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鸡哔哔哔 发表于 2016-6-10 09:57

李华:中国现代葡萄酒产业的推动者

更多精彩,欢迎关注凤凰网酒业:http://jiu.ifeng.com/
他是首个留法归来的葡萄与葡萄酒博士;在西北小镇杨陵,他创办了亚洲首个葡萄酒学院,建立了中国葡萄酒生产标准,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了一个葡萄酒品牌。
国内一线葡萄酒品牌生产企业里,只要是“搞技术”的,绝大多数都是他的学生。
“希望有一天,中国也能生产出与法国葡萄酒相媲美的世界顶级葡萄酒。”—这是他为之奋斗和努力的动力。

中国现代葡萄酒产业的推动者李华教授(摄影/支勇平)
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老校区,有一栋灰瓦红墙的小楼,外墙几乎被爬墙虎包满,除了窗户。这是西农大葡萄酒学院使用了二十多年的办公楼。今年9月,这里将变身为葡萄酒博物馆。
葡萄酒学院已经搬到西农大新校区。李华的秘书说:“4月是葡萄生产很重要的一个时间,已经56岁的李华教授依然奔波于全国各地葡萄生产基地,指导生产。”
现在,李华依然坚持给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本科生上课。他要求这些从没有进过葡萄园的学生要深入种植基地,以便对专业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杨陵还是一个小镇,很多人都‘孔雀东南飞’了,李华坚持了下来,很不简单的。”西农大宣传部部长闫祖书对记者介绍说。
1986年,李华从法国留学归来,在西农大一干就是三十年,并在这个西北小镇留下了很多第一:首个留法归来的葡萄与葡萄酒博士,创办了亚洲首个葡萄酒学院,建立了中国葡萄酒的生产标准,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了一个葡萄酒品牌。
同时,李华还拥有多个“国家级”的名头:西农大首位国家级教学名师,两次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拥有一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和一门国家级精品课程。
而在中国一线葡萄酒生产企业里,“搞技术”的绝大多数都是李华的学生。说西农大葡萄酒学院是中国葡萄酒的“黄埔军校”,当之无愧。
从中国杨陵到法国波尔多
1978年,中国大陆恢复高考第二年,19岁的李华从重庆梁平县考上了四川农学院。
1982年9月,李华考取西北农学院(西农大的前身)园艺专业硕士研究生,随即以公派留学生的身份,远赴法国。
初到法国,李华遇到的第一个难题是语言关。在国内“速成”的一点法语,仅限于“早上好”和“再见”,要听懂课是完全不够用的。于是,李华通过各种途径多和法国同学交流,以训练、提升自己的听说能力。听不懂老师的授课内容,课后就猛抄同学的笔记,认真地“消化”。凡导师指定的参考书,他都一本不落地从图书馆抱回宿舍,逐字逐句地“啃”。短短一年时间,李华不仅攻下了语言关,还通过了13门课程的考试。
1985年4月,第四届国际葡萄遗传育种会议在维也纳召开。25岁的李华走上讲坛,发表了题为《欧洲种葡萄品种霜霉病感病性的鉴定——对几个杂交后代的分析》的学术报告。十分钟的演讲,获得了极大成功。
1985年12月,李华拿到了葡萄与葡萄酒学博士学位,成为新中国第一位葡萄与葡萄酒学博士。同时,他还取得了葡萄酒工程师、葡萄酒品尝员和管理工程师3个学位。
留学法国三年多时间,李华一口气拿下其他人至少需要五年时间才能获取的5个学位证书。一些法国公司请他任职,波尔多葡萄研究所也希望能与他签订合同进行合作,但他还是选择了回国。
留学期间,李华曾携带了一些国产葡萄酒,兴致勃勃地举办了一场小型“中国葡萄酒品鉴会”,邀请研究所的导师和同学们参加,没想到结果却让他倍受打击。“这也叫葡萄酒?中国的葡萄酒就是这味道?”法国人的直率反应,深深刺激了李华。
从那一刻起,李华发誓毕业后一定要回国,要生产出与法国葡萄酒相媲美的中国葡萄酒。

带花的蘑菇 发表于 2016-6-10 10:25

唱过阡陌 发表于 2016-6-10 10:35

小手一抖,钱钱到手!

草莓猫儿 发表于 2016-6-10 10:48

我抢、我抢、我抢沙发~

海是天空的泪 发表于 2016-6-10 11:01

路过,学习下

盛夏光年 发表于 2016-6-10 11:09

有竞争才有进步嘛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李华:中国现代葡萄酒产业的推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