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仔年例习俗
本帖最后由 落叶的春天 于 2012-7-24 13:59 编辑树仔年例习俗题记:在树仔这个方圆不过百里的小镇上,年关不仅是大年三十到年初四,年例把年关延续到农历二月初二。年例是生活在沿海小镇树仔那片热土上的人们一种特有的生活方式和习俗,并代代相传承,如同延续宗教信仰般虔诚和执着。人们并没有刻意地去制造惊奇,而年例情结却早已融入人们的血液和生活中,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安宁祥和的农村生活增添了一抹色彩明艳的亮色。年例不仅仅是一个地方上习俗,除了一餐丰盛的食物和排场,却也蕴含着滋润心灵的生活哲理,如同富集的矿藏一样,静默地伫立在苍凉辽阔的土地上,耐心等待人们去挖掘和深究。当一种生活习惯成为一种方式的时候,那会成为一种生活姿态;当你喜欢这种姿态的时候,你会感受到优雅和美妙,那会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每每将近年关的时候,出门在外的行人总会打点好行囊,拖沓着疲惫不堪的身躯迫不及待地踏上了回乡的列车,热切地渴望着早日能与家人团聚,其乐融融地欢聚一堂,诉说着一年到头的甜酸苦辣。回家过年,这是一份厚重得难以割舍的情感,自然而然地传承着千百年来亘古不变的以家庭为重的人情伦理。这也是一种简单的幸福,回家不需要任何理由,随感而发随心而动。家始终是人们心灵上永远的牵挂和寄托念想的地方。不管贫穷与富贵,不求其奢华富丽,但求其温馨祥和。头遮一片瓦足立一方土便知足。能够被称为故土的地方不是城市中繁华的黄金地段,而是深埋着亲人骨头的那方热土,那是深深埋在乡土下的根。不管出行的游子漂泊在何方,都割舍不了那份沾湿衣襟的热切的眷恋,犹如一只系了线的风筝一样,不管飞得多高多远都脱离不了那根细细的线,一头在天上,一头在家人的心上。或许系在线上不会感到孤独迷惘,心底里装满了对家人深深的依恋和牵挂,再也放不下更多的东西。线是风筝的根,而风筝一旦挣脱了线就会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回去的路,犹如迷失在深山老林里的孩子,嚎啕大哭也不剂于事。当追忆故土情结成为一种思念的时候,始终忘怀不了在故土洒下了的欢声笑语和对田野美景的流连忘返。生于斯长于斯,喝着甘甜的井水和啃着醇香的稻米成长,撒跑于长满绿油油庄稼的田地那是何等的酣畅淋漓。还有孩童时活泼调皮的玩伴、手足情深的兄弟姊妹、为孩子操碎了心的阿爸和老妈子和脸上长满皱纹和白发的慈祥老奶奶,那都是在心底头割舍不去的眷恋和永不相忘的记忆。当回首往事的时候,那总会成为让心头感到温暖的情思和幸福的泉源。不管走到哪里,都是心中放不下的牵挂。回家过年,那是必然选择的一种生活。在树仔这个方圆不过百里的小镇上,年关不仅是大年三十到年初四,年例把年关延续到农历二月初二,系统的连起来过,那便算是完整的年关。可一年到头,除却在家务农或工作的人们,谁也没享受到这个悠闲的清福。尽管望眼欲穿,那都是想象中的事情,心有余而力不足,只好作罢。过年自然是热热闹闹的,大年三十的团圆饭,一家子人有说有笑,跟爸爸说说工作上的事,和妈妈唠叨唠叨家长里短街头巷尾鸡毛蒜皮,一家人其乐融融生气勃勃。年初一的吃斋戒日,禁忌可多了,不允许梳头照镜子,不允许骂人说粗口,不允许扫地,吃斋要比赛谁吃的快,见面要说吉利话,长辈的要派发红包当压岁钱,结婚的兄长要派利是,祈求幸福安详财源绵长。初二嫁出去的女儿牵儿带女回娘家团聚,尽管没有左手一只鸭右手一只鸡,但手头上是没有空的。母女家长里短的絮絮叨叨个没完没了,新郎官没有插话的份儿,只能作壁上观。初二还舞醒狮,游龙鱼,敲敲打打的甚是热闹人声鼎沸,兴煞了爱凑热闹的小孩子,屁颠屁颠的你追我赶,锣鼓声响起并能聚集一大帮小毛孩。从初三起,年例如期而至。小镇树仔各个村子便陆陆续续不遗余力地办起一年一景的年例来,犹如雨后春笋般争先恐后的繁荣昌盛,大有你方唱罢我兴起的劲头,一村更比一村热闹。比的就是人气和排场。在小镇农村人的生活中,几个人围坐在一起的话题几乎都是没有改变的,国家大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那自然有国家领导人在担当,还轮不到自己来操心,街头巷尾的奇闻怪谈倒是一个热门的话题。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大师的名著《聊斋志异》也就这么来的吧。养儿育女那是共同的话题,亘古不变;能人的发家致富也是久谈不衰的话题;天气和农务那是话不离口的,都说三句话不离本行,农村人谈话总要交流庄稼的长势收成和市场交易状况的,那是生活的根本。除了农务,年关谈到年例的排场架式也是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共鸣的。年例不同于婚嫁摆酒,不管娶媳妇还是嫁女儿,村子里经常会请到左邻右舍,终究是盛情难却不好拂拭主人的邀请和面子,那是要赴约的,而吃酒是要红包的。现在村子里的红包至少都要100的了,很多时候对不富裕的人来说那都是艰难的负担和包袱,借钱也要维护好面子,毕竟面子是丢不得的。在很多事情上农村人的淳朴和热情让人感动得热泪盈眶,但也改变不了在面子上的固执,即使饿死也要撑着。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在村子里的人看来那是作为一个人生存的尊严。既然给了红包,那么桌面的食物是否丰盛高档就不仅仅是主人财力的显示了,那也代表着主人的人品了。吝啬的主人收了客人的红包,那饭桌上的酒菜也是一般;而豪爽大方的主人即使财力有限那菜品也是上档次的,经得起客人的点评。吃酒过后,主人家的酒菜好坏就会成为村人村头巷尾的谈资,对新郎新娘的评头论足更是津津乐道眉飞色舞。而年例是不需要红包的,那么也就不会谈论菜品的好坏档次,而是谈论亲戚朋友的多少。主人是异常好客的,客人是多多益善海纳百川,吃一个家常便饭,热闹就好。相互间走亲访友嘘寒问暖说三道四家长里短的欢聚一堂,欢欢喜喜热热闹闹,暂时忘却了外面社会的喧嚣烦躁和生活的枯燥乏味,觥筹交错交杯换盏中彼此间互道情谊珍重,谈天论地海阔天空,客厅里流淌着浓浓的情意,任由滚烫的开水都化不开。尽管没有刻意攀比,那排场彰显着主人的财力和人缘,也会是村子里的人津津乐道的谈资。或羡慕赞赏或鄙夷不屑,充斥着村人复杂的情绪。
年例是热闹的,那是镇子上农村生活的一件大事。农村人日常中除了外出打工,留在家里的从事农活,侍弄的是庄稼,心里头满满地装的是庄稼的春种秋收,面朝黄土背对青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日子过得简单平静,如同一潭平静不流动的湖水,波澜不惊,似乎缺乏了热忱和激情,日子在悄无声息地流逝,犹如白开水般没滋美味。人们都在翘首企盼生活能够更加丰富多彩一些,除了农闲时刻百无聊懒的麻将耗费时日,更需要一点精神上的慰藉和追求,仅仅是电视剧还是满足不了需求的。年例成为镇子上的人们精神上的一种寄托和念想,也成为人们一个生活目标和方式。或许人们没有意识到这些,也没有刻意地去制造惊奇,而年例情结却早已融入人们的血液和生活,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为安宁祥和的农村生活增添了一抹色彩明艳的亮色。许多出门在外打工的人尽管赶不了回家过年,但每每年例还是要决意回来办的。这也不难理解树仔人对年例的情结和重视,那早已超越了年例原本只是吃喝的意义所在。这似乎也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事情。粤西地区的经济欠发达,许多人都出门打工,一年到头出门在外,大家散落在全国各地,相见上一面都难,而平时也少联系。随着时间的推移,情谊似乎在岁月的流逝中慢慢发酵变味,彼此间也渐渐淡忘,再也记不起彼此的音容笑貌,那份热切的情意让位于现实生活的平淡无奇,消融在节奏匆忙的谋生糊口疲于奔命步履之中,也在庸碌琐屑的生活中显得格外苍白和飘渺,至多也只能放置在心底封存起来风干以求保持些许的鲜味。物以稀为贵,情谊的缺失而越加显得其珍贵,如同年份久远的佳酿一般,越久弥香。或许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上小学时候我们都不懂友情,除了几个儿时的玩伴,两小无猜天真无邪,纯真无暇的情谊在那段无忧无虑的岁月中流逝飘零,只留下瞬间美好的回忆碎片,宛如划过长空的流星般灿烂夺目。当往事成追忆的时候,我们仍然坚守心中那份纯真的情怀和童趣,感受那份简单的快乐。中学时的友情最珍贵,我们告别了年少时的懵懂无知,走进了纯情萌动的年纪。那是羞涩躁动的年纪里最淳朴本真的情谊,没有掺杂丝毫的瑕疵,犹如尚未人工雕琢的璞玉一样处女般纯洁,质地厚重纯朴温润。只是当时的我们没有意识到,或者因为彼此的腼腆羞涩而刻意去逃避内心不知所措的惊慌,过后才惋惜自己的鲁莽仓促和虚情假意,并为此而错过了美妙的机会,自欺欺人。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或许这只是80后纯真无邪的中学时代一种躁动不安的内心真实写照。尽管现在看来那是故作姿态摆弄清高,而当时并没有掺杂那么复杂的情绪,那是处于那个特定时代和年纪下一种自然的行为反应。这出自于人性本能的交往与关照,也许是无意识的举动,却最能彰显人性的真诚与坦率,出于本真的善意,最能打动人们的心灵。也许稳固牢靠的友情都出自于心与心之间的相交,锲入到灵魂深处,碰撞出光彩夺目的火花,彼此间都能心领神会心驰神往。我不是一个防备心很强烈的人,但真的要走进内心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朋友很多,但真正可以肆无忌惮地放纵心灵而无所顾忌的朋友却很少,莫名的孤独感时常攫住我的心让我不知所措。这使我更加留恋过去美好时光,纪念中学情谊的真诚,那是一个不设防的年纪。大学里我们都无法放下防备脱下伪装,彼此之间的交往多放了一个心眼,顾虑的东西很多,在心灵间设置了一道难以逾越的栅栏,而不能做到坦率地开诚布公,那就真的隔阂了。或许这并非出自于本意,或许这只是客观的贫富差距所造成的一种难以正视现实的偏颇,然而这是在日常生活中强烈对比下一种自渐形秽和自我防备,不自觉地在内心深处筑起一道高高的城墙,只在墙头猫眼上窥视彼此共同的关注,那也不能随心所欲如愿以偿。当走出校园的时候,我们早已过了那个很投入地为友情不计一切的年纪,远离轻浮浅薄和冲动,也少了激情和热忱。即使是事业上合作得天衣无缝的伙伴也只是各取所需,彼此间横亘了一道利益的门槛,总会理智地衡量得失利弊之后才做出选择,而绝不会冒失地不计风险的付出,为朋友两肋插刀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骨豪情豪气干云那是年轻人干的事情。既然利益相关,那么心灵上的沟通的也难以赤裸裸地无所顾忌了。事业上的伙伴也仅是伙伴而已。商场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生活在5000年前的古人也深明这意蕴,并把个人体悟铭刻在古籍上启迪后人。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每个人在内心深处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赞赏,渴望情感关怀的温暖和思想产生共鸣的酣畅,大有英雄所见略同的淋漓尽致。现实生活中的苦闷与压抑,和着寻求知己的艰难与友情的缺失,使原本稀少的理解和倾诉对象迷影难寻,那么生活也将缺少五光十色的色彩,变得鼓噪乏味。而人们内心深处的孤独感却如同水蛭一样深深地吸附着灵魂,也同梦魇一般紧紧地攫住脆弱无助的心灵,寸步不离如影相随。缺少友情滋润的生活是黯淡无光的,迫不及待地渴望那种肆意的放纵与自由,还有温馨的关切。盼星星盼月亮似的,犹如久遭干旱的禾苗连逢甘霖那么畅快,得到解脱般的快慰和高潮过后的满足。一年到头,大伙为了谋生糊口奔散在五湖四海,难得相见一面。年例创造了相聚团圆的条件,理由相当的富丽堂皇,似乎谁也盛情难却,恭敬不如从命。亲戚们拐男带女走亲访友,淳厚的血缘亲情在嘘寒问暖的亲切寒暄问候中发酵酝酿,大伙心头的暖意在涌动,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化为紧紧地握手和深情的拥抱,彼此亲上加亲,走的更近的是心与心之间。同学朋友间难却主人的盛情邀请,彼此都珍重情谊,那么坦诚那么真率,友谊之花绽放在绿意盈然的和煦春风里,犹如木棉花开般灿烂明媚。年例不仅让年轻人挥洒豪气干云义薄云天,让成年人互诉衷肠互道珍重,其丰富多彩的仪式也成为镇子上的村人精神上的一种寄托虔诚的祈福和祝愿的方式,并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思想,很多年以来一直为村子的人们所颂道和传承。这宗教般的祭祀仪式似乎在昭示着某种冥冥中不可知的奥秘玄妙,诠释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的真谛,感悟生命的渺小与伟大和造物主的宽宏博大和仁慈,同时也彰显着人们千百年来图腾崇拜般渗入骨髓的对自然敬畏情结,延绵不绝。小镇树仔的年例深入人心影响深远,每每年关将过年例便如期而至,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大有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气势派头,宛如漫山遍野的红杜鹃争奇斗妍,让人应接不暇眼花缭乱。电城那边的年例早,从大年初四就开始了。树仔镇姓李子村做初五,东郊做初六,初七旦场,初九南山与乌石,初十狗尾桐,十一登楼与海峰,十二红霞村,十三平岚、薛屋,十四鲤鱼仔、树仔和福建园,十五山尾,十六北马村,十七茶山,十八文峰、下坡、上山剑与下山剑和江子,大塘和心毕做二月初二。如果要逛遍林林总总的年例,那是要撑破肚皮的。只要你朋友多,不怕找不着热闹。年例时节,大伙倾巢出动,交通严重堵塞,人头涌动人声沸腾喧嚣纷繁,那是小镇上最生机勃勃的场面,好一幅浓墨重彩的世俗“清明上河图”,蕴含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文景观。大年三十,小镇上家家户户都备好年货,贴对联挂彩灯。家中女主人早早就起床准备拜神贡品,杀鸡宰鸭,备齐三牲酒礼,忙里忙外的,争先恐后马不停蹄。村子里的人都相信起早拜神早发财,晚一步就错过了。那女主人起早摸黑的也是图个吉利。祭祀仪式是前辈们传承下来的传统习俗。当男主人在神像前的供桌上摆上三牲酒礼:雄鸡一只,猪肉一扇,格里鱼一条,白酒一壶,点燃香烛后毕恭毕敬地跪拜在神灵的塑像前,这时庙祝司仪便开始祷告神灵,大声地唱起一篇传诵久远的祷告文辞,大概的意思是祷告神灵接受信徒祭拜,诚心祈求神灵庇护祭拜人家。庙祝洪亮的男中音半唱半朗诵,高低起伏悦耳动听,似乎那声音穿越了时空一直传唱至今萦绕信徒们耳边,空灵而真切,如同佛门之中的法音绕梁不绝于耳。祭拜的主人在庙祝的指引下,双手合十遥拜三下,躬身匍匐,手掌着地,额头紧贴手掌,虔诚地祈求神灵保佑家人平安健康,家庭和睦安宁,人畜兴旺财源滚滚,好运如潮水般汹涌澎湃。不管是求姻缘与人丁,还是求财源与好运,信徒们脸上的表情都呈现了十万分的诚心,这不仅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热忱和美好愿望,也表述着人们对超自然法力无边的神灵一种尊崇和敬畏。斗转星移时光荏苒,这庄重肃穆的祭祀仪式成为人们心灵寄托念想的信仰。神灵与祖先在人们心目中是法力无边的庇护者,给人们心灵与精神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庙祝司仪祷告完毕,男主人烧完纸宝,斟上白酒,点燃鞭炮,祭祀仪式便完成了。这表明神灵接受了信徒的供奉和祭拜,那便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男主人祭拜完毕,起身走到庙祝前掏出事先准备好的红包毕恭毕敬地递过去,以示答谢庙祝司仪的诚心帮扶,也是图个吉利。年例的祭祀仪式与年关相似。小镇上村民视晚上零点为新一天的开始,每当年例如期而至,村民们便早早地在子时拎上三牲酒礼打着手电筒去祭拜神灵了。年例时期除了庙里祭拜仪式,还有神灵出巡的。小镇上很多村子都有这个习俗,每到年例时候村子里都会举行,村里人美名其曰为“走公”。 “走公”是一种隆重的神灵出巡仪式,如同官居朝廷的重臣与干将出巡民间查访体察民情,了解民众诉求解除民众疾苦一样,和而不同。“走公”之时公像所到之处旌旗摇曳彩旗飘飘,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人群聚集人声鼎沸,场面盛大,好不热闹。“走公”是要巡游齐全村子里同宗族的村民自资筹建的敬奉祖先的庙堂,以示神灵对祖先的礼遇。公像在村民的杠顶下走在插满榄麻树枝的土路上,一路风尘仆仆。(榄麻树在小镇上是一种常见植物,四季常绿,生命力极强,可通过枝桠繁殖,叶大茂密,枝桠高大,是村民避暑乘凉的好去处。村民认为榄麻树是一种辟邪除秽气的吉祥植物,经常在路边插满榄麻树枝以避秽气。)每当公像到一处庙堂前落定,虔诚的同宗族人与信徒集体遥望跪拜,祈求神灵庇护,祷告祈愿与希望。庙堂外点燃火统三响,舞龙舞游鱼舞狮子,游龙与虾兵蟹将围着插满榄麻树枝的土堆打转,以示流年流转好运气,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祈求村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丁兴旺。当司仪祭祀祷告完毕,点燃鞭炮就完成了仪式。“公过门”之后,主人才笑容可掬地招呼起客人来饱食一餐。年例一年一景,一年之计在于春,村民的虔诚与执着也是为讨一个吉利好兆头,祈愿生活如同年例一样热热闹闹红红火火,吉祥的昭示给人们带来好运气好盼头。红霞村不大,人口不过千余人,却独树一帜地兴起农历正月十二的年例来,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外人要了解小镇上的年例习俗,那红霞村可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典范,起到窥一斑可见全豹的功效。那么要追溯红霞村的年例来历,那可是大有话头。村子里人口不过千余,却宽容大度地容纳了来自不同地方的迁徙者。村子里的姓氏可不少,黄、洪、詹、邵、张、陈、杨、黎、严、王等,足足有10多个姓氏。这么多户人家散居在如长蛇般的村落里,从村头步行到村尾也不过十几分钟的路程。村民们共同顶礼膜拜的神庙坐落在村子中央,庙前有一块面积不大的池塘,每每春夏季的雨水充沛,池塘里积满了水,碧绿的水面映衬着蔚蓝的天空,倒影着岸边环抱的绿树翠竹,鱼跃蛙鸣,波光粼粼,自成一幅绿意盈然的宁静田园画,如诗如歌,乡土气息十分浓烈,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村子里的树很多,竹子更多,茂密繁盛的簇拥着整个村落,漫山遍野都是。深绿色的主调覆盖着村子的每一块土地,不留下丝毫的空隙,绿得那么璀璨明媚,流光溢彩中呈现着流动的绿色给人们以光影之间舒适愉快的视角冲击和震撼力。人与自然那么和谐地共处同一空间,相互交融映衬在一起,谱写成一首节奏欢快音符跳动笛声悠扬的古曲,宛如时空交错时光逆流。竹林恣意泼洒着温暖的墨绿色,人在竹中游,俨然成了竹林中一道富有生命力的亮丽风景,人在画中游走,怡然自得。空灵、清秀、挺拔、高风亮节和生命力强,那是岁寒四友中四季常绿的竹子所具备的品格。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正是竹子的品格哺育了一代代人格完好的红霞村村民,并延续千秋万代,生生不息。竹子如人,人也秉承竹子的高贵品格。村子的年例是有来历的。据村里的老人说,村子里供奉着开天辟地的盘古公,诞辰于天地混沌之时,左手抱日右手揽月,力挽狂澜于天地之间,可谓劳苦功高。公像木雕面容清秀,表情丰富生动,目光炯炯有神,远视前方,洞若观火,似乎洞察着人间的悲欢离合生离死别,以强大的神力使人间免受困厄病危和疼痛疾苦。这不是简单意义上的迷信,而是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神奇力量的敬畏和膜拜,也寄托着人们心灵上的美好诉求和祝愿。寺庙里还供奉着康公、陈李大神、雷公和土地公,尽管寓意各不相同,但都庇护着村民的健康平安与人财兴旺,成为人们心灵上的一种慰藉和念想。每当农历正月十一如期而至,村子里都会杀猪庆贺,每家每户都分到受到神灵神通广大法力布施的猪肉,还有神符,贴到屋檐下门框上,驱除邪魔鬼怪,保佑村民家人平安家庭安宁祥和。农历正月十二,那是盘古公的诞辰大寿,那是要祭拜的,神人共欢聚,其乐融融。不仅红霞村是要祭拜的,附近的几个村庄都自发地集结到供奉盘古大神的庙宇祭拜,朴实淳厚的村民都坚信盘古公的法力无边,庇护村庄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兴旺与村民家庭祥和安宁。从正月十一晚开始,村子里请来湛江或阳江的粤剧团来到村子唱戏,也举办歌舞和杂技,场面相当的热闹。农历正月十二,盘古公诞辰那天晚上,村子里是要燃放烟花的。璀璨的烟花绽放在墨黑如幕的星空中,组成各式花样,光彩炫目,让人目不暇接。这样,借光盘古大神的诞辰日村民们便自发的兴起年例来,年复一年,每到这个时候,村民们呼朋唤友大摆筵席,年例便兴盛起来,久而久之便成一个不变的习俗,大家都在遵从和传承。大凡树仔的年例都会有一段神奇的传说和起源,那是千古流传下来具有丰富变幻想象力和浪漫情怀的故事,往往无从考证,却增添了一份浓厚的神秘感,让人遐想无暇,似乎这也体现了村落里年例习俗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孕育着人们丰实的心灵和精神。年例是生活在沿海小镇树仔那片热土上的人们一种特有的生活方式和习俗。镇子上的人从小就耳濡目染并从中感悟熏陶,早就深深地在幼小的心灵上播种下了年例情结,并代代相传承,如同延续宗教信仰般虔诚和执着。这样,小镇上的年例习俗也就成为一种集体行为文化,而这种文化集结了厚重温馨的亲情与友情,掺和着丰盛的饮食,成为树仔人一种共同的生活价值判断和崇尚情谊的精神内涵,而不管走到哪里都会津津乐道乐此不疲。或许这也会成为小镇上人们的一张文化标签,深深地烙在人们的心上,在不经意的举止颦笑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而不需要刻意的教导和模仿,去除人为的粉饰和精心雕琢,保持一份质朴的发自内心的本真,焕发着一股璞玉般不经雕琢的魅力,丰盈滋润着树仔人丰富的情愫,如同甘甜如饴的井水哺育着千万的树仔人。一位哲人说过,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并成为了路。文化如同戈壁沙漠草地上的路,她是一种群体性共同行为或习俗,她的形成遵循着特定的规律。树仔人的年例是在特定环境下形成的一种地方习俗,是一种自发的群体性共同行为,并彰显出强劲的生命力,深深地影响到区域范围极广的人们生活方式,那便成为一种树仔特定文化。尽管没有浓墨重彩地宣传,那也不能否定她延续性存在的传统和意义。
好详尽的介绍啊,顶一个。 其实年例都差不多的
来自:大茂名网 Android客户端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