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掉梦想的狐狸 发表于 2016-1-21 14:31

江门辛苦赶骡人每天挣400元

【有啥说啥-渭南论坛】[摘要]4头骡子平均每天运2.3吨货物上山,总收入1600多元。

骡帮穿行在山林中,显现出不可替代的运输能力。

骡背长期负重磨损严重。
要点:吴师傅介绍,4头骡子平均每天能运载2.3吨的货物上山,每天总收入是1600多元,每个赶骡人每天收入400多元。若是采用人力,运载同样重量的货物要花费6000多元,是骡帮工钱的4倍。
文、图/广州日报记者严建广、黄文生
有一支骡帮,千里迢迢从四川广安赶到了江门。他们不是来表演节目,而是来支援江门建设。
昨天,位于大西坑山脚下的江门大道施工现场热火朝天,现代机械设备加速推进工程。然而,就在大西坑婆髮山顶的工地上,现代机械设备却施展不出动力,而人力搬运成本高、时间长。原始劳动力骡帮及时来助阵,骡子将沙石搬运到1600米远的山峰上,弥补机械、人力的不足。
骡子成主要运输工具
昨天上午,记者在知青农场旧址的广场上,看见4匹从山上返回的骡子。也许是下山的缘故,一匹匹骡子显得精神抖擞,里面唯一的公骡还不忘捉弄一下主人:稍不注意,就给主人来一腿,好在它的腿被绳子绑住,没那么利索,主人又防着它,没能得逞。
江门大西坑公园因群山环绕、森林密布而被当地人誉为“城市的绿肺”。由于周边地区山火频发,去年10月公园的山坡进行改造时,需要在半山腰和山顶分别修建消防用的蓄水池。
如何把工程用的沙、石、水泥,从知青场运到海拔100多米高、1600米以外的山顶成为难题:运输路段都是山路,在接近山顶的位置,斜度有80度,机械根本派不上用场;如果用人工沿着已经修好的步梯运上去,不仅需要劳力多,而且由于坡度太陡,就是多给一些工钱,也不一定有人愿意做。“请工人背或者挑上去,一个人每次只能搬运50多公斤,多了真受不了。”现场施工人员黄先生说,“一个人一天也运不了几趟,有些人太辛苦说不定干两天就走了。”
两处山顶蓄水池需要在今年年中建成。眼看工期越来越近,工程负责人心急如焚。
经人介绍,来自四川广安的骡帮帮主吴吉强师傅来到这里考察地形,认为可以用骡子来运沙石,提高效率。去年“十一”后,吴师傅一行雇了货车,花费10000多元将4匹骡子运到江门。如今这4匹骡子成了工地上运输沙、石、水泥的主要工具。
骡子也识途 一趟可运上百公斤石头
只见吴师傅先把分好堆的石子用铁锹铲到骡子背上的篓子里。“这些石子的分量是专门称重过的。”赶骡人黄先生说,每匹骡子一次可以驮运100~125公斤的石子。
把石子装好后,赶骡人轻拍骡子,一声吆喝下4匹骡子就“自觉地”转身离开广场,径直往山上走,一点也不“东张西望”,记者甚是惊讶。“所谓‘老马识途’,这骡子也一样的。”吴师傅告诉记者,“只要有人带着它们走一趟,下一次它们就会沿着老路走,肯定不会乱跑。”
由于刚下过雨,山路湿滑,驮着重物上山的骡子明显有些吃力,有的还会停下来偷懒。赶骡人也不会使劲催促它们,有时候还会拉一把。
虽然在山路旁就是一条刚修好的阶梯路,但是骡帮专门开辟了一条迂回曲折的山路。“这样骡子上山不会太累,也不容易发生危险。”吴师傅说,“赶骡也是要讲技巧的。”
从知青农场旧址广场到山顶工程点,海拔有100多米,因为山陡路滑,骡子走走停停,到山顶差不多40分钟。
苦命的骡子:
起早干活 皮肉磨损
骡子是马和驴的杂交种。吴师傅说,和马、驴相比,骡子的体力更好,而且寿命更长,一般有三四十年。但是要干重活的骡子只能活一二十年。为了保持体力,一匹骡子一天能吃下5公斤玉米。
记者留意到,骡子的背部都被严重磨损了,有些部位的血肉清晰可见。“尽管如此,骡子还是起早贪黑地干活。”吴师傅说。
“我们商量过了,这个工程结束后,我们将再调10多头骡子过来,长期生活在珠三角。” 吴师傅觉得,如今不少城市的建设工程需要搬运重物。尤其是在山地上,骡子比人力、机械还管用。
辛勤的赶骡人:
千里转战广东 日赚400多元
这批老师傅都是在四川广安老家赶了10多年骡子。由于广安地形以山岭为主,近30年来多地搞建设都依赖骡子运输。
其实,这次用骡子往山上运沙石也是吴师傅的主意。“人力搬运太难了,听说一开始计划是招40个工人来运这些沙石。”吴师傅说,用骡子代替人力,不仅效率高,而且还省工钱。一匹骡子每天工作12个小时,上下六七遍,运力比人力强。
吴师傅介绍,4头骡子平均每天能运载2.3吨的货物上山,每天总收入是1600多元,每个赶骡人每天收入400多元。若是采用人力,运载同样重量的货物要花费6000多元,是骡帮工钱的4倍。
骡帮小发明:
改装“活板”省力卸货
当骡子驮着石子来到山顶指定的倒沙石位置后,记者看到,赶骡人在装石子的篓子上摸了一下,篓子底部那端就掉了下来,篓子内的石子瞬间就卸载完毕。“这是老吴的一个小发明。”赶骡人梅师傅说。
过去到了卸货地点,需要两个人把重物抬下来。“石子加上钢筋篓子有100多公斤。”吴师傅说,“后来我将篓子的底部做成‘活板’,这样就方便多了。如今‘骡帮’广泛使用,他们应该给我专利钱才行。”
深读人物
(广州日报)

海之声助听器 发表于 2016-1-22 10:49

人类的智慧……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江门辛苦赶骡人每天挣4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