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川行
晓音的诗陇川行
2015年11月20日至23日《女子诗报》与德宏州团委、陇川县联合举行“走——去陇川:女子诗报2015年诗歌之旅活动”。在短短的4天里,来自全国各地的女诗人与德宏、陇川两地诗人、作家进行了面对面的诗歌研讨座谈。期间,女诗人们参观了陇把王小波故居、正在建设的麻栗坝水库、中缅国门、猛巴拉珍奇园、普耳茶集结地德凤茶庄、南琬温泉、一寨两国奇观、户撒刀王项老赛作坊、阿昌族手工银饰等;女诗人们在参观美景的同时还品尝到了云南特有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各种美食。这次诗歌之旅时间不长,却给参加活动的女诗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正如大家在离别陇川时说的:我们只能用世间最美丽的诗句,来书写最美丽的陇川。
在户撒铸剑
景颇族男人都有一把利剑我是女的,但是我很想有一把剑像古代的剑客一样,寒光闪过之后所有的不平事所有的坏人都在我的利剑下,烟飞灰灭
于是我说:唐果,我们一起来铸剑于是唐果说:碧宇,我们一起来铸剑于是我们开始在陇川户撒刀王项老赛的作坊里,拉开了架式
我们仿照着电影里的样子两个伙计轮番挥舞巨大的铁锤一个伙计翻转着那块即将成为利剑的坯料
可就在唐果高高抡起铁锤的那个瞬间我突然有点害怕我感觉到到唐果手中的铁锤已经是一把剑它正带着风呼啸而来
我感觉到我的手一阵疼痛我来不及翻转手上的坯料碧宇的铁锤又落了下来这次,我的手已经不是疼痛那种闻锤丧胆的恐惧足已让我的下半生不敢再去看任何一件铁器
我只好放开手中即将成为利剑的坯料唉,想不到铸造一把利剑竟然是这么的难
于是,在告别户撒刀王项老赛的作坊时我暗暗地数过,我迈出一步竟回了13次头
在户撒吃过手米线
最初我以为是口误 因为我吃过云南的过桥米线
我很喜欢在一大碗滚热滚热的汤依次放下肉、放下香料、放下青菜然后,我把米线一缕一缕的放进汤里然后,我把手中的汤勺在那只大碗里荡来荡去那种成就满满的感觉
但是,这绝过不是口误 在陇川的户撒乡在阿昌族家的小院子里真的有过手米线
我学着当地阿昌族人的样子把手当作碗把一些米钱放在手心里再把一些香喷喷的作料放在米线里我像户撒人一样把手心里的米线和作料送进嘴里慢慢咀嚼……
那时,我突然有一种很奇特的感觉
我的手送到嘴里的不仅仅不是米线。它是白云的味道山茶花的味道高原的味道溪流的味道风的味道……
在陇把品读王小波
在陇把2队王小波住过的土屋前讲解员高萍说:当年的王小波一是爱打抱不平——有人抽了耕牛一鞭子他打了那人一拳被抓去批斗二是不修边幅——总是把脏衣服挂在一根长长的铁丝上总是在身上的衣服脏了又总是去扯铁丝上的脏衣服换上三是王小波个子大——陇把2队五十岁以上的人都记得批斗王小波时,他门板一样的背影
高萍还带着我们去看一个水溏她说:这是王小波经常洗澡的地方我们顺着讲解员的手看到下午的阳光在水塘里折射出一道道金色的光
德宏诗人君川说陇川县计划建机场陇川县长洪云说机场就建在陇把就在你们看见的那些高高的山坡上
君川和洪云在说建机场的时候我看到了两个男汉子的无比豪迈而我却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激动我想,等陇川机场建好的时候等载着我的飞机飞到陇把的天上的时候我肯定会指着白云下面的陇把对所有的陌生人说作家王小波曾经在这里插队生活过只有亲自走进陇把与众不同的山山水水才能读懂《白银时代》的深远才能读懂《黄金时代》的辽阔
晓音简介:女,《女子诗报》、《女子诗报年鉴》主编,四川西昌市人。199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作家班,文学学士。已出版诗集、长篇小说多部,另有诗歌、散文、诗论文章80余万字散见于海内外报刊及各种年度诗歌选本。曾为四川巴金文学院、广东青年文学院合同制作家,现为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中文系副教授,茂名市作家协会主席,广东省作家协会理事。
陇川的云
陇川的云是白的陇川的云在天上是白的陇川的云在我们的头顶上是白的陇川的云在我们天南地北拨开层层雾霾,千里迢迢去看它时陇川的云,是雪白雪白的
喜欢前两首。很有在场感。 喜欢陇川的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