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退休的刘丹,如今成杨幂刘恺威的“发言人”
刘丹
信息时报5月18日报道 娱乐圈里有一种“苦主”,他们明明不是是非的主角,却常常迫于无奈,被卷入是非的漩涡中。这些“苦主”,大多都有一个总“惹麻烦”的亲戚。TVB的老牌艺人刘丹,就是这样的一位“苦主”。在香港演艺圈纵横多年,刘丹一直默默耕耘,塑造了不少深入人心的角色,并以“洪七公”一角被内地观众熟知。就算年龄增大,刘丹依然坚守在演员的岗位上,近年拍摄了《毕打自己人》、《天天天晴》、《爱·回家》等剧。
然而,因为儿子刘恺威和儿媳杨幂自相恋以来就话题不断,而当事人又很少在公众场合回应传闻,于是,刘丹每次出席公开活动时,都会被传媒逼问关于刘恺威和杨幂的事情。耿直的老人常常金句频出,广受记者们欢迎。没想到,丹爷兢兢业业了半辈子,快要退休享清福时,还要成为刘恺威和杨幂的“代言人”。
离婚传闻,由丹爷出面摆平
“父亲节会一家人一起过”
虽然刘恺威在内地的事业风生水起,成功闯出一片天地,作为父亲的刘丹,理应感到欣慰,但自从刘恺威和内地花旦杨幂在一起之后,刘丹似乎就再也没有省心过。皆因两人人气旺,感情状况在香港和内地都受到强烈关注。刘丹每次出席《爱·回家》的宣传时,都要被问及两人的现状。从一开始的“什么时候结婚”,到最近的“是否离婚了”,刘丹几乎成为了“发言人”。
当年公布结婚的细节,尚且能体现出刘丹的喜悦之情,如今对于“离婚”传闻的回应,刘丹就显得十分伤神了。自从杨幂和李易峰合作《怦然心动》之后传出绯闻,坊间一直传杨幂和刘恺威的感情破裂。刘丹最初被问及此事时满腔怒火,“之前有人打电话问我什么情况,我真的想爆粗,烦都烦死了。每天都是说这些事,每天都有这样那样的传闻,好烦。”
虽然涉事的三方都发声明抨击传闻,但网友坚持要“看热闹”,风波一时似乎难以平息。刘丹最近参加了TVB综艺《Sunday好戏王》时,就试图用一则爆料来把事情摆平。刘丹透露,刘恺威和杨幂会在父亲节回香港陪他一起过,至于怎么庆祝,就交给儿子来安排,“最重要的是就是一家人一起过。”刘丹强调“一家人”,力证两人没有离婚。
小糯米的现状,由丹爷来公布
懂三种语言,每天都和父母轮流视频
作为万众瞩目的星二代,小糯米自出生以来就走低调路线,杨幂和刘恺威从来不在微博上晒娃,也很少分享小糯米的生活点滴,让外界对这个宝宝充满了好奇。鉴于两人常年在内地忙于拍戏,照顾小糯米的重任就落在刘丹身上。自从《爱·回家》杀青之后,刘丹就专心在家里“带娃”。正因为刘丹和小糯米相处的时间最多,小糯米的近况几乎都是由刘丹来发布。每次出席公开活动,刘丹都会或多或少地分享小糯米的生活点滴,爷孙俩感情十分亲密。
已经2岁的小糯米开始上幼儿园,并且有了自己的社交生活,刘丹说起小糯米喜形于色,“她很喜欢小组活动,可以和其他小朋友一齐玩,一穿起校服就好开心!”在他的描述下,小糯米还是一个“小学霸”,会和奶奶说广东话,和爷爷说普通话,还会和菲律宾佣人说英文,极具语言天赋。
由于刘恺威和杨幂常年不在身边,小糯米成了在香港和爷爷奶奶生活的“留守儿童”,让很多网友感到心疼。但刘丹却否认儿子和儿媳为了工作忽略孩子,他说,两人每天晚上都会轮流和小糯米进行视频。
其实,早在小糯米出生之前,刘丹已经在为她的事情操心。杨幂的预产期、在哪里生小糯米等关键信息,刘丹都大方地对媒体透露,还曾开心表示:“很多用品都已经买齐了,BB房也准备好了,是阿威(刘恺威)和我太太拿的主意,还请了陪月来照顾。因为太久没有带过小孩了,我们都有点生疏。”至于“小糯米”名字的由来,刘丹也给出解释,“因为她出生在端午的前一天,所以有这个名字。”
杨幂的负面传闻,由丹爷来澄清
不是恶媳妇,没有整容没有被迷奸
已经72岁的刘丹要操心的事情有很多,除了要照顾好小糯米,要让大家相信刘恺威和杨幂感情状况良好,还时常要帮“话题女王”媳妇杨幂回应很多无中生有的负面传闻,网友看了都觉得“心累”。而刘丹的每次一次澄清,都有金句曝出。
小糯米出生之后,杨幂被香港媒体形容成“恶媳妇”,不但指挥婆婆上街买菜、买尿布,还要求刘恺威买豪宅和公婆分开住,甚至在过年期间,还传出不准刘丹带小糯米出门拜年的新闻。别人说儿媳妇的坏话,刘丹是坚决不同意的,他澄清说:“她连讲话都不会大声,又怎么会臭脸?我没看过她发脾气。”
在媒体面前,刘丹为杨幂说了不少好话,常常表扬她对长辈有礼貌,每次到香港都会给全家人带礼物,称赞杨幂是难得的“好媳妇”。
去年,杨幂被卷入下药迷奸的不雅视频,公公又站出来帮她说话,“你知不知道现在好多人整形都是照着她(指杨幂)的样子整的啊?”暗指视频中人并非杨幂。这个说法一度在网络上引发热议,但却体现了长辈对后辈卷入不雅新闻的心疼。
而对于杨幂整容的传闻,刘丹则说:“三岁已经是鼻子高高,眼大大好精灵,难道三岁已经去整容?”对于负面传闻,冰冷的工作室声明似乎不如亲人的一句力挺来得见效,刘丹为了儿子和儿媳妇,还给出花式的否认,果真操碎了心。
专题策划/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吉媛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