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潮汕人最重要的年俗
【有啥说啥-渭南论坛】[摘要]一个典型的潮汕乡村,保存了众多的潮汕民俗。普宁市军埠镇大长陇村,是一个典型的潮汕乡村,保存了众多的潮汕民俗。而过年返乡拜祖,是众多乡俗中的至大。仔细审视这种乡俗家风的传承,作为离开家乡的游子,慎终追远之外,或许唯有以此怀念这方哺育过我们的故土。
乡土·坐标
大长陇位于粤东县级市普宁,属于军埠镇,偏居军埠镇东南一隅。原属潮阳管辖,1958年方才划入普宁。据说,大长陇是全国人口最多的村之一,村民4万人,单姓陈。
大长陇始祖为陈秋月,元末明初人,为福建莆田第一任县令陈迈公第21世孙。元代至正年间,陈氏携妻杨氏从福建莆田来此拓荒。大长陇深西村的族谱扉页即书“莆田世泽,颍川旧家”四字。“莆田”正是说明祖先来自福建莆田之谓,“颍川”则表明陈姓一族是当年周代陈国的子孙。
或许因为偏居一隅,大长陇保存了众多潮汕民俗。潮汕人对祖先非常敬重,各地均广建祠堂。大长陇单是拜祖的祠堂就达到40余个,香火鼎盛。
家风·故事
除夕日祠堂拜祖
陈硕顺在去年过世。他被儿女叫来的野鸡救护车从广州的医院拖到老厝(厝,潮汕话“房屋”的意思)里,很快就“走”了。以往一过年,陈硕顺四个儿子都会拖儿带女返乡拜祖。现在,过年的家中一下变得寂静。
老厝逐渐老了,人烟凋敝,陈硕顺的老妻赵英红自个儿住在里头。耍了番嘴皮子,把大房陈广昌一家唤回来拜祖。在外做生意的陈广昌不愿让老母一人在家过年,因此也就带着老婆、儿子和女儿来了。
这是除夕日。中午时分,阳光爬上了青苔斑驳的墙。各家各户开始洗澡了。这是除夕的习俗,过年必须洗澡,换新装。这天,洗澡繁忙的时候,村里的自来水管几乎出不来水。没法子,只能用大白铁壶烧水,装满一桶,陈广昌还没嫁出的女儿在狭窄的洗浴间喊冷。
新装是一场较量,这里的村子出外打工做生意,十居八九,谁穿得时髦、鲜艳、鞋子锃亮、脸色好,谁就显得比谁混得要好。洗完澡了,长辈要给小辈发压岁钱,潮汕话称为“压脖子”。
往年,陈硕顺会给各个孙辈发红包,今年,他成了挂在大厅里的一张遗照。今年“压脖子”,家里冷冷清清的,陈广昌在外打工的儿子和女儿合计着给赵英红包了两个红包,凑起来一共900块钱,以表孝心。
“压脖子”后,各家就安排着各种拜祖用品。陈广昌家有腌的咸猪肉、卤鹅、炸腐竹、干章鱼、肉饼,全都拢在两个篾竹编的篮子里,电饭锅也搁在上头。篮子颇有些年月了,外表的漆发着暗淡的油光,却没有剥落。
56岁的陈广昌一年都没挑过重了。一根扁担挑两个篮子扛在肩头,往祠堂那边走,他一路喘着大气。儿子今年27岁了,完全帮不上手,篮子挑在肩头走没几步路就东倒西歪。这让陈广昌感到忧虑———“老了谁来拜祖?”
祠堂距家三四百米,同个宗族都在这里拜祖,其实就是一个平常人家的厝———一个大厅,两个前房,两个“厝手房”,中间一个大天井,潮汕建筑风格谓之“下山虎”。拜祖时间是另一场较量,不能太早,不能太晚。太早尴尬,太晚会让人认为不虔诚。这时候是下午1点半,时间刚刚好,大厅上面摆满了红色的拜桌,拜桌上各种祭拜用品陈列。最前方的拜桌码着大堆的冥纸,挨着香炉位。
每个人都要上香。陈广昌毕恭毕敬地拿了五枝香,凑近燃着的煤油火,点了香拜祖先。每个跪下膝头的人口中都念念有词,大多愿望都是日子平安顺利、儿孙听话、发财走运。
下午,看着时间差不多了,就燃了999响大炮仗捻子,震耳的炮仗响了两分钟,小孩都用手捂着耳朵。炮仗放完,就要烧冥纸了。
每家都有冥纸用于拜祖。黄色的冥纸中间是一块锡箔,扎成一捆,立于地约莫有1米高。下午3点,大伙把冥纸解开,将冥纸堆成一个齐人高的塔。在点燃冥纸后,整个纸塔发着橙黄色的火苗,靠近时感到满脸滚烫。此时,各家就开始收拾拜桌的东西了,有手忙脚乱的,有动作麻利的,收完拜祖用品统统还是装入篮子里,挑着担回家。
今年冷清的团圆饭
陈广昌和老婆将篮子挑回家后,就开始准备当晚的团圆饭了。团圆饭时间很早,在下午4点。往年,四房儿子至少三房回来过年,今年只有一房,因此团圆饭也显得简单。饭桌上是牛肉丸汤、炒芥蓝、炸鸡翅膀、鹅肉、草鱼冻、猪手肉冻、裹肉卷,陈广昌儿子跑去附近的杂货铺买了饮料,结果买来的椰子汁却是山寨产品,一瓶还卖3.5元,只能跑回去换。
今年一家聚在一起,只有五人,算是近些年来最冷清的一次。
除夕的晚上睡梦中总有炮仗声。各家拜天地、拜祖先的时间不同,但是都要燃炮仗。燃完炮仗后,要吃一碗甜汤,潮汕话称之为“丸”。隔日初一,早上也要吃一碗甜汤,方能吃荤,否则就是不守规矩。
初一早起还要拜祖先,一般六七点就要到上祠堂,将昨日重演一番。中午吃完饭,下午只要听到锣鼓响,就能知道英歌队要来了。
英歌舞是潮汕地区特有的风俗之一。英歌舞人员都选自乡里青壮,这也是男性一展雄姿的机会,未婚女子通常从中挑选自己的如意郎君。英歌舞进行时,每人手执两个英歌槌,行进时整齐地上下左右相击打。每个人都涂脸扮成梁山好汉的行头,有李逵、杨志、鲁智深,等等。小孩子都不认识这些人物,只觉得好玩,尤其见到手执长蛇的人物时迁、男扮女装的孙二娘,都会指着向父母嚷嚷。
今年,新年的英歌旌旗标语,除了惯常的祝福话外,还多了两面旌旗分别写着“中国梦”和“和谐社会”。英歌舞的收入,是有钱人家请进自己的厝里,游行一番就要包一个三四千元的红包。陈硕顺去年在的时候,儿子曾出钱将英歌队请进自己的家里,围绕前厅转了一圈。今年,老厝特别的寂静。
寂静了就多言语。陈广昌听说,今年英歌舞的领班也感叹今年的收入不如往年,英歌队得到的红包仅仅够人员吃喝而已,“再这样,明年就不办了”。
乡情·手记
家风传承哺育故土
我的家乡大长陇虽然不在山里,却非常僻远。以前公路未开的时候,要兜兜转转才到。这里跟所有中国的农村一样,外出经商或务工的人居多,已经逐渐空心化。
但是,每逢过年,外出的人总要回来,因为拜祖先在乡民的观念里非常重要。上祠堂拜祖先,既是对过去一年的总结,也能向祖先许下新的愿望。拜祖先也是各家各户“比拼”经济实力的时候,比新装、比派头、比开来的是大奔还是面包车。
出去的人太多,留在家里的人被看做是没有出息。乡里已经很少人耕田了。我家的耕田靠近山脚,土质差,在我出生之前就已荒废。外出的人太多,这些人或多或少已经融入城市了,以至于认为自己就是城市人。乡村的各种民俗已在逐渐没落之中。
年轻一代尤其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传统观念已经淡化。我自己就是一例,以往总是觉得这种拜祖仪式胜过实际,也就熟络一下感情。我曾经疑惑,百年之后,除夕到各个祠堂上香拜祖是否仍会继续绵延。此番回乡,抱着写一篇报道的想法观察这种乡俗家风的传承,我却突然感到一股悲伤,还有一份眷念。我的爷爷也在去年过世。今年回乡过年,家里特别寂静。每个人都在怀念过去,但是过去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我们能做的或许就是继续传承这种乡俗,这倒不是迷信,而是实实在在地以这种方式去怀念这方哺育过我们的故土。
乡问·传承
故乡传承得最好的家风是什么?
潮汕的民俗活动非常多,这一点我的故乡普宁大长陇乡就非常典型。过年的时候,去城市打拼的人都得回来拜祖,不然会让人闲言闲语。对祖先的敬重延伸至对长辈的孝敬,是故乡传承得最好的家风。
哪些名门望族的家风传承最有代表性?
乡中名门望族基本没有,都是些普通人家。要说派头大的,就数在外经商成功的有钱人。这些有钱人往往在拜祖时代表族中所有人家买999响的炮仗,还会花钱请英歌队到自己的厝里巡一遍。
在你家,最被看重的家风是什么?
最被看重的家风是对祖先的敬重。在整个大长陇乡,祠堂遍地。除夕不只祭拜自己近代祖先的祠堂,晚上还要到乡里各个祠堂给远祖上香。
统筹:陈实 胡群芳
(南方都市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