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友 发表于 2016-6-14 13:36

茂名建设露天矿生态公园 抚平城市“疤痕”

  

  波平如镜,草绿如茵,身临生态公园教人神清气爽。
  被称为"南方油城"的茂名,从卫星上俯瞰,会发现在城区西北角有一块呈脚印状的巨大"疤痕",这是当年因开采油页岩而留下的露天矿坑。为抚平这一城市疤痕,让露天矿"起死回生",茂名坚持绿色发展理念,通过"引水、种树、建馆、修路"的工作思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将闲置矿坑规划建设为露天矿生态公园,规划占地10平方公里,其中水体面积6.8平方公里,预计总投资超过10亿元。
  
  引水改善废矿湖水质,让露天矿"起死回生"。
  引水
  变"坑"为"湖"
  废矿湖是中石化茂名分公司炼油厂建厂初期开采油页岩矿形成的矿坑湖,集雨面积达6.8平方公里。由于没有进水及泄水设施,再加上后期高岭土采选之后洗矿的酸水排放到湖中,导致湖水酸化,周边水土流失严重。引水改善废矿湖的水质,是露天矿"起死回生"的一个前提。
  引水工程2014年10月动工,包括扩建800米公馆支渠、新建950米引水渠、新建1130米泄洪渠、筑填920米大坝、堆砌4万平方米人工沙滩浴场五部分内容,目前各部分工程已基本完成。今年3月31日正式通水,将高州水库、鉴江水源注入矿坑湖,将持续引水200多天,到10月份矿坑湖库容逐渐达到1.6亿立方米。
  随着新鲜水源的不断注入和中和处理,目前已有部分指标接近二类水质标准,到10月份有望达到地表4类水标准。届时可起到灌溉、防洪之用,可解决8800亩农田灌溉用水和茂名高新区河西工业园用水,并作为储备水库可改善枯水期的小东江水环境,进而改善城市环境。
  
  公园旧址,高空俯瞰酷似一只巨人的"脚印"。
  历史由来
  1954年春,国家派出130钻井队进驻茂名,展开大规模勘探。历时三年,发现茂名油页岩适宜大型露天开采,以年产100万吨原油计算,可以开发100年。茂名发现油页岩矿的消息,引起中央高层关注。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主席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到:"我们现在准备在广东茂名搞人造油,那也是重工业。"1956年4月28日,周恩来总理批示"中央同意在广东茂名建设规模为年产100万吨原油的油母页岩炼油厂。"
1958年8月,露天矿山在茂名破土动工,"地上不长草,地下藏着宝"是矿山开发前的真实写照。上万名由技术人员、技术工人和民工组成的建设大军齐聚茂名油页岩蕴藏区,用锄头、畚箕加扁担,上演了一出现代版的"愚公移山"。茂名人民以国家建设大局为重,仅仅1958年至1960年先后在矿区、页岩油厂区迁移村庄36条,迁移人口8600人。
  露天矿经历半个世纪的历史演变,昔日的沧海桑田在承载着茂名悠久的矿业文化辉煌历史的同时,也留下了长5.2公里、宽1公里、最深处距地表超过百米的两个矿坑。由于当时不合理的开采方式,露天矿区及周边地区生态恶化,大气污染,水体污染,露天矿开采形成的巨大矿坑可能诱发的滑坡、坍陷等一系列地质灾害,尤其是矿坑湖,水质差,给附近居民带来了安全隐患。
  因生态及安全隐患问题突出,露天矿的油页岩开采于1992年全面停止。2004年茂名市政府与茂名石化公司签订了移交协议。茂名市委、市政府在2011年作出了关闭露天矿区的决定,并在充分调研之后提出了以保护为主,实行整治和建设生态公园一起推进的思路方案。
  据勘探,露天矿除了油页岩之外,还有丰富的高岭土、煤炭储量,总价值高达3000亿元。露天矿只是茂名矿脉上的一个切口,而截至关停开采量仅占总储量的2%。
  以往鉴来。茂名市委、市政府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果断放弃了采矿收益,于2013年谋划建设露天矿生态公园,在2014年初开始采取人工造林及封山育林方式尝试整治恢复生态环境,并组建守矿护林巡查队伍,对南、北排土场、采矿场20多平方公里的移交区域实行24小时巡查。
  茂名市委、市政府不仅放弃了巨大的眼前利益,还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精力,茂名石化公司也作出了相当的牺牲并积极配合。截至目前,矿区及周边内共11家污染企业被关闭,以支持生态修复。
  
  正在兴建的露天矿生态公园博物馆,主体工程竣工在即。
  建馆
  发掘城市记忆
  露天矿承载着城市记忆,是典型的工矿业遗迹,具有生态、景观、文化、生产、经济等方面的多重属性,极具科普价值。茂名市依托原矿业公司废弃厂房,改造成集展览、科普、藏品收集等多功能的露天矿生态博物馆,这也是广东首家矿产遗址博物馆,旨在传承老一辈建设者的开拓精神,设计风格为厚重、朴实、现代。
  博物馆的建设不仅依托废弃厂房,还就地取材、保持历史风貌,充分利用好每一块资源,减少资金的投入。博物馆工程占地面积60亩,项目于2015年12月开工建设,预计今年7月可完成主体工程。
  建成后的博物馆将尽量展示当年用过的生产生活用品。由于茂名露天矿已停产20多年,生产机械几乎已被清理完毕,一些建设者当年的生产生活用品能保存下来的也不多。尽管如此,目前还是收集到了很多历史物件,包括当初建设时期使用的一些大型机械,不少市民不仅向博物馆提供与露天矿建设有关的实物线索,还捐赠了文物和展品,包括1956年在露天矿进行地质勘探时出土的两件龟化石。落成之后的博物馆将成为一个传承茂名矿业文化和油城精神的平台。
  
  公园路网修好后,矿坑周边群众也将获益。
  修路
  惠及矿坑周边居民
  为了盘活露天矿生态资源和历史底蕴,修路成为"八字方针"的一个重要环节。矿区公园路网由一段主线和五段支线组成。主线连接露天采矿场以及南北排土场,各条支线是公园重要的观光道路。目前,公园路网已建设里程25.22公里,含主线9.38公里、支线15.84公里。今年计划修路9.46公里,包括主线5.91公里、3条支线3.55公里,建成后可全线贯通公园外环道路,形成环湖路网。
  同时,公园也正在加快推进其他的景观配套,包括绿道,亲水平台等。
  露天矿不仅本身要变废为宝,其溢出效应已经让附近村民受益,曾经满目疮痍的矿区逐渐焕发出勃勃生机。居住在矿坑周边的村庄曾经因为生态破坏和饮水困难成为了茂名信访问题最突出的区域,村民们一开始对政府整治露天矿并不信任。随着各项工程的如期推进,实实在在的变化每月都在发生,他们的态度逐渐从怀疑转变为欣喜。矿湖的蓄水量每天都在增加,对解决周边8800多亩农田的灌溉意义重大;一片绿油油的植被正改善着居住环境;投资达1000多万元的引水工程,也将让村民们喝到便宜干净的自来水。
  
  经过广泛动员群策群力,公园林带已初具规模、翠绿盈眼。
  种树
  见缝插绿生态疗法
  有了充足的优质水源,种树成为了"生态疗法"成功的关键。由于开采后的矿区到处是岩石,无法直接植树种草。为此,茂名市统筹资源,把城区公园湖水治理工程清淤挖出的大量塘泥运到露天矿区种树,大大节省了投资。同时应用了"能源矿迹地生态恢复技术",两年投入数千万元,植树7000多亩,其中包括党员志愿林、宣传文化林、统战林、茂石化林、人才林等多个主题林。"见缝插针"是矿区复绿的一个普遍做法,选用适合当地的树种,保证树苗的成活率。
  茂名市把保护生态环境放在了压倒性位置,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使这座在很多人印象中灰蒙蒙的南方油城,正在蜕变成为一座鲜明灵动的滨海绿城。
  
  茂名日报记者 许巨滔 丘立贺 黄信涛 刘付思明
  

乐叔 发表于 2016-6-14 21:46

看看挺好啊

秋无痕 发表于 2016-6-15 08:34

不错

秋无痕 发表于 2016-6-15 08:34


看看挺好啊

海之声助听器 发表于 2016-6-17 16:00

看看挺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茂名建设露天矿生态公园 抚平城市“疤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