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掉梦想的狐狸 发表于 2016-3-9 11:24

为什么说“同性恋”这个词是德国人发明的

“同性恋”是德国人发明的吗?乍一看这个问题可能会觉得很荒谬,然而这个基于一种固定性取向的身份概念的确起源于德国,支持同性恋概念的公众舆论和政治运动最早也是在德国,尤其是柏林展开,而非人们一直所猜测的那样是在伦敦或纽约。正如罗伯特·比奇(Robert Beachy)在他最近的一本颇具开创性著作《柏林同性恋》(Gay Berlin)中所描述的那样:“德国作为现代性身份的发源地,‘同性恋’这个术语恰恰也是一项德国发明,最初这个术语是在1869年的一本德语宣传册中出现的。”
虽然同性恋运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但正是在魏玛共和国时期(1919-1933),伴随着新兴的社会和学术解放,同性恋的生活达到了空前的全盛时期。尽管男人与男人之间的性行为(女性之间的情况没有提及)依然被刑法典的第175条明文制约,但同性恋男女依然能够前所未有地更加公开、透明地向公众表明自己的身份。
到了19世纪20年代中期,约有5万名男同性恋和女同性恋居住在柏林。在柏林,有着无数为同性恋、双性恋和异装癖们提供的夜店和聚集点,整座城市成为了这一正在不断壮大、并充满活力的群体的‘黄金国’。”
刚刚结束的展览“新即物主义:魏玛共和时期的现代德国艺术,1919-1933”完整呈现了魏玛共和国对这种全新社会身份的认同。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大量令人震惊的画作和照片,它们描绘着那些留着波波头、戴着单片眼镜,吞云吐雾间颇显男性气质的所谓“新女性”,甚至还有在体貌上更加雌雄难辨的类型。
这些人的性别认同在当时非常模糊,是容易引起歧义的,甚至会令人无法理解。比如,我们可以看一下格特·沃尔海姆(Gert Wollheim)1926年的作品《夫妇》,画中的人物可能正从当时著名的夜店“埃尔多拉多”中走出。在异装癖的推动下,这一原本遭人诟病的行为竟吸引了全欧洲的社会名流,并且被玛琳·黛德丽(Marlene Dietrich)这样的明星所演绎。
一名亲眼见证过这一疯狂时代的参观者曾这样描述出入这家著名夜店的客人们:“在那里你可以看到女同性恋,其中有风情万种的美丽女子,也有人穿着和举止都像男人,甚至长得也像男人。而那里的男人一身女性装扮,你甚至都无法判断他们究竟是男人还是女人。在那里你可以看到一对对情侣在舞池里纵情起舞,那种画面可以让你忘却一切。”

克里斯蒂安·谢德(Christian Schad)1929年的作品《恋爱中的男孩》
或者可以看一下克里斯蒂安·谢德(Christian Schad)1929年的作品《恋爱中的男孩》(Boys in Love)。画面用银尖笔精细完成,是一幅出色而少见的表现男性同性恋的作品。画中的两位男孩亲密相拥,画家细腻的笔触完美又惊人地诠释了主题,使爱恋中的温柔跃然纸上。相比更为直接、挑逗地描绘同性恋男子之间的性行为,画家在这幅作品中将同性之恋的暧昧与深情以一种含蓄、温柔的方式被表现出来,令人为之动容。
为了能够在更广度、更深远的层次上诠释诞生于魏玛共和国的这一新身份认同,同时能够介绍定义和倡导这起运动的主要人物,这次展览上不仅呈现了艺术作品,还有书籍、杂志,以及其他曾在那个时期短暂出现过的稀有物品。
展柜中的展品包括著名内科医生和性学家马格努斯·赫希菲尔德(Magnus Hirschfeld)的著作。作为先锋人物和主要倡导者,赫希菲尔德曾在维护同性恋与变性人权益运动中起了关键作用。赫希菲尔德在当时被称作“性学界的爱因斯坦”(Einstein of Sex),他成立了史上第一个同性恋政团组织——科学人道主义委员会(Scientific Humanitarian Committee),并且征集到了5000个签名来推翻刑法典第175条对同性行为的限制。通过赫希菲尔德的多本著作及其在柏林所创立的性学研究所(同时该研究所也作为一个博物馆、诊所、聚集点和调查中心),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位性学家对性与性别所做的大量考察研究。
在1930年,莉莉·艾尔伯(Lili Elbe)——或者我们也可以叫她原来的名字埃纳·韦格纳(Einar Wegener)——成为了史上第一位变性人。这次展览上,我们展出了《变成女人的男人》(Man into Woman)这本书,从中可以了解到对那次变性手术的过程记录。由汤姆·霍珀(Tom Hooper)导演的影片《丹麦女孩》正在全美热映,就是以埃纳·韦格纳为原型所拍摄的。

《Der Eigene》(The Unique)杂志是世界上第一本男同刊物
这次展览还陈列出过去三十年里,关于同性恋、双性恋、变性人和异装癖的多种出版物,以及一系列史上最重要的男同性恋与女同性恋的杂志,比如由阿道夫·布兰德(Adolf Brand)在1896至1932年间出版发行的《Der Eigene》(The Unique)杂志,它是世界上第一本男同刊物,其内容涉及政治、同性恋权益、文学、艺术、文化,杂志也刊登有裸体摄影。

《Die Insel》(The Island)杂志
在《Der Eigene》之后,涌现了很多其他男同杂志,比如弗雷德里希·拉祖维特(Friedrich Radzuweit)出版的《Die Insel》(The Island)。令人惊奇的是,这些同性恋杂志竟然和其他主流刊物并排出现在报刊亭被贩售。这些杂志里通常会刊登关于各类夜店和聚会点的广告和通知,用以迎合读者们的不同喜好。
在20世纪20年代,拉祖维特也是一名致力于维护同性恋权益的积极分子和著作者,他为男同性恋和女同性恋杂志的出版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体系。在1924年,拉祖维特发行了第一本女同杂志《女友:一本关于女性之间完美友谊的杂志》(The Girlfriend: Journal for Ideal Friendship between Women),之后又发行了《第三性》(The Third Gender)。
在1932年拉祖维特逝世后,他的儿子马丁·拉祖维特(Martin Radzuweit)继承了父亲的事业。展览所呈现的其他女同杂志还包括《恋爱中的女性》(Women in Love),《女性之爱》(Women Love)等。
随着1933年希特勒的掌权,曾经掀起一阵轰动的同性恋运动不得不面临突如其来的残酷结局。赫希菲尔德的性学研究所遭到了纳粹军的突然袭击,其中的文件被全部烧毁。好在,当时赫希菲尔德还在进行他的巡回演讲而没有回到柏林,直到1935年逝世,赫希菲尔德都流亡异乡。男同性恋出版机构和组织都被禁止,同性恋者们被送往集中营或者被屠杀。
纳粹试图彻底根绝有关这起发生在德国的先锋运动的全部成果和记忆。通过在洛杉矶艺术博物馆所举办的这次展览,过去的这段记忆得以被重新唤起,对此我们感到非常欣慰。
(作者系助理策展人,刘清越翻译。)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为什么说“同性恋”这个词是德国人发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