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坏的小孩 发表于 2016-7-1 14:29

【寻访红色记忆】化茂边区金坑八烈士

  巍峨壮丽的高州沙田六王嶂大峰山下,半个多世纪以来,人们传颂着八位为共和国建立而捐躯的烈士的英雄事迹。近日,"寻访茂名红色记忆"采访组在市老战士联谊会长、市老促会名誉会长邓刚、市党史地志办副主任陈智的带领下,冒着酷暑,来到革命老区高州市沙田镇,参观了沙田革命历史纪念馆,瞻仰了沙田革命烈士陵园。沙田革命历史纪念馆馆长卢守华以及罗坑村委会书记卢钟武,向采访组一行介绍了"金坑八烈士"在革命战争年代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举。
  前赴后继开辟新区
  解放战争初期,中共化吴工委将下茂西的道平乡、沙顿乡、祥莲乡(现高州市荷花镇、沙田镇、镇江镇一带)的革命工作划归中共化县化北区委领导,并于1947年4月成立了化茂边区人民政府,任命李锋为区长。
  1947年7月,李锋被捕牺牲后,中共化吴工委决定,派中共化北独立大队教导员叶宜劲,任中共化县化北区委委员兼化茂边区区委书记,黄崧森任区长。
  化茂边区是跨越化县、茂名两县的边界地区,这些地区情况很复杂,反动势力顽固。由于叶宜劲同志工作深入细致,工作踏实,平易近人,能够团结当地干部,不久就开辟了五个乡的游击根据地,并于1947年9月底在道平乡、沙顿乡、祥莲乡等五个乡建立了人民政府。叶宜劲宣布中共茂西区委委员朱益昌兼任沙顿乡长、梁振伟任副乡长﹔卢初隆任茂西祥莲乡长、李煜文任副乡长﹔卢俭隆任道平乡长、万秀武任副乡长。此时,道平乡游击区村庄都成立了村级人民政权、农协、地下军(民兵),开展抗租抗税、减租减息斗争。化茂边区的革命斗争蓬勃发展,引起了敌人的恐慌。1947年12月,茂名县国民党两个自卫大队伙同各乡的乡中队数百人在化茂边区进行大规模的围剿扫荡,到处烧山、封村搜屋、捉人杀人,白色恐怖笼罩着化茂边区。在1948年2月敌人的一次扫荡中,黄崧森区长不幸牺牲。叶宜劲同志继续领导中共化茂边游击队坚持战斗,始终没有离开化茂边区。
  血洒金坑浩气长存
  1948年3月4日,叶宜劲同志在平道地区召开化茂边区的乡领导人会议,研究反扫荡工作,不料被坏人告密。国民党茂名县自卫总队独立中队长覃孟坤纠集2个中队和乡兵共200多人,突然前来包围袭击。在敌众我寡的战斗中,叶宜劲带领卢初隆、朱益昌等乡长、副乡长以及化茂边游击队战士,边打边突围,在冲出到六王嶂大峰山金坑坳(今属高州市沙田镇)的山腰时,不幸再次被敌人包围。叶宜劲带领大家与敌人苦战了大半天,仍无法突围出去。激战中,叶宜劲颈部腹部受伤,无法行走。平道乡乡长卢俭隆、副乡长万秀武,祥莲乡乡长卢初隆、副乡长李煜文,镇江乡乡长朱益昌、副乡长梁振伟,游击队队员黎信才等七位同志先后英勇牺牲。此时,中共化北独立大队分队长董伯才提出,要背着叶宜劲突围,但叶宜劲坚决不同意,他严肃地说:"董伯才同志,你拖着我是不能突围出去的,你把我这支驳壳枪拿走,我还有颗手榴弹,敌人来了我就同他们同归于尽,你马上带领陈金保、卓庆贤两人冲出去,这是命令!"董伯才只好握着叶宜劲的手,含泪告别。在叶宜劲的掩护下,三人冲出了敌人的包围圈。此时,敌人蜂拥过来,包围了叶宜劲。叶宜劲视死如归,猛地拉响了手榴弹。随着金坑坳山间一声巨响,年轻的区委书记与敌人同归于尽,壮烈牺牲,时年21岁。凶残的敌人将叶宜劲等8位同志的头颅斩下,拿到龙正圩(现高州荷塘镇)示众。数天后,当地群众无惧国民党反动派的恐吓,将8位英雄烈士的遗体,集体埋葬在金坑坳的山路边,堆起一座八英烈坟墓,供后人祭奠。
  英雄事迹代代传颂
  采访中,罗坑村村委会书记卢钟武动情地对记者说:"记得我读小学的时候,每年清明节,老师都会带领同学们到八英烈的坟茔祭拜,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教育大家要铭记历史,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沙田革命历史纪念馆馆长卢守华介绍,新中国成立后,沙田镇委、镇政府建立了沙田革命历史纪念馆,宣传金坑八烈士的英雄事迹,还在马头岭上,建起了沙田革命烈士陵园,在烈士纪念碑上刻上了烈士的英名。每年清明时节,广大青少年与各界群众前来瞻仰祭拜。
  叶宜劲等八位同志为革命事业、为人民幸福英勇献身的英雄事迹,在巍峨的六王嶂大峰山下代代传颂。
 
  

海之声助听器 发表于 2016-7-2 17:54

记忆

乐叔 发表于 2016-7-3 08:23

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寻访红色记忆】化茂边区金坑八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