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游戏》:观后感,自相残杀合法后的疯狂
在好莱坞,好的原创剧本一直是稀缺资源,有时甚至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东西。但是唯利是图的电影制片公司是不会专门为了等一个好的剧本而几年不开工的,为保证电影市场的稳定收益,他们往往会选择改变小说来创作剧本。在每年的奥斯卡获奖影片中,此类电影大约占到75%。最近一个月横扫北美影院的《饥饿游戏》亦是改编自同名畅销作。 从畅销小说改编电影,一般来说有两大好处:一是可利用原小说的读者资源,使之成为电影上映后的稳定票房来源;二是小说已对故事内容、背景有所交代,导演可鉴于原小说的影响力而省去部分内容介绍,从而专著于人物刻画,提升影片的质量。《饥饿游戏》在最大程度上释放了这两大优点的能量,集中优势兵力,全力出击,振原作之余烈,自开画以来屡破北美票房纪录。不仅如此,纽约的影评人一改“毒蛇”作风,纷纷给予其褒奖之词,有人甚至拿其与《黑客帝国》相提并论。 作为《黑客帝国》的铁杆粉丝,我认为此实乃过誉之言。《饥饿游戏》还达不到前者的高度。不说摄影、画面,仅就叙事而言,总体来说《饥饿游戏》给人一种“先松垮至于拖沓,后紧凑至于仓促”之感。影片花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来描绘决斗的前戏,这占用了太多的时间,不仅使得影片的前半部分看起来显得拖沓沉闷,而且其“导言”的效果也不佳——影片始终未交代清楚那十二个区的历史渊源、具体分布,也未说明整个国家的构造、运行情况,尤其是未合理地说明这场游戏的正当性,这一切都使得无原作基础的观众看得迷惑不解。影片全场2小时13分钟,由于“前言”已占去了一半,那么精彩的“决斗”只能压缩进掐掉3分钟结尾后的1小时之内。无可否认,这一小时的确是影片的精华,紧张刺激,命案迭起,分分秒秒都能震撼着观众的神经。可是正是由于时间有限、内容密集,镜头的时间与空间势必会受到压缩,这就难免会造成影片情感延展性的缩短。例如决斗中,来自11区的小女孩被杀后,凯特尼斯痛苦万分,她流着泪唱着歌谣为其铺满鲜花,这一桥段本是影片的一大煽情场面,可是导演总是惜“镜”如金,总是不来几个较长时间的特写,仅是匆匆地以几个流水镜头了事,此时已被吊起感情的观众被悬浮在了半空中,向上上不去,想下下不来,让人憋得慌,很不过瘾。 尽管《饥饿游戏》存在着上述硬伤,但是无论如何其“佳片成分”还是十足的。可以说,这是一部“未来版”的《角斗士》,它为我们呈现了也许是我们人类会在将来出现的某个时代——那是一个疯狂的时代,“波兹曼的诅咒”弥漫于整个社会,娱乐统治着政治、经济,甚至是人们的命运,文化消亡,思想幻灭,人们可以抛下产业、家业,而只为守候在屏幕前观看血腥的追杀游戏;那是一个荒谬的时代,自文艺复兴以来的自由、平等之风在那片动乱后的北美大地上荡然无存,高科技的发展竟使得等级分化、地域差异、暴力压制变得名正言顺,人们似乎竟也心安理得地接受这一切,虽偶有反抗,但那也只是情绪的宣泄;那是一个矛盾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追杀被以合法化的形式向国民呈现,这不是电视剧,而是现场直播的真人秀,嗜血若此的人们似乎应该是冷漠无情才对,可是偏偏杀手与被杀者之间不断碰撞出真情,亲情、友情、爱情……不仅感染着电影里的观众,也感动着电影外的观众。 那可真是个难以名状的时代,但愿人类永远不会走到这一步!http://www.mdmmm.com/xwb/images/bgimg/icon_logo.png 该贴已经同步到 爱情鸟的微博 但愿人类永远不会走到这一步 百度一下,原来是抄来的。 楼上的很厉害!茂名的“方舟子"在此,爱情鸟......你敢抄袭!!!!!!!!!!死未!!!!!!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