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人的三伏天:用冰块降温 吃雪花酪解暑
资料图:三伏天孩子们正在戏水。中新社发张浩摄
提到“三伏天”,很多人可能会认为那是段相当难熬的时间:它出现在小暑和立秋之中,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的日子,又称“伏天儿”。过去,在没有空调等物的时代,老北京人又是如何过“伏天儿”的呢?北京民俗学会秘书长高巍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那时为了降温,老北京人会在屋子里放上冰块,还会吃一些“雪花酪”之类的冷饮解暑,“此时饮食也会更清淡,比如吃芝麻酱面什么的,极少大鱼大肉了”。
“人”字形屋顶可隔热放冰块降温
冰块是老北京人夏天纳凉消暑的一大神器。高巍回忆,过去在北京,只要是靠近水的地方,像北海、护城河等地,到了冬天,人们就会去采冰,然后放到挖好的冰窖中储存起来,夏天备用。
“那时水质比较好,而且这些冰绝大多数是用来降温的,所以一般都是直接使用。”高巍说,到了三伏天,夏天天气最热的那个时间段,老北京人一般会午睡,这个时候就会在屋子中放一个大瓦盆或者木盆,里边放好买来的冰块,相当凉爽,“偶尔还会顺便冰镇上瓜果梨桃,醒来食用”。
资料图:入伏头一天,北京市民争相贴“三伏贴”。中新社发刘震摄
同时,为了通风,北京的房子也有讲究。高巍介绍,那时只要家里稍微像点样,屋顶都会修成“人”字形,还像现在的楼房“隔热层”一样,顶子铺上瓦、泥、椽子等等,“只要是稍微像点样的人家,还会在廊子上挂帘子阻挡阳光,屋门也有竹帘,非常隔热”。
“那时候老北京人,院子都会种上几棵树,也就有了荫凉。来了客人,就在荫凉下谈谈事情,看着孩子们在院子里跑来跑去,也别有一番趣味。”高巍笑称。 有竞争才有进步嘛 我抢、我抢、我抢沙发~ 顶 好好 学习了 确实不错 路过,支持一下啦 人气还要再提高 我毫不犹豫地把楼主的这个帖子收藏了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