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媒体:亚洲的移动支付比Apple Pay酷得多
导语: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络版近日撰文称,正当苹果和三星等科技巨头在移动支付硬件领域激战正酣之际,亚洲的聊天应用却纷纷利用软件提供支付服务。这种模式不仅更容易吸引用户,也可以为企业降低部署成本,因此效果更好。以下为文章全文:
当苹果2014年推出Apple Pay时,是希望在人们购买商品和服务时为其提供便利。只要掏出手机,靠近刷卡器,便可结账走人。这似乎很方便,不是吗?
在一些亚洲消费者却认为,还有更方便的支付方式。
最近几年,数以百万的人越来越习惯使用聊天应用进行交流。其中一些应用现在已经支持数字化P2P汇款。所以接下来的步骤就在情理之中:亚洲各大零售商纷纷开始使用这些聊天平台销售商品,从服装到汉堡,再到火车票,可谓无所不包。而作为消费者,你不必离开这些应用便可完成支付。
表面看来,这些服务似乎与Apple Pay(以及Samsung Pay和Android Pay)非常相似,但通过聊天应用来展开实体和在线交易却有望给零售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变化,这是Apple Pay这样的服务所无法实现的。
与美国以硬件为主的模式不同,亚洲崛起的移动支付服务主要基于软件。这样一项简单的差异却成为了关键所在——无论是加快移动支付的普及速度,还是在实体店内与用户展开更加深入的数字化互动,抑或让电子商务在亚马逊这样的在线巨头之外全面普及。
在展开深入分析前,首先来介绍一下这些技术的使用流程。美国风险投资公司KPCB合伙人玛丽·米克(Mary Meeker)上周三发布了年度互联网趋势报告,她在报告中展示了微信在麦当劳中的使用场景。
有用微信在卖当劳订餐,只要实现将微信与信用卡或其他财务账户关联,然后在需要时启动应用中的二维码扫描器即可。只需要扫描收银员提供的二维码,便可完成全部支付流程。中国的零售商通常会为微信用户提供折扣,以此吸引他们使用这款应用付费。
根据博客作者史蒂芬·米尔沃德(Stephen Millward)的测试,支持这项技术的零售商似乎不算太多。但目前仍处于早期阶段,微信母公司腾讯表示,该公司的支付平台已经绑定了3亿张银行卡。其中很多用户或许都在等待深入使用这种支付方式的机会——即便并非如此,他们今后也很容易在腾讯的宣传下使用这些服务。
但这只是移动电商的冰山一角。在其他国家,有些人甚至已经通过聊天应用部署了全套的亚马逊模式。这一内容同样来自米克的报告。
马克·毕文斯(Mark Bivens)在Rude Baguette上详细解释了这个项目。泰国的一些创业公司已经将Instagram变成了数字店面,并在资料里面列出了聊天软件Line的帐号。有时候,就连个人照片都会在地理地理标签上添加企业的Line帐号。这就可以方便客户在聊天应用中找到这些企业,而剩余的交易步骤——从商品选择到支付——都可以在Line里面完成。毕文斯表示,由于Line是一款一对一聊天应用,所以零售商可以通过该平台提供个性化的客户服务。
“该平台甚至已经成为除了面对面交易之外,最受信赖的互动渠道。”他写道,“我甚至听说有人通过Line发送汇款截图,以此证明已经支付费用:这表明人们对Line的信任甚至超过信用卡处理设施!”
虽然从Instagram切换到Line现在看来有些繁琐,但肯定会有人来简化就医流程,将其整合到同一个支付和聊天应用中,从而降低交易步骤。关键在于,尽管存在一些繁琐程序,但人们仍然颇受吸引。如果野心勃勃的硅谷开发者改进这一流程,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先抛开显而易见的安全问题不谈,这种购买和支付方式对西方人来说完全陌生,但却有望彻底改变我们的零售体验。这并不仅仅是一种新型结账方式,而是开启了一种客户与商店展开深入互动的全新模式。而企业则可以充分利用聊天应用的规模(WhatsApp用户超过10亿)和较低的基础设施成本。苹果和三星都希望为各自的移动支付平台创造需求,但与之不同的是,亚洲的移动支付生态系统却在经历有机发展过程,更重视用户,更容易使用,也更加自给自足。
在美国,Apple Pay和与之类似的服务已经大幅降低了刷卡率。由于很多信用卡读卡器可能被黑,导致信用卡信息泄露,因此这种方式可以提升安全性。但成本问题不容忽视:苹果投入了大量的软硬件开发资金才最终推出了Apple Pay。苹果必须逐一说服各家企业采用自己的技术,而零售企业还要因此升级自己的支付设施。在多数情况下,消费者还要专门学习Apple Pay的使用方式。但这个问题并不仅限于苹果,所有在这一领域与苹果竞争的企业都要面临相同的问题。
相比而言,围绕聊天应用打造支付系统似乎是自然而然的事情。首先,那里已经聚集了大批用户,所以不必说服他们尝试不熟悉的新服务。但这种模式同样更利于企业采用,因为注册第三方软件几乎不需要投入任何资金。事实上,很多零售商已经利用这些平台来宣传自己的品牌,就像在Instagram、Twitter和Snapchat上一样。
对很多美国人来说,“移动支付”意味着要用手机这个硬件结账付款。而在亚洲,“移动支付”的意思是用手机购买实体商品,而且整个过程几乎完全通过软件完成。
对普通消费者而言,二者的区别似乎不大。但实际上,这个了不起的想法却蕴含着重大的意义。(鼎宏)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