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 发表于 2016-6-18 11:16

80年前上海的迪士尼热

上海迪士尼开园之际,上海图书馆(以下简称“上图”)展出50多件“迪士尼与上海的渊源”馆藏民国文献。
早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就曾有过“迪士尼热”:迪士尼卡通人物在沪上各类报纸、杂志、图书,广告中频频出镜头;“华特·迪士尼”成为争相报道的成功人士;上海各大电影院迎来迪士尼动画热潮;米老鼠、白雪公主纷纷成为沪上各大品牌的广告代言人……
据悉,本次上图展览包括“米老鼠与上海本土明星的相遇”、“长篇漫画:米老鼠两游上海滩”、“17岁的张爱玲:论卡通画的前途”、“与迪士尼别苗头:万籁鸣创作卡通片”等专题。展览从6月13日开始延续至7月11日。
现在我们不妨来一次80年的穿越,找寻民国文献中的上海迪士尼。
迪士尼初登上海滩
上海在20世纪30年代正值电影行业的黄金时期。当时沪上媒体上出现的“华特·迪士尼”称呼可谓五花八门:华纳狄司耐、华德狄司耐、华脱迭斯耐、华尔脱狄士南、华尔狄斯里等不一而足。
而那些我们今天耳熟能详的卡通人物在当时也有别的名字,比如米老鼠曾被叫做“米鼠”,白雪公主唤作“雪姐儿”,唐老鸭则被称为“唐鸭子”、“唐奴鸭”或“鸭子唐纳”。
上图方面表示,当时《良友》杂志率先介绍了迪士尼和他的米老鼠。在1932年1月刊中,画报用整版图片介绍米老鼠是美国最受欢迎的明星,并借机用“米老鼠和布鲁托一起看《良友》”植入了自家杂志封面。

《良友》,1932-01-01
再来看这一则刊载于1936年12月24日《大陆报》(The China Press)上的图片新闻,介绍的是迪士尼先生和他创造的卡通形象问候圣诞节。这时米老鼠、唐老鸭、米妮等各式经典卡通形象都已纷纷登场。

《大陆报》,1936-12-24,A3版
而在图书界,上海中华书局在1936年在沪出版发行了《米老鼠漂流记》一书。据上图统计,1950年前沪上出版发行的迪士尼图书著作至少有12种,包括卡通绘本译著、根据电影内容再创作和自创的连环画。
其中米老鼠作为卡通始祖,有关它的绘本和图书也是最多的,目前能找到的有《米老鼠漂流记》(1936)、《米老鼠珍珠探案》(1939)、《米老鼠大闹马戏班》(1939)、《米老鼠开报馆》(1947)等。


迪士尼图书册
“迪氏成功学”受媒体热捧
据悉,米老鼠进入中国后,各类报纸杂志对迪氏“成功秘笈”大为关注并争相刊载。“著名的卡通画家”、“伟大的制作家”、“电影界罕有的伟大的功臣”之类的称谓屡见不鲜。
上图统计三四十年代的沪上期刊杂志中,关于华特·迪士尼成功秘诀的文章有数十篇之多。随着米老鼠系列动画在沪上电影院热映,每逢新片获得成功,报纸杂志上就会有华特·迪士尼“成功学”的讨论。甚至于他的人物生平、待人接物、职业素养以及个人爱好、迪士尼夫妇等都成为媒体分析报道的对象。

《申报》,1941-05-16,12版

《电声》,1936年第5卷36期

《电影》, 1940年第76期
“白雪公主”成为广告新宠
1937年12月21日,迪士尼第一部动画长片《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在美国上映。半年之后,也就是1938年6月2日,这部影片正式登陆大上海大戏院和南京大戏院。
据《申报》报道,当时丽都大戏院、大上海大戏院、平安大戏院、南京大戏院、辣斐大戏院分别以5.2 万余人、3 万余人、3 万余人、2.5 万余人、2 万余人的卖座成绩位居上海各大影戏院前5位。市民们百看不厌,《白雪公主》在上海创造了空前的票房。
在当时媒体报道中都会看到这样的标题:“白雪公主获利破最高纪录,收入七百万元”“白雪公主在中国、观众四十余万破纪录”。据报载,《白雪公主》1938年创下上海当年的票房冠军,票价一度从3元升至8元,而当时一个工人的平均月薪仅约为14元。

《电声》1939年第8卷第29期第1204页
也是这年的圣诞节,《申报》登载了一幅倪长民的漫画《白雪公主的八仙过海》。白雪公主手捧莲花化身何仙姑,与她的七个小矮人一起“八仙过海”。上图研究员分析,漫画作者也许仅是一种插科打诨的幽默戏谑心理,但这幅漫画中人物土洋结合,中西合璧的装扮风格,恰恰表征了当时上海地区中西杂糅的社会文化生态。

《白雪公主的八仙过海》, 《申报》,1938-12-25第14 版
随着白雪公主的形象深入人心,她也成为广告主们心怡的对象:比如白雪公主被单、果盘、香烟、香料、绒线、水彩画册等等。
以白雪公主香粉为例。商家会把白雪公主“雪白”形象与妇女美白的隐喻意义结合在一起。广告词称:“白雪公主香粉有伟大的效力,来修正你面部一切缺陷,搽了会使你像白雪公主一样的受人欢迎”,“白雪公主香粉又施除去狐臭,常搽两腋即觉幽香阵阵,时代女性不可不备焉,分雪白玫瑰肉色三种”。

白雪公主广告,《申报》,1938-10-10,第46 版
此外,白雪公主这一“IP”在沪上取得巨大成功之后,中国的影片商便将中国版《白雪公主》的拍摄提上日程。《中国白雪公主与七矮人》由当时的国联公司主持摄制。片方投入了大成本,邀请到当时家喻户晓的童星陈娟娟担任主演。1940年的上海《大美周报》上有这样的记载:“国联公司摄制十分新奇之新片——《中国白雪公主》,由陈娟娟主演白雪公主,韩兰根、殷秀岑、洪警玲……分饰七矮人,导演为吴永刚,在新光大戏院开映。”
中国真人版影片《白雪公主》上映前夕,影戏院门口张贴出大幅海报,白雪公主和7个小矮人的形象公布在大众眼前,并打出“中国第一部童话故事影片”的字样。

《中国白雪公主》剧照《大美周报》,1940年第78期第6页
争报迪士尼电影花絮
上图研究员发现,虽然迪士尼有些故事的原型为世界著名童话中的人物形象,但《申报》《文汇报》《新民晚报》等还是会根据迪士尼电影的内容来介绍他们。报道会提到作品新出现的角色、参演的演员、适合观看的观众年龄等,为电影不久之后在上海公映进行预热。
即便迪士尼的动画作品未必会在上海正式放映,当时上海的主要媒体也仍旧会刊发很多有关这些作品的信息和幕后故事。如1941年《申报》上就曾刊登了一篇名为《<骑士降龙记>花絮录》的文章:
“在本片中,华德狄斯耐亲自‘漏脸’表演,这还是破天荒第一次。
给制米老鼠,唐老鸭,博罗狗,鹅妈妈,茀丁牛,美人鱼,……都有共通的相似点。他们都是《骑士降笼记》中参加演出的‘剧中人’。
唐老鸭在走进技术室时,常常扮作马,换句话说:那承乏唐老鸭发音的克劳伦斯乃许,他起初原本是来学马嘶的呢。
华德狄斯耐作画时,只用三个指头和一个大姆指,据说这样可以节省不少的时间,真可谓熟能生巧。
在片中,可以听到最美妙的声音的效果,在那余音袅袅之际,忽又穿云裂帛,响遏行云,殊令人意想不到也。”

《申报》,1941-08-31,12 版

《申报》,1946-6-23,3版
电影衍生品深受喜爱
迪士尼电影在上海票房大卖,使得电影的衍生品也受到市民极大欢迎。比如《白雪公主》和《木偶奇遇记》的曲谱在市民当中抄阅学唱,人们在商场书店可以买到白雪公主和7个小矮人的图书和玩具、白雪公主果盘等物品。另外,米老鼠、唐老鸭卡通造型的烫印纸也成为商家的生产对象,市民们对于迪士尼动画人物的描图、填色等手工活动极为欢喜。

《白雪公主》曲谱

迪士尼卡通人物的描图和填色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80年前上海的迪士尼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