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州36个软弱涣散村100%转化
本帖最后由 大茂编辑001 于 2014-11-22 15:36 编辑通讯员余李进廖世兴记者杨冰锋 (茂名日报讯) 去年来,化州市委始终高度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切实把整顿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作为常态工作抓实抓好抓出特色抓出成效。在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中,该市领导班子明确落实工作责任,做好表率垂范,深入查找症结,分类落实整顿措施,全市形成了整顿的高潮。截至目前,全市36个软弱涣散村(社区)已100%完成整顿转化工作,共落实 服务群众各项经费1216 万元,解决各类问题345个,新建或改扩建活动场所6个,上马和发展集体经济项目48个。 明确责任领导干部率先垂范 该市市委高度重视,认真落实管党治党责任,定期召开常委会研究部署,推动整顿工作扎实开展。市领导带头挂点包村整顿,充分发挥统领协调作用。该市市委书记邓永明亲自挂点问题特别突出的东山街道塘尾村,多次深入村党组织与干部群众交谈,听取基层组织建设情况汇报,帮助指导整顿工作,带领群众大力发展花卉种植,引导群众种植绿萝400多亩,经济收益由原来的500万元增至现在的2850万元,农民年纯收入由原来的2500元提高到现在的2万元,同时筹措资金46万元,抓好大茶村水利工程、塘尾小学校舍建设、集中整治全村的环境卫生,解决了村民农业灌溉难、学校面貌落后等问题,使农村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农民群众实现了增收致富。该市市委副书记、市长谭剑锋带头挂点组织制度形同虚设、不开展组织活动以及宗族和黑恶势力干扰渗透严重的那务镇壶垌村,亲自调集纪检、组织、维稳综治、司法、公安等部门组成骨干力量,进行蹲点整治,肃清黑恶势力干扰,确保村“两委”班子顺利换届, 解决党员干部人心散乱的问题, 同时帮助 壶垌村理清 发展思路,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经济。目前壶垌村筹集资金,组织人员、购买摩托车成立治安联防队,对村内进行 巡逻,积极配合公安部门工作,维护壶垌村治安环境;通过上级部门支持和教育培训,建设有蚕桑农业生产基地1个,发展蚕桑种植面积约1万亩。 统筹规划 找症结分类施治 该市市委组织部认真履行牵头抓总责任,加强统筹规划,强化组织领导和督促检查,细化措施办法,确保“三到位”、“五不准”。即挂点领导责任到位、工作组人员到位、整顿措施到位,所有驻村工作组不准擅自离开工作岗位,不准收受驻点村群众的任何财物,不准接受基层单位的宴请,不准在驻点村报销应由个人或者单位支付的任何费用,不准挪用帮扶资金。 各镇(区、街道) 党委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突出问题导向,组织党员干部集中时间进村入户,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面对面谈心等多种形式,对软弱涣散党组织“逐一过筛子”,找准问题症结,认真分析研判,进行分类施治。一是对党组织书记素质能力不强、影响班子整体战斗力的村党 组织。 通过村“两委”换届,加强教育培训,及时对村党组织书记予以 调整充 实。二是 对村(居)务管理混乱、组织制度形同虚设、不开展党组织活动的,加强指导和督查,从制度建设入手,从制度上规范运作。三是对信访问题突出、宗族宗教和黑恶势力干扰渗透严重、 社会治安混乱 的,结合“社会矛盾化解 年”工作,抽调纪检、检查、公安等部门力量,及时清理信访积案。四是对党组织服务意识差、服务能力弱、群众意见大的,结合教育实践活动,组织新一届“两委”班 子广泛听取 意见建议,改进作风。 健全机制 规范运作突显成效 该市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注重治标,更重治本。2013年4月,该市印发《关于推行“五项制度”规范村级组织运作的实施 方案》,建立和健全村“两委”班子协作、议事决策、财务管理 监督、绩效考核、“退出”制 度等五 项制度建设,并 按照“以点带 面、全面覆盖”的工作思路,确定官桥镇六角冲村和东山街道塘尾村作为茂名市级整顿的示范点,突出把整顿工作重点放在规范村级组织运作,解决基层党组织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以及化解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上,带动全市铺开,收到明显成效。 去年来,该市不断强化问责工作,共对23名村级干部进行了问责,5名村党支部书记被党纪处分,10名村干部被免职,6名村干部不在岗被停发了报酬补贴,有效地促进了村干部的作风建设。林尘镇官塘村党支部通过整顿后,规范村级财务政务公开,规范村级民主管理,村“两委”班子战斗力和凝聚力 明显增强 ,积极推进民生工程 建设解决群众“三大难”:筹资6.5万元用于教育创强工作,解决上学难问题;筹资15万元装修村委会办公楼,解决办公难问题,筹资15万元修建1.6公里环村公路, 解决官塘村1000多群众行路难问题。
路过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