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新闻 发表于 2016-2-26 11:33

广州大三元酒家复建 市民担心一德路骑楼被拆

【有啥说啥-渭南论坛】[摘要]原广州肥皂厂副厂长陈伟权回忆,骑楼原来是石米批荡。

■站在一德路237号后座三楼天台向北眺望,只能望见石室塔尖,石室主体都被一德路237—245号骑楼及其背后的连片房子阻挡视线。
■策划统筹:何姗 ■采写:新快报记者 莫冠婷 何姗 实习生 高松 摄影 何姗
“如果直接打通圣心教堂和长堤大马路,一德路骑楼会被拆吗?”
“为复建大三元新骑楼,拆除一德路百年老骑楼,这是保护文化吗?”
有消息传出,随着大三元酒家复建,广州未来将打造“圣心教堂绿轴”,即打通圣心教堂与长堤大马路之间的视线通廊,控制沿线建筑高度,两侧建筑形态采用新建骑楼形式。届时在大三元酒家的位置透过三层架空视线通廊就可以看到圣心教堂。而遮挡视线通廊的一德路骑楼会否因此被拆?引发市民及文保人士在微博质疑与担忧。
广州民间文保志愿者组织@省城风物查证了一德路237—245号骑楼(即民国时期一德路235—245号)有重要历史价值,并呼吁及早保护骑楼。
在2014年12月公布实施的《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一德路是需要重点保护的一类骑楼街。一德路245号已被列为传统风貌建筑线索。
志愿者查证
视线通廊穿过的5座骑楼有重要历史价值
@省城风物查证,一德路237号原为香港西业工人联合会、民族工业著名品牌宏兴鹧鸪菜。据1927—1928年《一德路征信录地图》、《香港澳门百科大典》、《1947年省港澳商业行名录》等资料,1925年省港大罢工爆发后,香港各个洋务工会陆续撤退回省,于1926年5月成立统一的香港西业工人联合会,会址设在一德路235号。不久,妇女劳动学院在此创办,由陈铁军烈士担任主任教员。1945—1949年,西药老字号宏兴鹧鸪菜迁到此处营业。宏兴鹧鸪菜是儿童去积除虫名药、省港地区家喻户晓的老字号,也是中国历史上民族工业的著名品牌。
据《一德路征信录地图》、《广州文史》等资料,一德路243号是广东肥皂工业始祖源昌枧厂所在地,也是广州肥皂厂前身。源昌枧厂于1920年在靖海路建立,后迁到一德路243号,是广东省内最早的肥皂厂。1988年,广州肥皂制造业的唯一生产厂——广州肥皂厂与外资合办广州宝洁有限公司。
据《一德路征信录地图》、1933年《华侨实业月刊》等资料,一德路245号玉壶春茶庄,除经营各省名茶外,还始创“保安甘和茶”品牌。
在一德路原广州肥皂厂工作超过30年的原广州肥皂厂副厂长陈伟权回忆,今一德路243号由原一德路241、243号合并而来;今241号是原239号;今239号是原237号;今237号是原235号。“我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看到,靠近果菜西街巷口的一德路235号是宏兴鹧鸪菜。”
@省城风物表示:“一德路是广州最早建成的骑楼街之一,是省港大罢工分支机构主要驻地之一。一德路237—245号(即民国时期一德路235—245号)骑楼铭刻着重大历史事件、民族工业发展史和市民集体记忆,反对建视线通廊把一德路骑楼拆掉,建议原址保护骑楼。”
现场
大三元与石室之间被一德路237-245号遮挡
长堤大马路260 号大三元酒家原址与其北面正对的石室遥相呼应。石室以南有一个小广场直通一德路,但一德路到长堤大马路不通,中间隔着一德路237-243号德进小商品综合批发市场及一德路245号广州市一德交易市场。一德路237—245号骑楼及其背后延伸超过100米深的房子向南直通大三元原址。
新快报记者走访发现,站在石室前的劳动路广场前,能看见整座教堂。
但无论站在大三元原址还是一德路237号后座三楼天台向北眺望,只能望见石室塔尖,石室主体都被一德路237—245号骑楼及其背后的连片房子阻挡视线。
原广州肥皂厂副厂长陈伟权回忆,骑楼原来是石米批荡,“文革”后外立面刷成黄色,现在看到的整饰是1996年后的事。
陈伟权及一德路245号租户透露,5座骑楼的产权分属广州肥皂厂、房管部门及私人业主,但私人业主现无法联系。
越秀区常务副区长卞勇曾表示,圣心教堂绿轴还只在设想阶段,真正实施起来拆迁也不是那么容易。
街坊回忆
一德路243号是广东最早的肥皂厂旧址
中国第一瓶海飞丝,由广州肥皂厂制造
■陈伟权(81岁,原广州肥皂厂副厂长)
广州肥皂厂的前身源昌枧厂是广东省内最早的肥皂厂。从1920年代起到1991年,源昌枧厂和广州肥皂厂厂址在一德路。
源昌肥皂厂出名的是双刀牌肥皂;广州肥皂厂生产的电车牌肥皂质量在全国名列前茅。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广州家家户户都用电车牌肥皂。
1987年至1988年初,美国宝洁公司派专员来广州做调查,看中广州肥皂厂是很有历史的企业,生产不少名牌产品,一拍即合。
当时调查专员参观一德路243号后座的化验室,他们认为:“看检测力量的水平就知道产品是不是过硬。”参观后他们十分满意。
合作76天后,我们就出产第一批产品,中国第一瓶海飞丝就是1988年在广州肥皂厂生产。
在大三元望不到石室教堂,最多在大三元的三四楼望到石室塔尖,因为原一德路243号后座生产车间有4层楼高,原239号后座也有烟囱,挡住视线。
1980年代,大三元从4层变5层
站在四五楼可望到石室尖塔,但看不到教堂
■潘广庆(82岁,荔湾区人大常委会退休干部)
大三元是广州第一个有电梯的酒家,“帮衬大三元——有机可乘”的歇后语是这样来的。
1960年大三元重开,当时的广东省省长陈郁也来参观。开业时,大三元是4层高、三开间的骑楼,是砖木结构的木楼,外墙有50厘米厚。
从1970年代开始,大三元从砖木结构改混合结构。1980年代后期,有港资投入,大三元从原来4层变成5层。
我在大三元饮过几次茶。如果站在四五楼,应该可以望到石室尖塔,但看不到整座教堂。
1960-1980年代
在大三元4楼天台有可能望到石室一部分
■潘英(91岁,大三元酒家退休职工)
1960年至1982年,我在大三元当服务员。在大三元室内是看不到石室的;上天台有可能望到一部分,但天台是洗烫工衣、桌布的地方,不许食客上去。
大三元北面的房屋多数是一两层高的平房。广州肥皂厂就在大三元后面,有近百米深,直通一德路。
城市记忆
1861-1888-1919-1920
从石室、大三元到一德路
清末民国年间,广州与上海、北京并称为天主教势力最大的中心城市之一。
原清两广总督行署在1857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夷为平地。1861年,法国租此地兴建石室圣心堂。
1888年,石室竣工。它是我国最大的一座哥特式石构建筑,被誉为“远东的巴黎圣母院”。
1890年代,法国人在劳动路两旁兴建旧式骑楼民居,作为圣心教堂配套建筑。这些骑楼建筑是广州最早引入建成的民居。
1912年5月11日,孙中山到广州圣心堂出席天主教之欢迎会,演说宗教与政治之关系。
大三元:民国广州四大酒家之首,享誉东南亚
1919年(一说1916年)温心田创办“大三元”。大三元原来楼高三层,铺位只有一间。
1919-1920年,陈福畴租受羊城保险置业公司铺位。大三元由原来的“竹筒铺”变为“三合一”的宽敞大店。
1920-1930 年代,大三元、文园、南园、西园酒家被誉为广州“最高食府”。大三元位居四大酒家之首,在东南亚一带享有盛名。
“文革”期间,曾改名今胜昔酒家。
大三元在2000年结业后,其大楼也在2005年被拆除。之后一直闲置,也曾用作停车场。
一德路骑楼:建于1920年,广州较早的骑楼街
广州较早的骑楼建于一德路、石室一带。
1920年,拆城墙,建一德路、靖海路。在新辟的马路两旁,新建骑楼。
2003年,一德路整体进行维修和翻新。
(参考资料:《广州市志》、《越秀区志》等)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广州大三元酒家复建 市民担心一德路骑楼被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