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会变胖?
今天的世界,脂肪是全民公敌。一方面似乎人人都在减肥:你的身边一定有人在跑步、跳操、节食、轻断食,试图减轻体重或者控制腰围的增长;另一方面,人们却在变得越来越胖。去年5月,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发表了一项时间跨度超过30年、空间跨度188个国家和地区的研究。研究显示,全球肥胖或超重人群已经达到了21亿人,这差不多相当于30%的地球人口。根据中国国家卫计委发布的2015年《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我国18岁及以上成年男性和女性的平均体重分别为66.2千克和57.3千克,成人超重率为30.1%,肥胖率为11.9%,比2002年分别上升了7.3和4.8个百分点。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超重和肥胖比例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肥胖
从医学的角度看,肥胖已经成为全球性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世界卫生组织指出:脂肪过多会导致种种严重的健康后果,比如心脏病和中风等心血管疾病、二型糖尿病、骨关节炎等肌肉骨骼疾患,以及子宫内膜癌、乳腺癌和结肠癌等一些癌症。这些病症会造成过早死亡和严重残疾。为应对这一挑战,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已经将肥胖定义为一种疾病。
然而,在公众的视野里,作为疾病的肥胖依然面目模糊:公众并不悉知肥胖的医学诊断标准;并不认为需要寻求医学干预来解决体重困扰;也并不具备管理生活方式,预防肥胖发生的足够意识和知识。
从根本上,肥胖可以被视为人类生物本能与现代生活相矛盾的产物:在过去200万年食物紧缺的环境中优胜劣汰脱颖而出的人类基因,在工业化社会物质丰裕面前无所适从。正因为如此,肥胖拥有区别于其他疾病的复杂性。它远非一个医学范畴的问题,而与整个社会生产生活形态和社会关系紧密联系。
物质的丰富使瘦成为一种稀缺资源。“二战”以后的消费社会里,人类变得无所适从:食品工业发掘人对于食物的天生渴求,尽可能地增加加工食品的消费,使人们变得越来越胖;与此同时,服务产业最大限度地发掘人对稀缺的瘦的渴望,激发着一轮又一轮以掌控身体为目的的消费需求。
两者之间的张力使人们在与肥胖的斗争中走向另一个极端。对体重增长的恐惧导致进食障碍逐渐成为一种十分流行的社会病。西方的研究显示,以女性、30岁前、经济水平高、发达地区的人群为主要患病对象,12岁至20岁的女性患病率为1%至3%,病程如有迁延,则会有5%至15%的患者死于营养障碍、感染和衰竭,个别死于意外和自杀。2013年,上海女大学生中可疑的进食障碍患者高达17%,而在7个城市开展的调查则表明,20%至30%的中学生有进食障碍的行为。北医六院进食障碍病房的主任医师李雪霓指出:接下来的一二十年,中国进食障碍的发病率会出现一个高峰。
现代医学尚未给肥胖提供一劳永逸的治疗方法,更不可能为消费社会制造的体重恐惧开出药方。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无计可施。以医学的基本常识出发,在现代生活中寻找平衡,实现对自我的认同与和解,这是我们每一个个体所能追求的目标。
(微信扫描上方二维码直接购买本期杂志)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