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调的写作
━━读风信文集《星星在树梢上起舞》 晓音 认识风信近10年,陆续在报刊上读过她一些文字。虽然零星,记忆却很深。风信善于从身边的小事中寻找到写作的灵感,往往一朵花、一片绿叶、一片稻田、一缕清风都可以进入她的内心,从而掀起思绪的涟漪。风信的文章不长,她以文字为媒向世界低声诉说自己的内心。她的这种写作在人们稍不留意,突然就有一个或一群著名作家横空出世的网络传媒时代有些格格不入。再说,风信关注的事物又是那么的小、那么的与时下的“以大为美”的大众审美观不同。而我却喜欢她的这种表述方式。因为不管我们生在什么时代,世间万物如何变迁,人类的价值观如何的位移,社会又如何的天翻地覆,能与我们长相伴的却只有我们血浓于水的亲情。在风信的文集中,占篇幅最大的是她的家人:母亲、父亲、丈夫、女儿、亲密友人……从她近似白描的文字中,我们看到了站在树口榕树下苦等父母亲归家的三姐妹;一本发黄的琼瑶的小说与一个农家少女;在崎岖山道上以拐仗支撑着残缺的双腿去丈量黄山伟岸的登山者;两个邂逅在火车卧铺车厢里海阔天空的男人;一个用双手为女儿撑起文字天空的工人父亲。风信写作的最大特点,是她没有矫情。她不用文字说教,她只是在诉说自己,只是在低吟浅唱与自己密切相关的亲朋、世间的小花小草。我也喜欢“薰衣草”。和风信一样,我也是从“薰衣草”这个名字开始痴迷于这种淡色小花的。但是我与大片大片的薰衣草无缘,至今我也没有看到过由这种淡色花组成花海的壮观景象。所以,看到她的《岭南花事》中写薰衣草这一节,我爱折书页的老毛病又犯了,风信让我有如亲身到达了花海中的晕炫感。读风信的文字还有一种回归的感觉。由于互联网的介入,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电子读物充斥了我们生存的每一处空间。我们甚至习惯了在手机上、在电脑显示屏上敲敲键盘、动动手指就把一串廉价的祝福瞬间推送到了我们的亲朋眼前。而这种廉价付出的结果,是让我们与亲朋日益的疏离。在风信的文章中,她把最亲的人浓墨重彩的呈现给世人。尽管风信在文章中多次把自己称作“老虎”,但是我们从文字中却看不到她的一点虎样,在《珍惜牵手》、《离别滋味》、《我的小天使》、《一个男人的十年》这些短文中,我们看到她更多的是女性写作的温情和细腻。她的这种写作,看似非常低调,她只是书写离她最近的家人、亲人,与当下流行的“大爱”、“博爱”有些距离,但是这种文字却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种心灵回归的感觉。正如女作家冰心一样,一生致力于“繁星”“春水”“母爱”“小桔灯”等细微情节的描绘。以至于,习惯于编造时代大词的我们,从冰心留下的浩瀚文字里竟然找不出一个词、一句话来当做时代的标语或口号。但是,我们却记住了冰心,记住了她留给我们的美轮美奂的文字。当然,我们再喜欢风信的文字,对于风信来说,我们只是目睹她文字的过客。她的这本书,等她的女儿茄茄长大之后,等与她相濡与共的那个人白发苍苍时,再读风信的书,再从风信的文字中寻找到多少年前青涩或意气风发的自己,那是何等的快意! 2014年5月13日星期二夜于广东茂名光华北 晓音:原名肖晓英,女,《女子诗报》、《女子诗报年鉴》主编,四川西昌市人,二级作家。毕业于北京大学作家班,文学学士。已出版诗集、长篇小说多部,散文作品多次被选编入香港中学生语文阅读教材,另有诗歌、散文、诗论文章80余万字散见于海内外报刊及各种年度诗歌选本。曾为四川巴金文学院、广东青年文学院合同制作家,现为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中文系副教授,茂名市作家协会主席,广东省作家协会理事.
低调写作,写出来的文章才更贴近生活,也更能贴近读者的心。
再品读. 无限支持,{:soso_e142:} 写作本身就是低调的。
星星在树梢上起舞——很诗意的书名。 风信把文章放一些上来给大家读 拟在“冬季版”“特别推荐”这篇小文。 女人写的文章,感情就是细腻! 风信对文字的喜爱能做到持久不倦,也与低调有关。生活中的大事就由小事构成,风信关注小事,实质上也是在关注大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