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银联摘下“垄断”帽子之后的转身
作者:刘宝兴在Apple Pay火爆的背后,是银联摘下“垄断”帽子之后的转身。
去年12月18日,中国银联和苹果公司宣布将在中国推出Apple Pay;今年2月18日,Apple Pay在中国正式上线,且上线首日绑卡超3000万张。这一数据意味着银联几年来在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上的押注,获得回报。
移动支付是必然趋势,已经成为支付行业的共识,但用哪种支付方式则是行业一直以来的争议。其中,银联一直以来力推的NFC支付,以及支付宝、微信的二维码支付,分化成为两大不同的阵营,在过去NFC支付受困于标准、推广等难题,市场份额一再被压缩。
据悉,NFC最早因为中国移动和银联各自推出自己主导的移动支付技术方案,导致标准无法统一;2012年双方签署合作协议,就技术标准达成一致意见,随后中国银联建立的13.56MHz移动支付企业标准被确立为移动支付国家标准。
“NFC手机支付系列产品大规模推广的基础条件已经成熟。”2014年5月,中国银联助理总裁胡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态,银联将继续走NFC支付的道路。但实际上,从标准统一的2012年至2015年这几年时间内里,NFC支付的推广一直很缓慢,而支付宝、微信支付则在这个时间内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易观智库数据显示,2015年第3季度,移动支付市场中,支付宝以71.51%的市场占有率占据移动支付市场首位;财付通以15.99%的市场份额位列第二。
需说明的是,这个时间段内,银联处在去除“垄断”帽子、实施市场化运作的变奏期。2014年10月29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决定放开银行卡清算市场,符合条件的内外资企业,均可申请在中国境内设立银行卡清算机构;去年4月22日,《国务院关于实施银行卡清算机构准入管理的决定》正式发布。
在这种背景下,银联总裁时文朝曾对外表示,银联的战略定位变为打造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开放式平台型综合支付服务商,要“更开放、更包容、更市场化”,“银联要做一个开放式的平台,这个平台将对所有支付行业各方开放,包括对当下激烈辩论中持不同立场的各方;银联不但要成为高效、安全的转接清算服务提供者,规则、标准的制定者和推广者,新业务、新产品的创新者和引领者,境内支付产业各方利益的协调者,也要成为中国支付产业国际化的推动者和实践者”。
银联人士此前透露,2014年前后银联内部机构发生了较大调整,对内、对外都出现了明显变化,比如对于外界的质疑,银联也会做一些积极回应,“过去很封闭,现在更加开放了”。
在营销方面,银联曾推出“银联钱包”APP;并且从2014年开始,银联也尝试烧钱“造节”,推出了“银联62儿童日”。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2月25日,中国银联与Visa公司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双方宣布将在支付创新、支付安全及金融普惠等方面展开合作,两大卡组织突然“握手言和”。另外,在Apple Pay之后,中国银联此前与三星电子达成合作的Samsung Pay,也将在中国上线。
虽然移动支付大战的结局未定,但透过银联的频繁动作可见,这家一直被指为“垄断”的卡组织,正在悄然转身,至少在竞争手段上已经更加市场化,并且对外态度也显得更加开放。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