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岁“收买佬”建民俗博物馆:遇到心水藏品抱着睡觉
雷伟亮和他的藏品。
原标题:57岁“收买佬”和他的民俗博物馆
“草根”出身的江门棠下镇的村民雷伟亮,从16岁开始,走街串巷,奔走于全国各地,专门收藏代表各地民俗风情的藏品。30多年来,历尽艰辛曲折,收藏了8万多件反映全国各地特别是岭南地区民俗风情的藏品,并成功领取江门首张民间博物馆“资格证”。昨日,这间江门首家私人博物馆已免费向市民开放,这些反映民俗风情、难得一见的藏品正式与市民见面。该馆位于江门市棠下镇三和管理区,由“三和小学”改建而成。三层共5000多平方米的教学楼外加两个操场,均分门别类地堆满了5000多个款式共8万多件各个时期反映全国各地,特别是岭南地区的风土人情的藏品。而博物馆的主人,正是这位57岁的棠下村民雷伟亮。
清代及民国期间岭南地区民间生活所用的瓷器。
经历:16岁做“收买佬” 遇到心水藏品抱着睡觉
57岁的雷伟亮,是江门棠下镇的一名村民,“我16岁开始进入收藏行业,刚开始做民间收藏是为生活所迫。收藏的物品,卖给广州、香港等地的收藏者”。30多年来雷伟亮足迹遍布福建、广东,特别是五邑地区。
“后来对全国各地,尤其是岭南地区历史文化有了一定理解后,萌发了开设代表岭南文化博物馆的念头。从此之后,我可以把收藏起来的各类物品,分类整理、展示,让市民能够对传统文化有充分认识。如今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雷伟亮笑笑说。
“刚出道时,由于经验少,还收到一些假货。”雷伟亮说。上了几次当后,雷伟亮认识到,只有深入到乡村民居,才能淘到宝贝。他开始走街串巷,收藏各种民俗风情藏品。“有一次,我在梅州收了一套清朝的官服,品相很好,是镇馆之宝,非常珍稀,连续两个晚上,我都抱着它睡觉。”雷伟亮兴奋地分享当时的心情。
岭南地区以前使用的石磨。
偏好:收有5万多件具岭南地区民俗风情的瓷器
“五邑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雷伟亮足迹遍布江门的大街小巷,通过藏品认识江门民俗文化。
经过30年的收藏及整理,雷伟亮对五邑地区的民俗文化文物及藏品收集后进行系统地分类。他整理出3000多款、5万多件从明代至民国反映岭南地区民俗风情的瓷器。他的藏品仅炖盅一项,就超过800个。据雷伟亮介绍,博物馆所在的棠下镇,是900多年前由南雄珠玑巷迁入的,被称为后珠玑巷。
“从近代开始,五邑地区的台山、新会等地开始出现出国淘金热,后来又有一部分人落叶归根,带回了西方早期的物品。”
记者发现,在博物馆里不但有19世纪台山金山阿伯带回来的“金山箱”、“煤油灯”、“洋火枪”、“衣车”等,还有一大批“留声机”、“金山大钟”、“医用听筒”等。据雷伟亮介绍,这些五邑地区的宝贵文物,记载了当年台山人出国谋生,艰苦创业,后来又落叶归根,建设故乡的历史,体现了五邑文化及侨乡精神。 进行溜达一下 好困啊 加油啊!偶一定会追随你左右,偶坚定此贴必然会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没我说话的余地…飘走 就为赚分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