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摊卖贞操 发表于 2016-1-7 11:11

小学生写文言文走红 引经据典阐述家庭教育重要性


1月4日上午,株洲市天元区白鹤小学,六年级学生余晗睿走进校长办公室,他整一整衣服后,端正地坐在沙发上,言谈举止较11岁同龄人略显成熟。一次考试中,余晗睿40分钟内写出一篇作文,以文言文形式引经据典地阐述家庭教育对阅读和习惯的重要性,这篇600余字的作文迅速走红网络。这是篇名为《父母之教》的文章,开头便点明了他的观点:“孩子之美,源父源母。父母之教,最为重。” “伴,人之情也。读书,明理也。习惯,所以修身养性也。此皆父母之教也。”余晗睿说,父母的陪伴是他快乐的源泉。五岁那年起,爸爸每晚讲解三字经小故事,他在父母的引导下,开始接触国学古诗词。 (1月5日《潇湘晨报》)
●定义
重新发现教育本质
虽然“小学生文言文”谈不上有多么高深,但对于一个稚嫩的孩子来说却殊为难得。更为关键的是,“小学生文言文”不是成人意志的产物,而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合力的结果。
真诚的态度、真实的力量,是文艺创作的根本。“小学生文言文”并非出自外部压力,而是源于自己的兴趣爱好;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要少一些强制,多一些因势利导。“小学生文言文”的背后,离不开父母的爱与关心;父母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陪伴孩子,让孩子的精神世界处于一种“有机生长”的状态。
如今,教育成为一个没有硝烟的竞赛场;教育竞争不仅是孩子们之间的赛跑,也是家长们之间的比拼甚至是家庭社会资本之间的较量;在此背景下,教育开始上演本末倒置的“变形记”,“初心”开始被遗忘和抛弃,教育逐渐变得缺乏生机与乐趣。
爱尔兰诗人叶芝认为,“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小学生文言文”的样本价值不在于塑造了一个“新星”,而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新发现教育本质、重新寻找家庭关系的窗口。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孩子看不到教育的发生,却实实在在地影响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发挥了潜能。只有少一些功利和算计,多一些笃定的价值追求,家庭教育才能给予孩子“最好的教育”。
杨朝清
●析因
国学依然很重要
古文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国学经典涵盖着中华传统文化亘古不变的核心价值。正因为千百年来将传统经典奉为立身之本,始终保持一种崇尚和敬畏,五千年的文明才得以延续、传承、发展,我们民族才有生生不息的凝聚力。所谓“举头三尺有神灵”,传统经典其实就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神灵”。因此,学习国学,于当今实在是不可或缺。11岁小学生文言文的走红,其实凸显出国学在国人心中依然置于至上的位置。
而近年来,国学也确实已经成为一大时髦,但于不少人,其实只是学一点皮毛用于装点门面,相反,一个更严峻的现实是,许多人对传统经典的敬畏之心,已日渐淡薄。随着以消费、商业为特征的快餐文化大行其道,戏说历史,颠覆传统,玩世不恭,游戏人生成为时尚,传统经典的地位,遭遇前所未有的冲击。而这才是国学真正令人尴尬的处境。
然,古文艰涩难懂也让人敬而远之,有学生们调侃古文是第二外语,既难学又难懂。正因此,余晗睿如此执著于国学,特立独行,超然物外,不为世风所移,需要多大的勇气。显而易见,研习国学,徜徉于艰涩的文字,青灯黄卷为伴,枯燥寂寞,寒窗冷凳,远离令人眼花缭乱的时尚文化,选择国学,其实是选择清苦,选择献身。“每晚7-8点,余晗睿会抽出一个小时去阅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书籍”,这于一个11岁的孩子,殊为不易,值得点赞。
近两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小学开始注重传统文化教育。2014年教育部颁布《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后,国学被列为大中小学的“必修课”。而于如今的校园,确实也亟须传统文化的“补血”,比如从人文精神的缺失,大学成了“务实”的职业培训所,到语言文字的贫乏,一名中学生一篇600字的作文中竟有72个“死了”,于国学的复兴和传承,让我们的生活中多一点传统文化的滋润,国学进校园势在必行,而11岁小学生40分钟写出600字文言文表明,国学进校园也完全可行。
钱夙伟
●追问
欣赏的是文言文高手吗
文言文古雅韵味、文气弥漫,却也因为辞意变迁,今人读起来往往艰涩难懂。没有一定的古文功底,要创作出一篇颇有文采的文言文,殊为不易。
这是一个盛产网红的时代,从草根明星到时尚宠物,从一封写满情怀的辞职信到一首怪诞的另类歌曲,意想不到的走红,却往往植根于现实的土壤之上。这篇文言文的意外走红,让这个叫余晗睿的00后,成为许多人津津乐道的“别人家的孩子”。只是,当我们对他津津乐道时,真的只是欣赏一个在众多孩子中脱颖而出的文言文高手吗?
从教育科学来说,在文字方面的有所擅长,当然不是教育的全部,而更让我们要看到的是,在这个文言文高手背后,所隐藏的教育本质所在。
根据孩子老师的描述,因为文言文功底深厚,余晗睿“作文通篇文从字顺,论据有力、观点鲜明”。当然,他并不只是一个文言文世界的写作高手,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在国学熏陶下,“很注重礼仪”,颇有修养的孩子。
一个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应试教育依然是大行其道的教育逻辑。为考试而阅读,往往让阅读失去了本身的熏陶价值。在余晗睿身上,抛却教育功利心下的虚浮与急躁,我们可以看到国学教育之于一个孩子的成长价值和意义——优秀品格的塑造和优良习惯的养成。
当余晗睿成为一个教育的“另类”时,除了他所在的学校注重国学教育,以培养学生“腹有诗书气自华”外,良好的家庭教育之于他的成长也有着重要价值。
每一个父母都望子成龙,许多家庭为孩子倾注了大量心血,但是,让孩子成为一个让人艳羡的“高手”,显然是一个技术活。正如余晗睿所在学校的校长所言——小学生对古诗词感兴趣的不多,靠内容或家长强制去吸引很难,家长兴趣上引导,孩子本身去领悟,会越学越有味。
但是,在现实的家庭教育中,又有多少家长愿意有耐心地去引导孩子的兴趣呢?有多少家长愿意如余晗睿家长那样去悉心陪伴呢?又有多少家长能够在生活中以身作则呢?从余晗睿的经历来看,让自己的孩子成为高手,其实并不遥远,或许只是需要为人父母者,祛除功利心,以平等、尊重的心态与自己的孩子成为朋友。
于此而言,当一个11岁的孩子因为一篇作文成为网红,与其说我们在欣赏一个文言文高手,不如说我们在读懂所谓父子或母子一场的真正内涵。
高亚洲
●担忧
或否揠苗助长
在眼球效应时代, “小学生文言文”以其稀缺和清新,迅速地吸引公众的注意力。文言文写作不仅需要古代文学、历史文献等学科知识的积累,还需要专门的训练和培养;即使是学中文的大学生,通常也难以写出高质量的文言文。当角色期待与角色扮演出现了鲜明的反差,“小学生文言文”引发关注在所难免。
著名作家张爱玲曾说,“出名要趁早”;在焦虑的成年人的鞭策下,一些孩子过早地被塑造、炒作为作家、诗人乃至“天才”、“神童”。这种“揠苗助长”的做法,即使能够在短期内利益套现,却不可避免会给孩子们精神世界的发育和建设带来消极影响。这一次,“小学生文言文”是否会重蹈覆辙?但愿不会。
黄慧
●三言两语
别使唤孩子学这学那,自己却在刷微信。 ——余建平
余晗睿的言谈举止比同龄人要成熟不少。从古代的孔子、孟子、韩非子到当今的钱文忠、易中天、王利群,他侃侃而谈,而且他始终挺直腰杆端坐在椅子上,双手交叉放在膝盖处;在学校过道行走时,因为有小孩子来回跑动,他会伸出一只手给同行的教师挡出一条道路……学学传统有好处。
——靳华
这篇文章文理皆通,小学六年级的孩子有这样的文言文水平相当不错了。当然,我不建议这样写作。需要鼓励和引导,相信会成长得更出色。
——王亚
文字功底远远超过了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水平。——陈平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教育,小小年纪有此感悟,太棒了!
——何亩文
源于积累,源于对中国经典文化的感悟与感觉,这是一位优质学生。——何利
这比夹着英语说中文还别扭,中国古代诗词可以说是语言文字运用登峰造极的,让孩子学学很好,但不必学着这样不伦不类地讲话了,没那语言环境了。——孙倩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小学生写文言文走红 引经据典阐述家庭教育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