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诗杂谈【五】
本帖最后由 阿傻 于 2012-6-17 23:43 编辑《 感觉》
-------顾城
天是灰色的
路是灰色的
楼是灰色的
雨是灰色的
在一片死灰中
走过两个孩子
一个鲜红
一个淡绿
《小巷》
小巷
又弯又长
没有门
没有窗
我拿把旧钥匙
敲着厚厚的墙
《案件》
黑夜
象一群又一群
蒙面人
悄悄走近
然后走开
我失去了梦
口袋里只剩下最小的分币
"我被劫了"
我对太阳说
太阳去追赶黑夜
又被另一群黑夜
所追赶
阅读感想:
近十来年了,每次翻开他的文字,感觉、逻辑、思维、语言,都一次次被他的文字刷新,由此我进入一个崭新的世界中,体验种种奇趣、灵异、玄妙的意象组合、文字陈列、感觉体会、逻辑思维。
八十年代时期的中国,就像顾城《小巷》诗歌当中的小巷一样,胡同里又弯又长又灰暗,没有门又没有窗,死灰压抑一片。那些先知先觉的、醒悟起来的年轻一代,就像五四运动中的青年一样,“拿着钥匙”四处开锁,期望可以找到一个门,突围出去了解外面的世界。可是政治围困的城墙,却又高又厚。多少人,只能“拿着把旧钥匙”,徒劳无奈地敲打着这“厚厚的城墙”。那钥匙敲打着城墙的声音,在小巷中一长一短地回荡,像孤魂野鬼在漆黑中怨哭,又像黎明前刚生出婴儿的哭叫声。
没有了解八十年代的政治环境,就无法了解八十年代那一代诗人的作品。顾城最出名的诗歌《一代人》:黑色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这两句诗歌,可以说是那一代年轻人的最真实写照。今天,很多年轻人喜欢“恶搞”这两句诗歌,却很少体会其中的无奈和辛酸、痛苦和绝望、悲愤和呐喊!
顾城,习惯用一个“孩子”的视角或感觉来体会八十年代那个灰沉死寂的世界,那个超度压抑无奈的现实。他内心的绝望、渺茫,都是通过童话般的诗歌来表达。比如,他的《感觉》这首诗歌,一切都是死灰一片,只有两个孩子是有色彩的。“一个鲜红 /一个淡绿”,这表明当时成人的世界都是死灰单一的,只有把希望寄托给孩子,那才是鲜活、有色彩和希望的。
八十年代那一代诗人,我个人喜欢的有很多人。现在能够记住的有几个。比如北岛、食指,等。顾城用“童话”来描述现实,北岛用悲愤和愤怒拷问现实,如《我不相信》中的呐喊和拷问。而食指则用希望来吟唱现实,如其作品《相信未来》中所带着泪水的吟唱!
顾城,后来以悲剧性的结局来了结自己的生命,这很让人感觉意外。同时,也表明其他一生完全生活在自己的诗歌当中,自己建造的童话世界当中,无法和世俗现实沟通。也许,这也是他的诗歌如此干净纯粹的原因吧。可是,他砍死自己的妻子,再自杀的结局,作为俗人,我们是无法原谅他的。可,这并不影响他的诗歌成就!
大多数诗友给古城的评议:活在自己一个人的城堡里的人! 总觉得诗人的内心里有一个世界是上了锁的。 醉品茶香 发表于 2012-6-18 00:0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大多数诗友给古城的评议:活在自己一个人的城堡里的人!
顾城,我给他的评论是:
他抛弃了世俗的生活,打造了自己天才般的诗歌世界!
圆舞 发表于 2012-6-18 09:3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总觉得诗人的内心里有一个世界是上了锁的。
诗人锁上一个世俗功利性的世界,那么另一个诗性的世界才会为他敞开大门。这估计是诗人最大的悲哀和幸运之处。他的悲哀在于他的行为很难被他的时代所理解,他的幸运在于有一天他的价值终究被后来的时代发现,并且铭记。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