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澳预增业绩“再跳水” 背后预调酒“伤病缠身”?
1月11日晚间,“百润股份修正2015年业绩预告”的消息在各大媒体刊发,一夜之间朋友圈“锐澳漫天”,似乎连在交流的话题中不对“锐澳”点评两句,都不好意思张嘴。那锐澳预增业绩的“极速变脸”背后,到底是百润“伤病在身”,还是预调酒的寒冬来临?明明有钱赚,锐澳为啥起波澜?
先来回顾一下,11日晚间发布的预增业绩修正公告显示,百润股份预计2015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59亿元到5.45亿元,比上年同期是增长60%—90%。但是问题就出在“修正”二字上,原来之前发布的业绩预告显示,2015年净利润变动区间在7.17亿元至8.61 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0~200%的业绩表现。
由此来看,尽管锐澳预调鸡尾酒依然“生财有道”,但是两次预增业绩之间的数字差距给行业提供了足够的谈资跟话题。而且在2015年初,以锐澳为代表的预调酒势头正盛,转眼到年尾却是这般“光景”,总归是叫人觉得内有“猫腻”,其实原因无外乎两点:
一是百润股份自身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伴随着的一些“小伤痛”积存,经过发酵反应而整体爆发出来,导致“业绩增幅下降”这一最为明显结果。而且很多人也开始不断回溯、甚至放大锐澳的“伤口”;
二是整个预调酒正在发生的变化。“九霄龙吟惊天变,风云际会浅水游”,回头来看,预调酒正在经受的就是“风云变幻”。从最初的《爱情公寓》完美植入,到火爆综艺的《奔跑吧兄弟》,锐澳当属品牌营销高手,当然也成就了它在预调酒品牌销售神话,于是乎“预调酒”便一路火了起来;而随着人们对预调酒的“习以为常”,而且“三精一水”的疑虑较大、价格又有点“小贵”等众多因素。这便使得预调酒在很多时候还是处于“尝鲜”可以,“持续”难行的尴尬境地,因为没有足够庞大的消费支撑,业绩波动早晚都会发生。
由“火爆”到“温热”,下一步“转凉”?
百润股份在公告中指出2015年年度业绩预告修正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子公司预调鸡尾酒业务在第四季度受到以下两点因素影响:
1、预调鸡尾酒业务经历2015年年初之前的爆发性增长后,进入阶段性的平台期,需要在这一时期调整稳固,为下一阶段的发展打好基础。
在此平台期阶段,预调鸡尾酒酒类消费的季节性特点体现较为明显,与啤酒等低酒精度饮料第四季度销量的年度占比较低类似,预调鸡尾酒第四季度销量的年度占比同样较低,体现为子公司预调鸡尾酒营业收入季度环比出现显著下降。
2、子公司在第四季度继续保持了积极的市场策略,按既定计划进行费用投放,各项主要费用环比前三季度继续增加。其中,员工薪酬受年终奖影响,环比前三季度出现大幅上升;活动费用和市场费用环比前三季度均出现较大增幅。
对于未来走向,我们仍持积极态度,因为预调酒的消费市场尚未充分发掘,蕴含其中的无限商机,关键在于各大预调酒品牌的正确运作方式。
“带头大哥”打算这样做,预调酒又如何?
对于2015年预增业绩,基于对预调鸡尾酒市场中长期发展的信心,百润股份管理层继续实施积极、乐观的经营策略:
(1)保持积极的市场策略;
(2)维护健康的渠道库存;
(3)维护各经销环节的良好合作关系。
同时,百润坚信中国预调鸡尾酒市场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子公司作为预调鸡尾酒行业龙头企业,所属“RIO 牌”预调鸡尾酒具有良好的品牌知名度和认可度,具有明显的先发优势,相信预调鸡尾酒业务在未来中长期的发展前景。
不少经销商反映在部分市场上,包括锐澳在内的多款预调酒出现产品动销不畅、窜货严重、市场乱价、库存积压。客观上来说,一方面是因为之前厂商对于预调酒过于乐观的态度,但现实的市场容量有限、消费者深度培育不足、市场根基不稳;
另一方面是企业“贪多求快”的功利心,对于经销商投机压货,而渠道终端“消化不良”难动销,再加上季节性等诸多客观因素影响,也暴露出预调酒在整体市场运作及营销层面的核心问题。
当然,预调酒转向“温和”的市场表现其实也是对整个行业的一次警醒。好在,时机刚好、为时不晚,如果在2016年以锐澳、冰锐为代表的整个预调酒能够真正地做好市场和消费者,加强落地跟执行,完善渠道网络和厂商关系,努力做好回归,那么预调酒的春天仍会“花开满园”。 谢谢楼主分享 我是来刷分的,嘿嘿 过来看看的 找到好贴不容易,我顶你了,谢了 找到好贴不容易,我顶你了,谢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