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火中的爱情
二十几年前,在每个周末的晚上,中央电视台有一个叫《国际银幕》的栏目会放一些外国电影。有一个周末播放了一部法国影片。是讲述“二战”期间反法西斯的内容。整部电影中几乎没有战争场面,而是以后方的一列火车在行进的旅途中,两个中年男女之间的爱情作为主线。这部电影的名字叫《末班车》。虽然和像《辛德勒名单》这样的“二战”大片比起来,这部电影显得寂寂无名,但同样让人难忘。如果说《辛德勒的名单》是一首战争交响曲,那《末班车》则是一曲战争咏叹调。二十几年的光阴没有抹掉它在我脑海中的印象,电影里那辆冒着蒸汽鸣着笛前行的火车,就像浓雾中的一个幻影,不时在脑海中浮现。之所以对这部电影留有深刻印象,除了电影本身拍得十分出色以外,还有一个原因是女主角是由我喜欢的一个演员罗密.施耐德扮演的,她也是《茜茜公主》的扮演者。
最近,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再一次观赏了这部电影。在重温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似乎从未忘记过电影中的一些情节,它们就和昨天刚看过一般鲜明。
电影情节很简单,在一辆开往后方的闷罐列车上,安娜和朱利安相识,火车遭到了炮火和飞机的袭击。在艰难的旅途中两人渐渐产生了爱情。朱利安是有妇之夫,他与安娜一见钟情,残酷的战争环境成了他们爱情的催化剂。安娜是一个犹太人,为了躲避德国人的追捕,朱利安以妻子的身份帮助她获得了身份证,也由此埋下祸根。两人分别三年后,安娜成为抵抗组织成员并被德国人逮捕,因三年前那次邂逅,朱利安被牵扯进来,德国人抓他前来辨认安娜。
最让人难忘的,是影片结尾十分钟左右的那场戏,它是这部电影最大的一个亮点,看过之后,感觉整部电影都是为了这个结尾而设计的。安娜和朱利安在德国人面前再一次相见,一连串的脸部特写镜头:安娜的埋首拒认---朱利安的犹疑---安娜的失望---朱利安的回首---安娜抬头满眼的希望---朱利安相认时的怜爱---安娜俯脸紧贴朱利安的手心,将二人此刻的内心活动表露得丝丝入扣。就在相认的那一刹那,朱利安和安娜就共同朝向了一个命运---死亡。看到这里,一丝悲凉和哀伤直捣心房,忽然想起某本书中的一句话“爱情让人上天堂,也让人下地狱。”
在看《末班车》的时候,我会想起另外一部电影,那就是《日瓦戈医生》。同样以战争为背景,同样有妇之夫爱上另一个女性,同样以悲剧收场,两部电影异曲同工。
应该怎样看待这种男女感情的出轨?以现代人的眼光,这种出轨是对家庭的不忠,对妻子或丈夫的背叛。但有些时候,道德和伦理在爱情面前却显得无足轻重。在残酷的战争年代,人们终日生活在炮火飞弹之下,对死亡的恐惧和对生存的渴望成为生活的常态,有今天不知有没有明天。在这种情景下,一切鲜活生命的特征都成了绝望之中的救命稻草,爱情是最具有生命活力的情感,男女们一旦抓住它自然不肯松手。就像《末班车》中的安娜和朱利安,《日瓦戈医生》中的拉拉和日瓦格。尽管他们仍然深爱着自己的妻子和丈夫,但在某个特殊情境下,当另一份爱情忽然而至,他们会情不自禁的抓住它,犹如抓住自己的生命一样。战火中的爱情有一种凄楚的美丽,这种爱情没有明天,这种美丽被毁灭。所以它更让人肝肠欲断。
如此而言,我们没有理由苛责他们什么,苛责这场战火中的爱情。爱,到底是什么,有时候真的很难讲清楚…
爱,真的很难说明白。
页:
[1]