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办公室格子间是怎么来的吗?
Instagram 办公总部
Twitter 办公总部
来看一组数据,办公格子间真的不流行了
根据国际设施管理协会(International Facility Management Association)的数据,现在约有 70% 的美国公司采用开放式办公布局。Michael Bloomberg 亦是这一潮流的追赶者,它认为开放式办公能够提升公司内部的透明度及公平性,甚至当他成为纽约市长后,还将这一模式搬到了市政大厅,意在剥离政府官员身上的官僚气息。
尽管如此,如今格子间还是世界上所占份额最大的办公家具,每年的销售额超过 30 亿美元。但这个市场正在下滑。
据 Business Insider 报道,办公家具行业的销售正在显出颓势,开创了格子间革命的赫尔曼·米勒公司在其销售额最大的北美市场正在失去客户;另一个办公家具巨头 Steelcase 在截至 2015 年 12 月的季度财报中显示,销售额比去年同期下降 2%,而华尔街分析师给出的悲观预测是,未来两个季度状况可能会进一步恶化;另一个大鳄 HNI 公司的销售额也在 2015/16 财年第三季度转负。
美国办公家具协会(BIFMA)的报告显示,办公家具订单正在急剧下降,跌幅从去年年初的 3% 到最近几个月已变成 10%。
但格子间最初出现也带着革命性意味
格子间出现之前,兴起于 19 世纪末的开放式办公室曾主导了办公文化很长一段时间。那时,钢梁的出现使得建筑师们能够构造出没有柱子的宽阔空间,员工坐在一排排桌子前,管理层则坐在由玻璃围起来的办公室中监管一切。
想象一下那种一举一动都在上级和其他同事监视之下的气氛,你自然不敢有丝毫怠工行为。当然,个人隐私是更不能奢望的事了。
二战后,这一格局开始松动。严谨的德国人或许是出于对纳粹政权的极端秩序、监视以及等级制度的反抗,一种新型的、更加随意的办公室布局开始流行,员工们不用整齐划一地坐成数排,大家可以闲聊、走动、营造随意的气氛。这一创意逐渐在欧洲推广开来,被称为「Bürolandschaft」(意为“办公室景观”),是用屏风和室内绿植来分隔私人空间。
而在美国,取代开放式办公室的则是格子间。1968 年,美国密歇根州赫尔曼·米勒研究公司(Herman Miller Research Corporation)的设计师罗伯特·普罗普斯特(Robert Propst)借鉴 Bürolandschaft 的做法,设计了名为「行动办公室 2.0」(Action Office II)的办公家具,是一套组装办公桌以及能从桌面上展开的隔断,这就是格子间办公格局的开始。
员工各自的办公空间或用隔墙或用隔断一格一格分开,变成独立办公空间的形式,在增强个人私密性上的确属于进步。
而普罗普斯特的格子间在试图给予员工个人隐私性的基础上,同时又使个人占用的办公空间最小化。它因为经济实用受到欢迎。尤其是在美国,格子间的出现恰好赶上了白领工人的膨胀,工作团队越来越庞大,而此时美国的房地产价格也迅速攀涨,性价比极高的格子间因为方便组装,大大便利了办公区域的规划。
没有一种办公家具比格子间更加影响深远
《纽约时报》曾在一篇《谁发明了办公室格子间?》的文章中指出,普罗普斯特本想要给办公室带来民主的气息,却开创了一套格子间办公室格局和一项价值上十亿美元的产业,并且让奴役有了更具体的形态。
普罗普斯特本曾设计过一个灵活的工作站「行动办公室」,反对久坐不动的工作形式。但是这条商业生产线并未取得成功。这才激发了他设计修订版的想法,也就有了上述提到并被大规模应用的「行动办公室 2.0」。
普罗普斯特的本意在于通过设计增加可以活动的桌面,可站立式办公的考虑有助于改善员工久坐不动可能导致的精疲力竭。但他很快意识到,顾客想要的是把员工塞进小小的办公间里,于是「行动办公室 2.0」的原始设计开始萎缩,最后就变成了拥有 1.5 米高隔墙的小间,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格子间”。
这个有违设计师本意的产品,最初的确起到了一些积极效果。
美国作家 Thomas Hine 认为,格子间为女人在 1960 年代进入管理中层提供了可能性。如果你看过美剧《广告狂人》,大概能够想象在 1960 年代依然由男性主导的世界中,因为格子间的出现,便可以让男性同事与女性管理人员在此交谈,而不用允许女人进入传统上属于男人的那个房间。
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认为办公室的组织方式,其代表的理性和规矩正是现代资本主义的标志。那格子间便是这种理性和规矩的代表作,它的组织布局不仅可以影响员工心理,还可以重塑个人性格,就像电影《刺客联盟》中那个每天要忍受痴肥上司唠叨的小职员卫斯理,就是一个备受欺凌、不敢反抗的格子间动物。早在 1970 年时,赫尔曼·米勒研究公司的艺术总监乔治·尼尔森(George Nelson)就曾写信给公司副总裁说,格子间让办公环境变得非人性化了。
《n+1》杂志的编辑尼基尔·萨瓦尔曾出版了《格间里的秘密:办公室渐变史》一书,在书中他提到了几个有意思的数据,不难看出,格子间直到现在依然存在于主流办公文化中。
现如今有 93% 的美国职员都在小隔间里工作,然而至少有 60% 的人不太喜欢那样的工作环境;
缩小格子间面积,成了企业节约成本的重要手段之一。1994 年,美国每个员工还可以拥有 8.4 平方米左右的隔间,而到 2010 年竟然缩减至不足 7 平方米;
在 2008 年经济大衰退笼罩的失业恐惧结束后,许多人不得不为自己还能呆在一块巴掌大的、姑且算作自己的小空间里感到庆幸。
格子间出了很多改良版本,但都无法大规模推广
1993 年,Chiat/Day 广告公司的创始人 Jay Chiat 抛弃了格子间,把一个仓库设计为装修舒适、气氛如星巴克一般的办公空间,但因为员工没有固定工位,员工需要把自己的东西锁在柜子里,结果导致很多员工宁愿在家办公也不去办公室。最终 Chiat/Day 被收购,员工们又回到了格子间。
2002 年,一个曾在 1970 年代尝试改良格子间(但是失败了)的设计师道格拉斯·鲍尔又推出了他的改良新作。他受到德国 Westfalia 越野房车的启发,升级了格子间的设计,不仅增加了门和衣橱,还运用了大量玻璃材质。赫尔曼·米勒公司如今正在售卖这类套间式的格子间,但也只是一个高端小众品类。
Google 在这方面依旧扮演了活跃角色。员工们可随意布置自己的格子间,不管是《星球大战》里的光剑、乐高积木拼搭的个人作品还是彩绘便当盒,什么都可以摆出来。在这里,格子间不再是圈住你的一个“牢笼”,而是属于员工自己的空间,所以你有可能会看到各式各样的抱枕,甚至是可供人随时躺下的懒人椅。
过去半个世纪,美国市场上已经有 100 多种格子间办公体系。但不管是生产端还是消费端,这些都是没有打破格子间格局而做的小修小补的动作。
那么谁能取代格子间?
大多数情况下,办公空间的设计主要取决于成本而非员工的满意度,所以尽管很多人都梦想着有一天搬进带窗户的独立办公室,但格子间的地位仍然很难撼动。开放办公室尽管人人想要,但推广起来却很有阻力。
开放式办公室被认为是个会严重分散员工注意力的环境,根据声音研究所(The Sound Agency)的一项研究,该环境下的员工生产力会暴跌 66%。
2014 年底,英国办公设备服务公司 Expert Market 一项调查发现,54% 的员工可能更希望在单独隔开的办公空间进行工作。而 Steelcase 委托全球调研机构 IPSOS 对欧洲、北美、亚洲共 14 个国家 10500 名员工的调查显示,将近 69% 的员工对他们的工作环境表示不满意。这其中 85% 的人表示,在日常办公环境中会容易受到周围同事的影响或其他人的谈话声而无法集中注意力,另有 85% 的人认为当他们想要独处放松或思考问题时发现公司里并无合适的环境。
LinkedIn 纽约分部
眼下,除了大行其道的开放式办公空间,诸如 SOHO 办公或是联合办公空间等更多的办公形态正在出现。比如我们曾报道过的美国联合办公空间 We Work、Wix Lounge 以及 The Yard 等,其特点就是鼓励人们和不同背景、各行各业的人交流。
办公形态还将继续不断演变。用英国《金融时报》记者莎拉·尼威尔的话说,如何巧妙地在融合与私密之间达成平衡,才是最为关键的一点。
对于一家公司来说,真正的挑战在于必须重新思考团队工作的内容和方式,以及它们需要怎样的公司文化。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空间设计,才不是一个绣花枕头。 支持楼主,用户楼主,楼主英明呀!!! 我是个凑数的。。。 好好 学习了 确实不错 帮你顶下哈!! 路过,支持一下啦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