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史专家:曾有盗墓贼改邪归正成了考古工作者
西部一处国家级汉墓保护遗址,随处可见这类盗坑倪方六摄
盗墓成了眼下的热门话题,根据小说《鬼吹灯》改编的电影《寻龙诀》创下了年度票房纪录,另外,在现实中,清东陵瑾妃园寝被盗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盗墓史专家”倪方六介绍,电影《寻龙诀》大名鼎鼎的“摸金校尉”,在历史上确有此称谓,这个“官衔”是曹操所赐,在盗墓者眼中,曹操是这个诡秘行业的“祖师爷”。千百年来盗墓现象从未绝迹,倪方六从此次清东陵被盗说起,“近百年来,清东陵被盗多次,盗墓贼的设备和技术可以说是与时俱进。盗墓在北京一带的流行隐语叫‘炸坟’,说明他们早就不用传统的铲子了,使用地下定向爆破、遥控爆破、膨胀爆破等多种先进军工手段。而且现代盗墓还出现了团伙化、集团化、产购销一条龙的趋势,破坏性更大。”这位曾出版了《盗墓史记》、《中国人盗墓史》、《民国盗墓史》等专著的“另类学者”,对中国盗墓史的古今渊源、流派传承、工具技术如数家珍,令人眼界大开。
多年来,倪方六是为了研究中国盗墓史,搜寻古籍笔记,走遍全国考察古墓,寻访盗墓者后人,和盗墓贼网上“套磁”……他的故事是研究盗墓史背后的另一类传奇。
盗墓史专家倪方六
1
民国时期疯狂盗墓前所未有
听倪方六聊天是一件很有趣的事,飞快的语速,精彩的故事,既有旁征博引的史料,又有惊心动魄的悬念,几个钟头可以滔滔不绝,听者很容易被“侃晕”。
他自称学者身份属于“编外”,实际上多年从事的职业是记者,如今也是供职于媒体。所以,他的研究除了案头工作,还有更多的采访、调查和现场勘探。因为深入调查一些古墓,倪方六认识了不少“道上的朋友”(盗墓贼),从这些人的口中,他了解到很多不为人知的盗墓黑话、秘术和内幕。
“最近和一个山西的盗墓贼在网上聊天,我问他,冬天你们是不是就歇了?他说冬天上冻的时候他们正好干活,因为土冻住了,打洞不容易塌方,而且天冷人少,不容易被发现。”有河南的盗墓贼甚至请他帮忙鉴定“宝物”,他当然拒绝了,“这事绝对不能参与。”
说起为何会对盗墓史感兴趣,倪方六表示这属于“童年烙印”。“我是在苏北农村长大的,那是上世纪60年代,全国都在农业学大寨,平整农田土地。村里人在耕田的时候经常挖出棺材,到处都能看见棺材板。村里甚至还有木匠用棺材板做家具涂上红漆卖给人做嫁妆。我当时觉得很恐怖,没想到后来竟引发了对古墓的兴趣。后来翻看古籍资料,发现中国的盗墓历史真是源远流长,正史和野史,还有笔记小说,对盗墓的片段性记录很多,我就动了系统整理研究的念头。”
说起民间关于盗墓的各种黑话隐语,倪方六简直就是一个“大全”。盗墓小说中最常见的一个词“倒斗”,意为“翻棺材”,也是盗墓的别称,据倪方六考证,这只是北京和东北一带流行的黑话,南方并没有这样的说法。河南、苏北等红薯产区的盗墓贼,习惯把盗墓说成“挖红薯”、“刨山芋”。苏北等地区把到田里做农活叫“下湖”,这些地区的盗墓贼预约行动也喜欢说“下湖”,如果结束盗墓,则叫“收工”。南方盗墓贼还习惯把盗墓叫做“翻肉粽子”,“粽子”指的是尸体,因为入殓时要包裹捆扎,形同粽子。此外,还有“翻咸鱼”、“起灵”、“挖冢子”、“挖蘑菇”、“翻膛”、“扫仓”等很多叫法。
而“炸坟”的说法在北京一带流行是从军阀盗墓开始的。民国时,军阀盗墓时率先使用了爆破手段,一炸一个大坑,棺材、随葬品瞬间就暴露出来。另外“挖战壕”、“演习”一类的军事名词,也是军阀盗墓贼挂在嘴边的黑话,孙殿英盗掘清东陵时,便称是“演习”。
倪方六写过两部《民国盗墓史》,分为“秘术卷”和“内幕卷”,内容极为丰富。为何单说民国,他感慨:“民国盗墓是整个中国盗墓史的一个缩影,乱象之下的疯狂前所未有。盗墓者中既有专业的盗墓贼,又有军阀、探险家、传教士、农民工等‘客串’的。专业盗墓行为诡异,神通广大,奇招巧技迭出;非专业盗墓盲目跟风,滥挖乱刨,手段五花八门。”
仅洛阳一带,民国年间约有5万座古墓被盗,盗走的文物达50多万件。这一时期,中国流失海外的文物达1000多万件,其中绝大部分都是盗墓出土,这些珍贵文物现在很难追讨回来。说到此处,倪方六痛心疾首。
据倪方六调查,当时盗墓圈内的产业链已经形成。盗出来的赃物会安排懂行的人负责售卖,这类专门负责销赃的,称为‘跑街’;跑街将赃物开价,叫‘盘子’;要幌价,叫‘提盘子’;对方往下压价,则叫‘削盘子’。民国时期北平一带的盗墓贼称盗墓得来的东西为“出土货”,有些古玩行一听来人这么说,便心领神会,知道这是从墓里出来的。
洛阳铲带出的土方,盗墓者据此辨地下情况倪方六摄
2
曹操曾是最专业的盗墓狂人
最近大火的电影《寻龙诀》让很多人知道了大名鼎鼎的“摸金校尉”,据称在历史上这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官职,后来成为盗墓贼的别称,这个说法有史实依据吗?
对于这件事,倪方六几年前就做了考证。“‘摸金校尉’这个名词确实在史料中可以找到,《三国志》注引《魏氏春秋》中有如下记载:‘操率将吏士,亲临发掘,破棺裸尸,至今圣朝流涕,士民伤怀。又署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曹操为筹集军饷,选择了一条获取财富的捷径——盗墓,在军中成立了‘盗墓办公室’,还任命了‘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专管盗墓挖宝。”
因此,倪方六在书中把曹操称为中国盗墓史上“最专业的盗墓狂人”。“曹操盗墓当年对外是保密的,外人怎么知道这事的?原来是另一三国牛人袁绍在攻伐曹操前,安排‘建安七子’之一、大才子陈琳起草了一份《为袁绍檄豫州文》,把曹操这事抖了出来。”所以, 檄文中所谓的“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是中国盗墓史上有记载的最早对盗墓贼的称呼。
从一些盗墓贼的口中,倪方六还了解到一个有趣的事,因为曹操的“专业水平”高,他居然被奉为盗墓行业的“祖师爷”,也就是行业神,受到顶礼膜拜。曹操盗墓对后世影响极大,拥有好多“铁杆粉丝”,南朝宋皇帝刘子业就是其中一位,他在小朝廷中也设了“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二职;伪齐皇帝刘豫也曾仿效曹操,在朝中置“淘沙官”专事盗墓。
而盗墓贼崇拜的另一位祖师爷更为出人意料,竟是秦始皇嬴政,他获此殊荣是因为他的反盗墓手段太强大。“秦陵反盗墓手段很多,包括‘伏弩射杀’、‘活口坑杀’、‘墓毒毒杀’、‘积沙埋杀’等八大招。如此多的手段,确实令盗墓贼望而却步,继而生畏。于是,盗墓贼把秦始皇当神灵供奉起来,给他烧香,是希望他能行好事,睁一眼闭一眼,不要让自己在危险的盗墓活动中,碰到这样机关重重的坟墓,免遭杀身之祸。”
盗墓小说和电影里,还有个著名的道具“黑驴蹄子”,称此蹄颇有神性,还能制服僵尸。倪方六在调查中却并没有发现有盗墓贼带黑驴蹄子的事。“但是,此说并非无稽之谈,应该和民俗有关,传说八仙之一的张果老骑着一头黑毛驴,此驴是一头神驴,行为怪异,喜欢倒着走而不会迷路。想一想,这样的毛驴如果走进墓里是什么样子——头朝外吧,绝不会在墓穴里出不来,这不正是盗墓贼希望的吗?”
除了“摸金校尉”,其实民间对盗墓贼的说法很多,倪方六搜集了十多种“隐称”,民国时北京一带称其为“土耗子”,湖南一带则称“土夫子”。
“土夫子”在盗墓贼中非常出名,逐渐形成了“长沙帮”,长沙一带的盗墓之风因此盛行,与河南洛阳一样,成为民国时期盗墓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倪方六把长沙帮归于“技术控”,“‘土夫子’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凭风水寻穴的望气之功,有比狗鼻还灵敏的闻土嗅觉,有比特工更巧妙的打探本事,有快速辨定墓位、年代、宝物多寡的本事。因此,有人用中医上的诊疗手段‘望、闻、问、切’来形象地比喻‘土夫子’的盗墓功夫。晚清重臣曾国藩的墓即是被一廖姓‘土夫子’盗掉的,盗洞刚刚好打在棺材的前头,非常精确。”
据倪方六考证,民国时代的盗墓贼可以分为辽沈帮、热河帮、昌平帮、洹洛帮、雁北帮、关中帮、长沙帮等十大圈子,又分为南、北两大派系。两大派基本上以长江为分界线,北派以“力”见长,如盗洞打在何处,挖成何形都有讲究,十分诡异;南派以“技”见长,经验时代传承,手段超强。
打制好的洛阳铲倪方六摄
3
一些盗墓贼改邪归正成了考古专家
这些年,身为记者的倪方六养成了一个习惯,到外地出差采访的时候“公私兼顾”,完成工作之余顺带着考察附近的古墓,现场勘探盗墓的情况。“就这样走遍了大半个中国,看了无数个古墓,全国只有新疆、西藏、宁夏三个省没去考察过。”
说起在四川乐山的一段野外考察经历,倪方六至今还心有余悸。那是一个下雨天,他一个人背着包和相机去考察乐山一带著名的“崖墓”,就是修在悬崖上的古墓,古人在山上挖出的一个个洞穴,作为天然的棺材安葬死者。这些崖墓全被盗墓者光临过,原本独立的洞穴都被他们挖出的盗洞打通了,形成大洞里面有小洞,洞连洞的情形。
“当时我也不知道怎么有那么大胆子,居然拿着手电就爬进洞里,盗洞很黑很窄,只能匍匐前进。我往前爬了100多米,越爬越心惊,因为里面洞连着洞,像迷宫一样,我觉得自己快迷路了,不敢再爬,慢慢退了出来。后来当地人告诉我,我实在是万幸,因为崖墓风化很严重,随时有可能塌方,尤其是下雨的时候,我要是一个人被埋在里面,都没人知道。”
在另一次考察中,倪方六意外遇到了“道上的人”。当时他在一家饭店吃饭,老板拿出一些简牍给他看,他一看就知道是真的,老板称这是附近的汉代古墓群里出土的,表示第二天可以带他去看。
考察古墓群的时候,倪方六发现这老板非常内行,哪里有盗洞都一清二楚,回来的路上,他发现了一个新的盗洞,里面似乎还有闪闪发光的东西。老板找来一把铁锹熟练地挖起来,居然挖出一个汉代的棺材,原来那闪闪发光的是碎掉的瓷片。棺材里有一个骷髅头,倪方六把骷髅头正捧在手里仔细观察,老板在旁边脱口而出:“是个女的。”这一句话就露了底,“他肯定是干这一行的,一般人很难分清人骨的性别,可是对盗墓贼来说,这是基本常识。”
果然,那老板后来向倪方六承认他是做“刨古”这一行的,他手下有好几个兄弟,刨出的东西如果值钱,就送来北京出手,他们与潘家园那边的老板有固定关系。
倪方六当时很想把这个骷髅头带回家仔细研究,但考虑到家人的感受,最终还是放弃了。不过,在考察“秦宫大墓”的时候,他还是忍不住把一片棺材板带回家,如今就放在家中阳台上。“一直没敢和夫人说,怕她心里不舒服,我只是对当时制作棺材的木料比较感兴趣,想研究一下。”
后来,倪方六接触了更多的盗墓贼和他们的后人,发现他们的“手艺”是世代传承的,有些盗墓贼“改邪归正”之后,这手艺还能服务社会。
“例如以‘土夫子’为代表的长沙盗墓贼是相当能干的,考古界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不少考古发掘经验。在发掘长沙马王堆汉墓时,当时墓内四个放置随葬物的箱子太深,伸手够不到,人又不能下去,民国时做过‘土夫子’的探工便腰系绳带,上面用人拉住,侧着头将手伸进去,把里面的随葬品一件一件完好地取了出来。在抬那具著名的名为辛追的汉代女尸时,探工们更显示了‘土夫子’的智慧,如果用传统的方法,几个人拉手拽脚用力往外拖,极容易弄坏古尸,依照探工们的建议,最终是用五夹板斜插进去,将内棺侧起,把女尸小心移了出来。”
20世纪50年代初期,新中国大批工业基础项目在中西部地区上马,考古工作量很大,但专业人手奇缺,好多民国时的盗墓贼就是这个时期陆续进入全国各地的文博系统,变身“考古工作者”,他们的技术和工具为考古提供了不少帮助。
洛阳的盗墓行业一度非常兴盛,如今不少盗墓者的后人有了新的职业——出去当专业探工。在国内,“洛阳探工”很出名,受到业务单位的欢迎,一年到头忙不完。2008年北京奥运会场馆建设前的地下勘探,便是由来自马坡村的洛阳探工完成的。
4
影视大热或引发新灾难
从古至今,关于盗墓贼留下了各种传说,他们使用的工具也被传得神乎其神,对于这些工具,倪方六多次到发源地进行了考察,揭开了它们神秘的面纱。
“清末,在洛阳一带有‘南蛮盗宝’的传说。南蛮子盗墓很神,在洛阳邙山上盗墓时,使用一种秘器‘分土剑’,将之用力插入土层后,如果下面有宝物的话,宝物会自动现形。”从用法来看,倪方六怀疑南蛮子手里这个神奇的“分土剑”就是钎,盗墓使用的钎,比较长,方便深入更深的土层,也叫“探杆”。其实钎本身并不神奇,盗墓贼依靠它寻找宝物要“凭手感”。
民国时,河南安阳一带的盗墓贼擅长使用“探杆”找墓寻宝,中国迄今发现的最大青铜器——后母戊方鼎,便是1939年3月由一名叫吴希增的人使用探杆发现的。当时探杆钻到地下十多米深时,手震了一下,感觉碰到了硬物,将探杆用力提上来一看,发现坚硬的铁探头都弯了。吴希增马上意识到可能碰到青铜器一类的宝物了,但他当时当然不可能知道自己探到的竟会是迄今最大的青铜器,而且是国宝。
更神奇的是,一些道行深的盗墓贼甚至可以将拔上来的钎放在鼻子下面闻闻,只吸一下,通过带上来的土气味道不同,就能判断出地下有什么宝物,甚至可以判断古墓的年代。“这些人在圈内称‘闻家’,土壤被金器、银器、铜品、铁品腐蚀后,气味各不相同;而且,每个时代所用葬具材料质地,防腐、防水作用不同,周边土壤受影响后形成的气味都有变化。”
盗墓贼发明的最著名的工具还要数“洛阳铲”,它是民国年间洛阳邙山上盗墓贼手中的第一利器,至今还在考古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洛阳铲’神奇之处到底在哪里?一句话,能轻松地把地下土样完整地取出来!土样上来后,盗墓贼根据自己的经验,现场作一个简单分析,就可知道下面是否有古墓、是什么年代的古墓、古墓里有什么样的随葬品、棺材是朝什么方向放置的等方方面面的信息,比用现代勘探仪器分析测量还准确。这种现场分析,圈内行话叫‘看土’。学会看土,也就是分辨土壤情况,是盗墓贼必须掌握的基本功之一。”
为了搞清“洛阳铲”的渊源,倪方六去了一趟它的发源地,洛阳附近的马坡村。传说“洛阳铲”就是这里的村民李鸭子在1923年前后发明的。他费尽周折找到了李鸭子的孙女,还看到了李鸭子的墓碑,得知他真名为李亚子。最讽刺的是,在李亚子自己的墓地上,也赫然留下了“洛阳铲”的盗墓探孔。
倪方六在邙山上作调查时,看到许多地块上有密密麻麻的探孔,起初还认为是考古工作者在这里搞勘探,后来一了解,这是盗墓贼探墓所为。利用“洛阳铲”,盗墓贼一天可以打出100多个探孔,最快5分钟就能打出一个。
从现代盗墓贼的口中,倪方六了解到他们的盗墓工具如今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除了膨胀炸药,他们还使用金属探测仪,甚至在手机上直接下载一个金属探测软件,比探杆更方便。探到古墓的位置,他们直接用微信定位,呼唤同伙集结。”
日前的清东陵瑾妃园寝被盗案件其实只是现代盗墓案件的冰山一角,倪方六在调查中发现,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大陆沉寂了30年的盗墓活动,又开始出现,并趋于活跃,这是因为海外走私文物日渐猖獗,有了市场便有了犯罪。“据估算,在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的20年间,中国大陆至少有30-40万座大大小小的古墓被盗,以每座墓出土10件文物来算,被盗出的文物便多达三四百万件,实际数量远大于此估计。”
如今,随着盗墓电影和盗墓小说的大热,一些狂热的粉丝出于猎奇,也加入到盗墓贼的行列。由于借助了现代盗墓工具,破坏性也越来越大。“如果得手,盗墓者不会像古人那样,把不需要的陪葬器仍留置墓中,而是把墓冢毁得面目全非,一点不剩”。
这也是倪方六最为忧虑的事情。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