》。美方有什么资格在南海问题上对别人说三道四?
其实,美国早已摆出一副要借仲裁案排演一出“好莱坞大戏”的架势,其中的意图,可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相关专家表示,美国对国际法采取选择性执行态度、在国际事务中采取双重标准是其一贯伎俩。用裹着所谓“正义”和法律外衣的谎言,把自己的规则强加到其他地区,甚至凌驾于国际法之上,是美国推行霸权主义的制胜法宝,也是美国对国际法“利则用、不利则弃”的最佳演绎。但试问,美国的这种做法经得起历史的推敲吗?
一问:一纸荒唐言,怎能推翻南海千古事?
自2013年菲律宾阿基诺三世政府一手炮制南海仲裁案以来,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就频频借此明里暗里指责中国不遵守国际法,破坏国际规则体系,口口声声要求中国必须执行所谓裁决。
“面对仲裁结果,建议国内舆论冷静一些,没必要把这‘一张废纸’太当回事。”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认为,同时中国仍要积极发声,以告知世人中国是讲道理的国家。
“唐宋年间的文献有明确对东、西、中、南沙群岛的命名,如‘石塘’‘长沙’等等,当时的南海诸岛已划入中国版图。明清时代的地图,还对南海四个群岛的具体名称和方位进行了标绘……”一段来自南海仲裁的“科普帖”中的文字最近被广泛传播。文中对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属于中国的史实进行了清晰说明。
美国权威地图出版商兰德?麦克纳利公司1994年出版的世界地图也表明,南海诸岛为中国领土,地图中多处都对此提供了明证。居住在纽约的华裔退休教授崔家骥在该地图集第166至167页东南亚的地图上发现,黄岩岛标注为“HUANGYAN DAO”(黄岩岛),划在菲律宾西国境线东经118度之外。除黄岩岛之外,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业群岛、南威岛、太平岛、永暑礁等都是用中文拼音标注。在汉语拼音标注之外,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地名下还特别加上“CHINA”(中国)。
中国在南海的岛礁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是基于对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在2000多年的持续经营开发和长期有效的管辖中形成的。仲裁庭片面否定《公约》未作明确规定的南海断续线和中国南海历史性权利,裁定太平岛是“礁”不是“岛”,既违背了客观、公正的契约精神,更是罔顾事实,严重背离公平、客观、公正的国际法原则。
而美国“希望双方遵守有关义务”的表态看似正义感十足,实则根本经不起历史的考察和法理的推敲。在美国国务院7月13日的记者会上,一位中国记者手持美国版地图向美国国务院副发言人唐纳发问:“这份地图的来源是美国政府,上面把太平岛的属性定义为‘岛屿’,而不是‘礁石’,这与南海仲裁案的‘裁决’结果不同。我想要知道这个地图是否代表美国政府立场?”
面对这一问题,唐纳脸上写满尴尬,只能用“嗯……呃……”还有“笑声”来加以掩饰。华盛顿智库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等多家研究机构刊登分析文章指出,太平岛确实是岛,并非礁石。可面对常设仲裁法院7月12日违背常理的裁决,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却并不愿意反驳。
二问:南海仲裁案,美国为何如影随形?
过去几年,伴随南海仲裁案,美国、日本等一些域外国家一直如影随形,不断在南海抛出各种“规则”,例如“航行自由”、“捍卫国际法”等,加上一些西方媒体的应和鼓吹,南海被编造成一个没有航行自由、没有规则秩序、没有安全保障、没有和平稳定的“火药桶”。
但宣传造势与舆论诋毁在许多西方学者眼中早已见怪不怪。美国著名律师布鲁斯?费恩一针挑破:美国当前的南海政策体现了“危险的帝国思维”,跑到南海去渲染“中国威胁”除了加剧地区紧张、给亚洲国家发出错误信号外,美国只会一无所获。
南海问题因涉及诸多当事方的利益变得错综复杂,并且在历史因素和称霸野心的作用下,使问题更加棘手。捷克前总理顾问、著名政评家克雷伊奇指出,强制仲裁的挑衅手法不过是一种炒作,只会使局势更加紧张。菲律宾恐怕除了得到华盛顿的“良好服务”外,其余将一无所获。以提供保障为名妄图在南海纠纷中实现自身地缘政治野心的国家,也终将玩火自焚。
“这与美国的‘重返亚太’战略相吻合,但事实上它已威胁到中国南海地区的和平和稳定。”印度尼赫鲁大学中国与东南亚研究中心教授狄伯杰指出,美国已在亚太地区部署了25万军队,5艘航母,250余艘舰船以及1500架战机,其目的是增强在该地区的军事存在。
“重返亚太”一直是美国政府的政治目标和军事战略,而中菲南海争端又不失时机地为美国提供了一个方便的借口和跳板。自从美国开始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后,利用南海问题为抓手,一再挑起南海地区的紧张局势。
泰国法政大学教授杨保筠认为,美国在亚太地区制造紧张气氛,造成可能擦枪走火的危险局势,这是美全球霸权战略中的一环。这样的霸权主义造成了地区安全不稳定的现状,直接影响亚太各国间的经济合作和一体化进程。从某种程度而言,菲律宾阿基诺三世政府成为美国重返亚太的一枚棋子。
“美国既不是南海争端的当事国,也不是南海周边国家,因此其对南海的介入必须得到南海地区有关国家的配合,而华盛顿最期待的代理人就是马尼拉和河内。”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吴心伯指出,近年来越南并没有像美国所期待的那样积极地去配合它,曾经跳得最高的菲律宾也有改弦更张之意。实际上,无论是在河内还是马尼拉,都不乏头脑清醒者,他们知道在南海问题上与中国死磕到底,既解决不了问题,也不符合其国家的总体利益。
因此连菲律宾都有些“受不了”美国一味挑事的态度。菲律宾《世界日报》发表社论批评,临时仲裁庭“乱点鸳鸯谱”,对南海仲裁案作出一面倒裁决的“胆量”让人为之捏一把汗,这5名仲裁员的历史常识几乎等于零。文章称,“虽然菲方对仲裁结果表示欢迎,但由于中国不参与、不接受、不承认南海仲裁案的裁决结果,因此可以预期,裁决并不能解决南海争端。”
三问:设下陷阱,企图把中国推入怎样境地?
搅乱南海局势、危及地区和平,这顶被硬扣在中国头上的大帽子,戴在美国自己头上才更合适。无端指责中国,美国其意在操控国际舆论对华施压,给中国安上了“以大欺小”“南海问题制造者”“南海地区安全威胁者”“南海领土侵略者”等荒唐的罪名。同时,美国为菲律宾等国打气撑腰的行径,也令南海区域一些声索国自我感觉底气更足,一些不负责任的做法令地区状况频出。
美国设下重重陷阱,企图将中国推入怎么样的境地?在金灿荣看来,美国接下来很可能在四条战线向中国施加压力:
一是舆论围剿,美国动用西方舆论围剿中国的程度会比以往更加激烈;二是外交孤立,美国会要求东盟当中的亲美国家、欧盟国家及其他域外国家尽可能向仲裁“结果”方向靠拢和表态;三是军事压力,原先美国向南海派遣军舰的唯一理由是维护航海自由,现在将可以打着执行国际法庭裁决的旗号;四是未来不排除对中国实施经济制裁。
美国也在倒逼菲律宾现政府,极力借仲裁案干扰中菲关系转圜。日本《每日新闻》指出,在南海问题上中国反对日美干涉,主张与当事国协商。菲律宾新任外交部长佩费克托?雅赛在接受日本媒体采访时,则表达了期待改善中菲关系的意愿。他表示希望获得中国经济支援的同时,试图尝试让菲律宾摆脱依赖美国的局面,被认为意在开展“平衡外交”。
另外,美国还意图促使仲裁产生更大溢出效应。它们将仲裁标榜成处理南海问题的成功范例,借此吸引其他争议方效仿,给中国开展对话谈判制造更多障碍。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专家彼得罗夫斯基认为,南海局势一旦紧张甚至混乱,亚太地区稳定与发展乃至全球政治、经济形势必将受到影响,中国和东盟已经建立自由贸易区,中国与东盟间年贸易额达数千亿美元,“不要让共同利益因争议问题受到损害”。
四问:选择性使用国际法,醉翁之意在何处?
推波助澜,美国正是借国际法外衣,进行的政治化操作。口口声声要求别人遵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但极为讽刺的是美国自身并不是《公约》的缔约国,至今仍拒绝执行海牙仲裁庭的判决,这种双重标准显示了美国自身的虚伪与傲慢。同时,作为域外国家的美国还以大规模军事力量介入南海,破坏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对于美国选择性执行国际法的行为,中国南海研究院院长吴士存举例说,美国打着维护国际法治的旗号,却绝口不提自己曾拒不执行国际法院“尼加拉瓜军事和准军事活动案”的判决。
1984年,美国粗暴干涉尼加拉瓜内政,尼政府向位于荷兰海牙的国际法院提起诉讼。1986年,国际法院裁决认定美国在尼加拉瓜的布雷行为违反了联合国公约,必须立即停止非法行径,并向支付赔偿。然而,对于这一裁决,美国却拒绝执行。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副教授韩爱勇认为,美国站在《公约》外,言必称《公约》,时时以《公约》监护人自居,又迟迟不愿加入《公约》,根本原因在于《公约》所能保障的只是国家作为“沿海国”所享有的海洋权益,而美国自认为是“海洋大国”,除了作为沿海国的海洋权益外,美国更需要世界海洋的权益,这是《公约》无法满足的。
“‘利则用、不利则弃’,这是美国典型的双重标准。”吴士存说,即使是一些由美国主导或参与制定的国际法,美国同样采取实用主义。很难找到一项由美国创设,但能够被美国始终贯彻的国际法规。
反映到中美关系中,南海问题是中国维护领土主权的诉求和美国维护自身海上霸权诉求之间的矛盾。韩爱勇说,因为有“美国规则”的存在,美国除了享有作为沿海国家的应有权益之外,还拥有作为“海洋国家”的权益,尤其是军事利用海洋空间的利益,这对于维持美国霸权尤为必要,因为它事关美国军事力量的全球到达和机动能力、对主要海上通道的掌控与封锁、对盟国安全保护和承诺的可靠性,关乎美国海洋霸权的“责任与声望”。
围绕是否执行仲裁裁决,有关国家可能会开展较为激烈的舆论战、外交战和海上行动较量。中国该如何应对?吴士存表示,在舆论上,中国应与国际社会多沟通,阐明政府立场,结合历史性权利和国际法两个维度,争取国际社会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同时,也要进行危机管控,防止擦枪走火。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应对手段,既要坚定捍卫我国的南海岛礁主权和海洋权益,也要管控中美在南海可能发生的危机,防止冲突升级和扩大导致局势失控。
(责编:白宇)深度阅读
从中国领导人外交战略思想看中日关系走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提出一系列重要的对外战略思想、外交理念,以战略的高度和前瞻的视野因应国际环境的变化,开拓创新,积极探索一条中国特色的新型大国外交道路。中日关系作为中国周边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在新型外交的大框架下进行全面审视,而深入理解建国以来中国领导人的外交战略思想,研究阐释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念新思想、新实践,有助于更好地把握中日关系。
【盘点】历届亚欧首脑会议上的中国声音亚欧首脑会议从1996年开始举办,两年一届,是世界上最大的跨洲政府间论坛,旨在通过对话增进了解、加强合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促进建立亚欧新型全面伙伴关系。中国作为其重要成员国之一,始终秉持互利共赢、加强沟通的原则,是亚欧合作的坚定倡导者和积极推动者。中国是各成员国中首倡部长级会议最多的国家,为地区和国际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人民网-国际频道)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