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冷村庄的居民是怎么活下来的
从上周开始,朋友圈就有“寒潮预警”的文章在冒泡。到了这周,寒潮将疯狂席卷大半个中国的事已板上钉钉。于是这几天,中国大地从北到南,几乎人人都在为防寒潮做准备,甚至有人把这次寒潮称为“BOSS级”。然而,有人对此次冷空气不屑一顾。这两天,漠河的最低温度都在零下40多度,在大部分中国人眼里,这已经是冷到极致的地方了。但实际上,有个叫奥伊米亚康(Oymyakon)的村庄要比漠河冷得多。那奥伊米亚康究竟在哪里呢?
奥伊米亚康被称为北半球的“寒极”,其位于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山地中的一个盆地中。英国《每日邮报》曾报道,俄罗斯村庄奥伊米亚康是世界上最寒冷的永久定居点,最低温度超过-71℃。原来这里居住着近500位居民,大多是蒙古族。而且,他们认为“这里没有大风,很少下雪,很适合生活”。
▲奥伊米亚康的最低温度纪念碑。
▲1月20日,浙江杭州的中小学校因寒潮停课。而在奥伊米亚康,要在日间气温达到-56℃以下,气象台才会发布停课信息。
▲生活在奥伊米亚康的居民若要外出,除了眼睛之外,其他地方都要做好保暖措施。
那么,他们是如何在这样一个冷到被认为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生活下来的呢?难道他们的皮下脂肪特别厚?还是他们表层皮肤上的体毛特别多?
通往村子的唯一一条道路叫做白骨之路,是斯大林时期所建设的。当时,政府强征劳工进行道路建设与地下资源开采冻死了很多人,这条路也因此而得名。道路的另一头是人们居住的地方,到处都是白色。
▲冬天的日照时间只有3小时
▲这里采用煤炭供电,一旦停电整个村子会陷入死寂一般。
让人惊讶的是,他们在家里都穿得很少,一件薄毛衣即可。在这里,屋内的平均温度可达20℃,但这也意味着室内外温差可达60℃。不过,对村子里的人来说,室外-40℃的气温还是很温暖的天气,尽管这温度能让人的身体变僵硬,带着手套手也会冻得生疼。
▲他们使用的是俄罗斯特有的供暖设备pechka。
▲这里的人们在-69℃~70℃的时候才会觉得冷。
冬季平均气温-40℃!该怎么活?
关于这次BOSS级的寒潮,人们议论最多的还是生活用品的供给,特别是供水供电。在气温达到-5℃以下时,自来水管是有可能会结冰的。奥伊米亚康冬天的平均气温在-40℃,早已到达了水管结冰的程度,但每户家庭设置在玄关的火炉(让温水在各屋循环的一种装置)却能保证遍布全家的管道都正常运作。
▲由于奥伊米亚康天然的冻土条件,这里的房子都必须建在埋在冻土里的木桩上。为了保暖,每户人家的窗户都有四五层厚,门缝会缠上棉花。
难道家里有个超级暖气机就能保证一切了吗?奥伊米亚康的家庭用水从来都不是来自水管的。管道结不结冰,并不影响水源供应。每个月,装了两大桶水的水车会到每户人家分发生活用水,每次的供水量足够一户6人的家庭使用两周。
那水车的水来自哪里呢?这就不得不提到奥伊米亚康这个名字。奥伊米亚康,意为“不冻的水”。村子附近有一处温泉眼,哪怕最低气温达到-70℃,依然不会结冰。这从冻土中冒出的温泉可谓是奥伊米亚康的生命之水,不仅提供了人们生活的水源,也保证人们有充足的木材可以在冬天用来生火取暖。
▲人们觉得水车拉来的生命之水比自来水更美味。供水车的司机每次送水来的时候,会越过供软管进入的小窗口(软管进口像猫可以进出的四角洞口)与取水的人家闲聊。
为了节省用水,这里还保持着原始的省水洗衣法,用搓衣板洗衣服。有时,他们也会不穿外套就直接从屋里到屋外晒衣服(在这里,要提醒读者,奥伊米亚康的室内外温差可是有60℃)。而整个干衣过程也是神奇的。只要几分钟,衣服带有的水分就会结冰,再轻轻抖一下衣服,冰渣掉落到地上,整个干衣服过程就完成了。
这么冷的天,吃什么呢?
这几天,人们除了要确保家里的水电能正常使用外,储备食物也是一个重大任务。为保证蔬菜的供应,农户和超市都忙得不可开交。而在绿色植物几乎无法存活的奥伊米亚康,人们靠养牛养马自给自足。餐桌上见不着绿色蔬菜,最基本的食物是米饭和孩子们喜欢的牛肉饼。
虽然每户人家都有冰箱,但室外的温度已然为他们提供了天然的冷冻库,果酱、肉制品等根本不需要放在冰箱里。这里的鱼也都是在冰冻状态下直接上桌,拿刀一片片切下来,蘸盐食用。人们觉得,冻住的食品在没有经过解冻、烹煮的情况下直接食用更新鲜。
▲冬天,孩子们最开心的事情是打雪仗和在温暖的屋内吃冰淇淋。
▲在俄罗斯的另一头,还有一个工作条件十分艰苦的金矿——Kupol。食物供应需要提前两年开始运输,而运输通道则是一条220英里的冰路。鉴于那儿的气候恶劣,这条冰路只有每年的1月至4月开通。
▲为了保证Kupol矿工们的日常工作,这儿还有一个实验温室,大约种植了有5斤的蔬果,以备不时之需。
(iWeekly周末画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