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行业迎来风口,白酒最先复苏?
在“2015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京东集团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刘强东曾说:(未来五年)风口可能不是在互联网而是在传统行业。尤其提到食品行业,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到了令人无法容忍的地步,这个行业未来五年能够涌现出一批令消费者放心的食品品牌。身在互联网,却不看好互联网,刘强东说出这句有点“冒天下之大不韪”的话,的确耐人寻味。与此同时,也让笔者联想到,最近的联想“饮酒”焦点,联想集团继续拓展自己的“饮酒”版图,战略投资酒便利,从上游生产,到下游流通,打通产业链。另外,近日又看到报道,原高坐联想集团第二把交椅的“联想大咖”刘军已正式入股肆拾玖坊并出任董事长职务,而肆拾玖坊不过是一家在酒类行业刚刚创业不久的“互联网+”公司。
互联网大佬的一语惊人,互联网巨擘的出其不意,让我们是否能够推测和演绎出这样的结果?这就是,未来五年,酒水行业是下一个大风口,而其中最大分量的白酒,将会是第一复苏地。
笔者认为,看一个行业能不能成为风口,要满足一下三个条件,首先,看它在历史上是否曾经崛起过,有过这样的历史,说明其自身有成为风口的基因;另一方面,看它是不是符合现阶段大的潮流趋势,乘风才能破浪;第三看行业内从业企业和人员的态度和作为,积极发挥主观能动力。
白酒,曾经荣耀
中国白酒行业,曾在历史上创立了无数次辉煌。2012年之前,白酒行业的黄金十年就是一次完美典范。
从2001年中国白酒总体营收499.41亿元,到2012年中国白酒总体营收达3745亿元;与此同时,产能规模达到1153.16万千升;规模以上企业吨酒也达到3.6万元以上。
在整个行业的带动下,区域层面和企业层面也得到极大的发展。基于区域层面,2012年,白酒金三角四川产区实现营收1730亿元,贵州产区实现营收530亿元,黄淮名酒带实现营收1000亿元左右。基于企业层面,2012年茅台销售额实现352亿元,五粮液主营业务收入270亿元。
通过数据可以看出,白酒行业在十年内登峰造极,创下辉煌成就。而时至今日,这种行业大势早已不复存在,甚至行业内部也是一片叹息之声,这其中的原因,一方面在于 “黄金十年”后的由于心理落差而产生的“忧郁症”,另一方面也类似“井底之蛙”的视界,没有看到其他行业的“难念经”,从而无病呻吟。其实,我们应该看到白酒行业的乐观一面,那就是白酒行业所拥有的优良基因。
白酒行业相比于其他传统行业而言,拥有广阔的品牌溢价空间,比如黄金十年间,茅台酒能够卖到一瓶2000元以上。而这种品牌溢价的能力,除了市场炒作之外,其深厚的文化负载能力是主要原因。由于酒本身是物质和精神的结合体,白酒的悠久历史和文化背书让白酒为消费者提供物质层面的价值的同时,也提供精神层面的服务,而后者比前者对于白酒而言更具价值,这也是为什么白酒能够极大提升自己品牌溢价能力的原因。
除了品牌溢价能力之外,白酒的所属的品类特征,也同样让白酒能够在传统行业脱颖而出。白酒是大食品行业的一个分支,属于快消品类别,这种快消品和耐用品品类的差异,对于行业的影响是巨大的。
快消品相对于耐用品而言,基于消费层面,最明显的一点在于消费频率的不同,“民以食为天”是亘古不变的话题。刚需是价值点所在,这种差异性随之而来的效果是,企业链条的转动增速,市场需求力相比于耐用品而言较大。对于耐用品而言,消费者需求产生的过程较长,在需求产生过程中,消费者一般要对商品的性能、价格、品牌等方面,经过一定时间的对比考虑过程。而快消品的消费,这种过程要偏平很多。
而同样是隶属于酒水行业,白酒产业的之所以能够完成黄金十年的辉煌,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土生土长”带来的消费认可。从现在来看,在整个酿酒行业主营业务收入中,白酒行业占到63.7%,这对于其他任何酒种都是望尘莫及的。
白酒,趁势而为
有句古话叫“水涨船高”,白酒行业能否迎来新辉煌,还需要看其是否符合大环境、大生态、大趋势的演变潮流。
1987年,一封内容为“越过长城,走向世界”的邮件发出,揭开了中国人使用互联网的序幕。从此,互联网在中国掀起了强劲浪潮,围绕着互联网“连接”的功用,完成并完善了人与人、人与物、人与信息的全面对接,而这三种对接的范本,就是腾讯、阿里巴巴和百度的超速发展。
互联网的人口红利是这些年来互联网“疯狂生长”的基础,但这一优势却正在消失。中国的互联网普及率为48.8%,相比于美国的51%而言,已然相当接近,而美国的互联网普及率已经多年保持平稳态势。这也意味着,国内互联网普及率在接下来的时间中将不会大幅提升。同时,我们也能够看到,PC的出货率正在下滑,智能手机出货增长也首次降到10%以下。这一切迹象表明,互联网行业将要面临发展瓶颈。 沙发!沙发! 不错 支持下 学习了,谢谢分享、、、 过来看看的 帮你顶下哈!!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